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和優秀,也許只差一個常識的距離
有些常識,不懂,並無大礙。但有些常識,知道與不知道,天差地別。比如在外交部門工作,若不懂外交禮儀,可能就會鑄成大錯。
普通人有必要掌握什麼常識呢?職場常識。因為不管是去廣東進廠打工,還是在上海陸家嘴叱吒金融,都算進入職場,了解職場常識大有裨益。
前兩天我看了古典的《管理者以為你知道的職場常識》,40多頁,半小時就能看完,但我讀了很多遍,覺得受益匪淺。
比如說「生活和工作要區分開,而且要搞清楚界限和關係」。為什麼呢?因為「一旦你開始因為生活而影響工作,就等於綁架整個團隊為你的個人生活埋單」。時間一長,有兩種可能:一是大家都同情你、理解你,但工作就算了,沒法跟你合作;二是單獨為你制定一些限制規則。所以有兩種人很難混,一種是沒有才情和性格的人,沒法用;另一種是性情大於才情的人,用著累。
有一條工作常識我很認同,叫「一次把一件事做到牛叉最重要」。為啥呢?僅說兩點:第一,能力增值。明明可以做到80分,可是覺得60分就行,雖然應付交差沒問題,但會形成負反饋,能力進入下行渠道。而另外一些人,雖然本來只能做到80分,但想盡辦法提高到90分,在正反饋激勵下,能力走上升渠道。第二,個人品牌。大腦最容易記住的是數一數二或者前三,再往後就模糊了。所以只有把事情做到極致,才能樹立鮮明的品牌形象,比如某單位PPT做得最好的,或是演講水平最高的,或是拍照拍得最好的。總之,一說起來,大家就知道你是「最」的那個人或少數幾人。
著裝禮儀也要注意,背後依據是「以貌取人」。「以貌取人」之所以好用,是因為總比靠蒙來得准一些,而且著裝多少隱含了人的自我評估。所以要經常見陌生人,或者刻意傳遞某種信息的人,得特別注意著裝,比如我大學時候的民法老師說他每次開庭都穿一件嶄新的襯衣。當然,熟人和牛人不用太考慮著裝問題。
書里還講到兩個等式,也富有啟發:價值=能力*時間,信用=價值*時間。前一個時間,指的是時間量的投入;後一個時間,指的是持續性。比如你說我銷售能力非常厲害,但我沒時間去搞銷售,那這能力的價值就等於0了。另外,做人做事要可靠,有信用,得靠長期穩定的價值提供,不能說我這一板斧下去,就沒了然後,那誰還敢跟你長期合作呢?所以,職場價值取決於有什麼能力,願不願意為此投入時間,以及長期穩定的提供。
以上大約提到4條常識,一共10條。我想,人的差距不斷拉大,除了資質稟賦和其他不可控因素,大約就是常識在起作用了。
TAG:讀在艾溪湖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