忠臣被殺時憤怒的說:將眼珠放在城門,看國家怎麼被滅的
歷來叛國的人都會被後人痛罵為叛徒,叛國還要倒戈一擊的人更是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然而,有一個人,卻逃過了這一魔咒,他就是伍子胥。因為他的父兄無辜被殺,伍子胥出逃到吳國,借吳國之兵,報了國恨家仇,並將楚平王掘墓鞭屍。
雖然中國曆來的主流思想對這種行為深惡痛絕,但由於伍子胥的遭遇實在可憐,他發泄憤怒的手段,儒家的士大夫們雖然不褒揚,卻也沒有口誅筆伐,而是帶有很深的同情心。儘管兩千多年來,非議他的聲音一直存在,卻始終沒有成為主流。
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伍子胥的家仇外,他後來對於吳國的忠心耿耿,更讓人指責是楚王聽信讒言,逼反了伍子胥,實在是咎由自取。
吳國攻破郢都後,在秦國的幫助下,楚國才得以復國,但是實力遠遠不如從前。此後,楚國成為了吳國的提款機,動不動就被興兵討伐,楚國為了躲避這個宿命的敵人,不得不將都城遷到了鄀城。
闔閭是一個很有雄心的人,他的野心不僅僅是楚國的土地,更是爭雄天下。在伍子胥、孫武的幫助下,他還相繼打敗了齊國、晉國,可是就在攻打小小的越國時,傷重不治而亡。他讓自己的兒子夫差繼承王位,並將伍子胥封為相國公,輔佐夫差。
夫差的能力非常強,也非常有抱負,在伍子胥的輔佐下,他打敗了越國。此時,越王勾踐為了保全國家,主動帶著大夫文仲、范蠡投降吳國,成為了吳王夫差的奴僕。吳王當時已經得意至極,留下了一段非常囂張的話:
寡人聞貞婦不嫁破亡之家,仁賢不官絕滅之國。今越王無道,國已將亡,社稷壞崩,身死世絕,為天下笑。而子及主俱為奴僕,來歸於吳,豈不鄙乎?
其實,伍子胥是不贊同將越王做人質,保全越國這個決定的。他堅決主張乘勝追擊,滅掉越國,永絕後患。當時越王已經打算殺妻滅子來鼓舞士氣,與吳國死戰到底。後來勾踐聽從文仲的意見,賄賂了夫差的太宰伯嚭,才得以來到吳國苟且生活。
勾踐在吳國,忍辱負重,擔任馬夫,為吳王牽馬,甚至不惜討好吳王品嘗糞便。但越是如此,伍子胥卻越是緊張,他要吳王殺死越王,再將越國吞併。
可是,越王孝順,越國臣服,吳王覺得很心安,不但沒有滅掉越國的打算,還準備厲兵秣馬,北上稱霸。越王勾踐也知道,自己在吳國最大的威脅就是伍子胥,因此他更加用心賄賂伯嚭,讓他不斷挑撥夫差和伍子胥的關係,使兩人矛盾越來越激化。
伍子胥被吳王派去出使齊國,他卻沒有對北方用兵的興趣,一心還是想著鞏固南方這個大本營。因此,伍子胥不但自己沒去,還將自己的兒子託付齊國的鮑牧。伯嚭趁機再次誣陷伍子胥,這次說得非常重:伍子胥將兒子都送到齊國,這不是找好了謀反的退路嗎?
就在夫差和伍子胥的一次爭論後,夫差扔下寶劍,讓伍子胥回家自裁。伍子胥悲憤的說:當年很多公子爭奪太子之位,是我冒死相爭,才讓你立為太子。先王是我輔佐稱霸的,當年他還想分一半土地給我,我不敢有這樣的奢望。現在你卻聽信小人的讒言要殺長輩!
看到夫差這都無動於衷,麻木不仁的樣子,伍子胥知道已經無可挽回了,他還是對吳國做了最後一次嘗試,建議一定要滅越國。他告訴夫差:
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
不過,夫差就如同吃了秤砣一樣,鐵了心要善待越國而賜死伍子胥。伍子胥回到家後,在自刎之前叫來自己的家人說:我死之後,將我的眼珠挖出來,懸掛在城門之上,我要看看越國的軍隊是怎麼樣打進來的!
這當然是一句氣話,吳王是不會允許他這麼做的。伍子胥死後,吳王還將他的屍體用鴟夷革裹著拋棄於錢塘江中。這一天正好是五月初五,也有很多地方認為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伍子胥的。
後來,越王歸國,西施卻被送來了,吳王的意志被化解在溫柔鄉中,再也找不回來了。相反,越王勾踐卻卧薪嘗膽,勵精圖治,終於如同伍子胥所預言的那樣,攻滅了吳國。吳王舉劍自殺之前,無臉面見伍子胥,將眼睛蒙上白絹。
參考資料:《史記》、《吳越春秋》
※史上最完美的帝王,再造一個王朝,死後的陵墓別具一格
※秦始皇問:我的國家能傳萬世嗎?此人說:我知道誰會滅亡秦國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