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鄱陽湖畔的教育之城

鄱陽湖畔的教育之城

從南昌開車上高速,一個小時便可到達全國唯一一座以共青團命名的城市——江西共青城。

1955年,98名來自上海的共青團員來到鄱陽湖畔一望無際的荒灘墾荒創業。63年後,這裡已是鄱陽湖畔一顆熠熠發光的明珠。

與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同樣發展迅速的,是共青城的教育。近年來,5所獨立學院在這裡落地生根,人口近20萬的小城,已擁有7所高校,在校生達10萬人。充滿朝氣的大學生,給這座年輕的城市帶來了更多生機與活力。

一座活力城

江西省委、省政府把共青城視為「綠色明珠,金色寶石」,聯合團中央成立支持共青城發展領導小組,力求高起點規劃建設。近年來,江西省政府聯合共青團中央,已在共青城舉辦了三屆中國青年企業家(共青城)發展峰會。同時,共青城也積極整合政策、資本、人才、技術等資源,依託中青數媒移動互聯網產業園,積極幫扶青年創業項目在園區註冊公司落地孵化。園區被團中央和科技部確定為「全國青年創業示範園區」「國家級眾創空間」。

「把共青先導區打造成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微縮版和盆景。」2013年,時任江西省省長鹿心社要求共青城走出一條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新路子。

「新瓶」不能裝「舊酒」。按照「科教立市、雙創興城」戰略定位,彼時戶籍人口僅7.2萬人,實有人口也只有12萬人的小城,要如何凝聚人氣,加速成為青春活力之城?

2013年,支持共青城發展領導小組提出建設「共青大學城」;2014年,江西省委常委會研究決定「部分獨立學院進駐共青大學城」,隨後,共青大學城更名為共青科教城;2015年11月18日,江西省委、省政府召開共青科教城建設協調會,明確將南昌的5所獨立學院整體搬遷到共青城,並制定出建設時間表、路線圖。

一座大學城

說干就干,江西成立了由分管教育的副省長為召集人,省教工委、教育廳、編辦、人社、財政等15個部門組成的共青科教城建設聯席會,解決了一些影響科教城建設的重大問題。

短短兩年時間,共青科教城5所高規格建設的獨立學院皆已開始招生辦學,加上原來已有的南昌大學共青學院、共青科技職業學院,這個人口近20萬的小城已擁有7所高校。

從共青城主城區出發,驅車10多分鐘,便到了依山傍水的共青科教城。

「土地使用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進駐學院按照辦學規模和進駐時間,分期分年開發建設,教職工住宅也在同步啟動,以滿足在崗教職工需求。」共青城教體局局長季治林一邊介紹,一邊帶著記者四處參觀。

入駐共青科教城的5所獨立學院授課教師都來自南昌校區,「昌九」快速通道及共青城至南昌的公交班線都已開通,城際鐵路也正在建設。「20分鐘一班次,還視情況加車。南昌校區的教師來這邊上課通勤時間最多50分鐘。」季治林說,「可能比在南昌去上班的時間都少,加上共青城依山傍水,不少教師已經在這裡購房置業。」

投資1.3億元建設的科教城體育館主體工程已經封頂,統一布局、集中建設,建成後供科教城內的各學校及居民共同使用,按同樣思路建設的還有藝術中心(影劇院)、創新創業實訓中心等,共建共享,大幅降低了建設投資成本。

一座教育城

佔地20畝,有63名教師,目前招收了358名幼兒的共青城中心幼兒園是按照省級示範園的標準布局的。與共青城中心幼兒園一牆之隔的是於2017年春季正式投入使用的共青小學,佔地面積55畝,各類設施一應俱全,現已就近招收了2000多名學生入學。

下午4點多,正值放學時間,學校門口停著各地牌照的車輛,一位大媽用南昌方言說:「這兒學校辦得好,我們南昌人都過來讀。」

會集了十幾個省的外來創業、務工人員,共青城正通過辦好家門口的各級各類學校,讓隨遷子女享受優質教育資源。

「近5年來,我市共投入教育經費近5億元,新(改)建學校6所;2014年到2017年,共投入資金1900萬元推進校舍維修和薄弱學校改造,涉及項目學校19所,實施項目56個。」負責校建的共青城教體局副局長閔劍期最近很忙,他告訴記者,當地如今已實現了全市中小學「班班通」全覆蓋,基本實現全市教師「一師一機」,多方促進教育品質的提升。

「這裡待遇好,交通方便。」剛從南昌師範學院畢業的鄒春是共青城中心幼兒園的教師,他已經打算在共青城安家,「這兒的政策好,發展的潛力也大」。

「近5年來,通過統一招聘、人才引進等方式,我市共增加教師678名,選送25名優秀初、高中畢業生到師範院校進行定向培養;通過教師調配等多種形式解決校際師資力量配置不均衡問題。」共青城教體局辦公室主任王向暉說。(本報記者 徐光明 甘甜)

《中國教育報》2018年05月09日第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新時代如何發展素質教育
「黑網吧」變種?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