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同盟會多方籌措、極為重視的黃花崗起義,卻最終會失敗?

為什麼同盟會多方籌措、極為重視的黃花崗起義,卻最終會失敗?

作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和李齊慧

黃花崗起義是同盟會成立以來的第十次起義,發生於1911年4月27日。黃興作為起義的副總指揮於4月23日在越華路小東營五號設立了總指揮部。起義開始後他們兵分四路,黃興率其中130餘名敢死隊員前往兩廣總督署,由於總督張岐鳴逃跑,他們燒毀了總督府後轉移,不幸與水師提督李准派來的清兵增援撞上,兩方在東轅門交火,由於人數不足,寡不敵眾而不幸敗北,在起義中犧牲的人數可以考證的有八十六人,主要指揮者黃興負傷,不得不前往香港,喻培倫等革命志士犧牲。部分亡者的遺體被安葬在了廣州的紅花崗,後來改名為黃花崗,因此這次起義也就被稱作了黃花崗起義。

黃興

對於該起義失敗的國內學者已經做了大量的分析研究,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和具體情況,主要導致失敗的原因有著客觀和主觀兩方面。客觀上是因為當時極其嚴峻的社會背景,儘管對於該起義同盟會非常重視的,並且做了相當多的準備,在海外籌集資金和武器。然而當時的廣州仍然在清政府的嚴密把控下,也因此溫生針對廣州將軍的刺殺的未能成事而延遲,被清政府發現端倪,加強了戒備,在全城搜捕革命黨人,整個廣州陷入緊張氣氛中,整個起義不得不一再延期,使得本要參加起義的趙聲和隱藏在廣州及香港的選鋒隊不能及時反應,到達廣州參與行動,從而導致最後參加起義的人數低於原先的計劃,從而使得起義時黃興不得不把原先的十路改成了四路進攻。

參加黃花崗起義的幾位主要人物

主觀上是因為參與起義的人數不足以及武器的缺乏。首先同盟會籌集的武器和資金未能及時到位因此很多起義者在參戰中沒能拿到武器。其次在起義過程中,除了黃興自己領導的那一路,其他三路的領導者有意逃避戰鬥,該三路的成員沒有領袖,陷入混亂,導致最後起義只能依靠黃興領導的一路來作戰,最後在面對來鎮壓的水軍的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關於他們未能出戰的原因,學界就「有意避戰」和「因故未能」兩種觀點做了分析探討,依據大量史料記錄,基本否定了所謂的因故未能參戰說,而是定義為有意避戰。主觀和客觀上接二連三出現的各種問題,給革命帶去了極其消極的影響,儘管革命者們全力以赴,仍然走向了慘烈的失敗。

儘管如此,革命者的精神深深鼓舞了當時的很多人,啟迪了很多人,也就是在這一年末,改寫中華民族命運的辛亥革命發生了。

黃花崗起義雕像

參考文獻:

[1] 蔡冬瑾,王民.黃花崗起義姚雨平胡毅陳炯明避戰考實[J].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6):154-163+172.

[2] 蔡冬瑾. 黃花崗起義失敗原因再研究[D].福建師範大學,2012.

[3]張靜.從黃花崗起義看黃興的軍事戰略思想[J].歷史教學,1996(07):13-16.

編輯:季我努學青年會會員桂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學社 的精彩文章:

諾曼底登陸戰果究竟如何?盟軍犧牲122000人,德軍損失113000人
洋務運功興起後國產軍械開始生產,這對晚清軍事有什麼影響?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