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何需要工匠精神

為何需要工匠精神

為何需要工匠精神,為何要繼承傳統文化,我先介紹一下我做一個脫胎漆杯的大概過程,工序是自創的,可能跟別的漆藝人的不大一樣:1、構思設計;2、塑造形;3、模具設計與製做;4、做出胎體待用;5、練漆;6、調漆;7、胎體上漆、裱布、上漆灰等多道工序;8、打磨修整;9、脫胎;10、彩漆髤飾若干次,這裡又分很多工序、若干技法;11、打磨、推光、揩清反覆交替若干次完成。

我大概給出這些大的工序,每一道工序里的學問都很大,比如設計要達到美的要求,設計得不好,後面做得再好也不行,而且設計必須全面考慮後面的工序,不然可能後面的工序會越做越彆扭達不到要求甚至報廢。又比如塑形這一步,如果對形的塑造能力不行那作品也會很糟糕,再比如大家覺得最簡單的工序–打磨,打磨也不簡單,其實打磨是對形體塑造的延續,是精細的塑造和完善形體,最後的打磨是要出效果的,磨多磨少在平順與藝術效果之間要求得平衡完美,這直接關係到作品的成敗,而且這做杯子不是做裝飾品,必須考慮實用性,不能使用松節油樟腦油等等有害和有氣味的材料加入大漆裡面,所以這每一步都至關重要,而且每一步都有無限研究提升的可能,這個研究提升叫發展創新,叫核心能力。

有些公司從國外進口很多零件,回來一組裝就是他們的國產產品了,這樣的東西怎麼創新,創來創去只能變換外殼,人家少給一個晶元可能就很難弄下去了。沒有核心技能,永遠落後於人,甚至受制於人。

但是我們的傳統文化里有這個精神,我們經常看到電視或手機里推出的手工藝作品和匠人情懷,精美絕倫的作品凝聚了匠人的智慧和汗水,把每一個步驟都做到很紮實才能有好的作品,有很多的手藝正在漸漸消失,非常可惜,這是市場太小或是根本沒有了這個市場,行業可以被市場淘汰,但是匠人的精神不能被淘汰,有這個,我們不用擔心做不出自己的晶元。

研究車混凝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麥子雕塑 的精彩文章:

我的藝術之路

TAG:麥子雕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