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年前老照片 記錄晚清底層百姓生活真實面貌
1870年前後,長江岸邊的人家。這些照片由英國著名攝影師約翰·湯姆遜((John Thomson,1837-1921)拍攝。湯姆遜於1867年10月移居香港,1869年底至1871年秋在中國內地遊歷拍攝,他將鏡頭對準了上至高官顯貴、下至販夫走卒的各色人等,記錄了他們的形象或生活面貌。
長江岸邊的煤礦入口。本文選取了一組湯姆遜記錄底層百姓生活面貌的老照片。晚清來華的攝影師中,很少有誰能像湯姆遜這樣,行走的地域如此之廣、拍攝的範圍如此之大、作品的數量如此之多!
一赤腳婦女從煤礦搬運煤塊。這些照片時隔近150年的時光,依然能觸動人的心靈。破敗的房屋、襤褸的衣衫、惡劣的環境,都在透露著歷史信息,在生存線上為溫飽掙扎的人物更是被永恆定格,訴說著生活的不易。
宜昌長江岸邊的人家。他們的房子依山而建,其實就是用木板、竹子搭建而成,非常簡陋。他們很勤奮,大多以捕魚為生,還有人在附近的採石場和煤礦工作。這是一塊貧瘠的土地,因此,百姓雖然很勤奮,他們依然生活貧困。
福州街頭挑著擔子的苦力。他們是一群很不起眼的小人物,沒受過教育,很窮,但吃苦耐勞,樂觀又知足。湯姆遜拍攝時正是冬天,他們的衣服都是粗棉布做的,夾層里絮著薄薄一層棉花。再看看他們的腳下,一點兒保暖的布片也沒有。
福州的乞丐。官府允許乞丐公開行乞,每一個區域都有「丐幫幫主」管理。這張照片記錄的就是一個「幫主」向手下訓話的場景。這位「幫主」有嚴重的鴉片癮,雖然他收入不錯,但手頭卻從來不寬裕。
福州幾個乞丐在墓園的棚子里安家,門口放著他們乞討的工具。
廈門三個男子。當地男子包頭巾是苦力身份的標誌。如果他能勤奮、節儉,並且遠離煙館和賭場,那麼他的生活就還能過得去,幾年之後可能會有兩三百元的積蓄,夠他回老家買塊地或是一條船。
上海,一位婦女在用簡易的紡紗機紡線,旁邊是她的孩子。婦女用腳驅動輪子,輪子帶動頂上的三個紡錘,在湯姆遜看來效率似乎很高,但已明顯落後於英國工業革命催生的機器生產。
廣州的揀茶工。湯姆遜對茶葉的生產很感興趣。茶葉焙炒之後,倒入竹箕,由人工將碎斷的茶梗和葉片挑出來。照片上展示的就是這個步驟,這項工作一般由婦女或兒童來完成。
※民國時期闖入好萊塢的華人女星,被罵「專辱華人」
※光緒帝被囚禁後韜光養晦,說了兩句話讓慈禧和袁世凱緊張
TAG:小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