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和朝鮮人做生意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和朝鮮人做生意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來源:盒飯財經(ID:daxiongfan)

作者:姚贇

編輯:解夏

這幾天,煩心事一件接一件,鑫媽愁得嘴角開始起泡。

她沒想到,因為鴨綠江對岸的那個「鄰居」提出了一個口號,讓她去年就看中、打算今年孩子結婚前入手的那套新區洋房,隔了個「五一假期」後,房價便漲了大半。現在她手上的錢,只夠在新區買一套兩居室。

距離對岸那個鄰居喊完「集中一切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已半月有餘,「文金會」的手也握完十來天,對岸的生活依舊照常沒有什麼動靜,只是丹東的房價卻已經翻天覆地。

山雨欲來風滿樓。十幾天里,新鴨綠江大錢旁的新區,也是曾經被丹東人稱為「鬼城」的地方,房價已從3000元漲到8000元,更有甚者,一日兩易其價,房價接近翻倍。

浙江炒房團入駐,樓盤開始限購,原本無人問津的邊境小城一時間竟成為媒體筆下炙手可熱的「寶地」,連鑫媽好久沒聯繫的朋友也突然問她要不要一起組團去朝鮮做生意。

這座小城,好像因為河對岸鄰居的表態,一下子有了光明的未來。

照理說,近水樓台先得月,這等好事,丹東當地人應該能搶佔先機。然而,他們對此表現異常冷靜,甚至有種習以為常且近乎麻痹的錯覺。

從事邊貿(邊境貿易)數年的鑫媽,與朝鮮人打了多年交道。在她看來,那些來炒房、想去朝鮮做生意的人,可能一點都不了解對岸這個「鄰居」。

想在丹東做邊貿,就得靠「背景」

那批3天前就應該交貨的中國結,還在朝鮮。

鑫媽做的是中國結的生意,與朝鮮人打交道,她也僅停留在「代加工」環節。就是接到買家那邊的單子後,把原材料、數量和要求準備好,再聯繫朝鮮方面的中介人,讓他們把貨運到朝鮮,在朝鮮加工,然後發貨給買家。

這類中國結的單子,大多來自義烏。

而丹東的邊貿,其實多以海產品、食物、日常用品等物品貿易為主。由於朝鮮日常物資匱乏、人力成本比國內低,這兩條成了中朝邊貿中商人的利潤點。

截止2012年數據,丹東對朝邊境貿易企業達600多家。而如今,實際數據可能翻好幾倍。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中國與朝鮮雙邊貿易額50.6億美元。

看過身邊不少朋友因為一筆筆可能收不上來的尾款而想盡辦法,鑫媽覺得做物品貿易,會涉及到錢款收回率的問題。為了規避這種常見的風險,她選擇了可控性強的代加工。

丹東當地人有一個默認的常識——不論是代加工還是物品交易,和朝鮮人做生意,不是誰想做就能做的。

鑫媽算得上是個「有背景」的人。

首先,她是丹東人。從出生到結婚生子,除了外出旅遊十天半個月,基本沒有長時間離開過丹東。

那邊的鄰居具體生活狀態如何,他們的習慣、傳統、喜好是怎麼樣,一旦涉及到這些具體的細節問題,其他地方的人只能知曉一二。像是罩著一層毛玻璃,模模糊糊,看不清更說不明。

可丹東人不一樣。

他們能一眼分辨這個人是中國人、朝鮮人還是韓國人,也習慣一些高檔飯店中除了正常工作才有溝通對話的朝鮮服務員的存在,同時也看慣了由領隊帶領,拎著小筐默默排成小隊去澡堂的來華務工者。

《朝鮮日報》曾刊文稱,朝鮮將以「產業研修生」向中國輸出12萬名勞工。參考消息網也曾報道,不少20多歲的朝鮮女性被派到中國學習酒店實務。

另外,鑫媽還是個朝鮮族人。在丹東和朝鮮人做邊貿的商人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朝鮮族。憑藉這重身份,除了語言溝通便利外,朝鮮人對朝鮮族天生友好、自認一脈的觀念,也成為邊貿商人的重要優勢。

這個看起來很「虛」的優勢,卻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沒有官方背景下的民間信用背書問題。然而,這也只是入門門檻,意味著你和朝鮮人做一些小生意時,可以溝通順暢,同時,朝鮮族的認同感會規避諸多不必要的風險。

邊貿場上的中間人朴在佑

今天可能能到的這批中國結,一個多月前就送過江了,按照合同,3天前是交貨時間。正常合作流程是,在驗貨清點無誤後,就會在合同約定期間內把尾款結給朴在佑。

朴在佑是一個朝鮮籍的邊貿中間人,憑藉他能相對自由出入兩國的優勢,在丹東有大把人都會找他做生意。

而他的作用,是接到丹東地區的代加工需求後,把一些原材料運到朝鮮,在那裡找到從事代加工的地方或個人把貨物完成。之後,由他負責把成品運送回丹東。期間雙方未曾謀面的合作溝通,都依靠他。

丹東人都知道,來華做對接的朝鮮人,除了需要有中國這邊出具的邀請函外,更為核心的條件是這些對接人需要曾經為他們的國家做出過巨大貢獻。

至於朴在佑究竟做過什麼巨大貢獻,鑫媽不太清楚,也並不好奇。

五十多歲的朴在佑,和大部分來華貿易的對接人一樣,每次來中國期間,為了方便,一般都會住在海關附近的快捷酒店。

第一次通過朋友介紹認識朴在佑時,除了瘦黑瘦黑,鑫媽想不到第二個詞。中山裝上衣配藏藍色褲子,全身上下只有胸前掛著的金將軍胸章最為亮眼。

交談過程中,鑫媽發現朴在佑的話並不多,哪怕語言相通,似乎也沒有什麼多餘的寒暄和閑聊。而話不多的他,其實也沒閑著,一直一旁在悄悄觀察自己。「老江湖」鑫媽看得出,朴在佑眼神中對她的警惕和不信任,可能是在考量這個未來的合作夥伴的可信度。

之後,鑫媽也見過他多次,但在她印象中朴在佑個人的特點和性格並不清晰。從言語、身材、著裝到表情,他符合大部分邊貿商人對朝鮮人的印象。

朴在佑曾告訴過鑫媽,這批貨在朝鮮那邊代加工的流程和情況。他會把貨安排給朝鮮一個專門做這塊的人,由他將中國結分派給朝鮮農村一些沒有工作的婦女,由這些婦女拿回家編製。而編製七八十個中國結的加工費,換算下來大概就是人民幣幾毛錢。

相比國內,這樣的人工成本低太多了。

三天數次變卦

丹東的海關一天開兩次。早上開一次,通過檢查後,貨物到達丹東大概在中午過江,下午再開一次,可以讓這些朝鮮過來的貨車回去。

沒顧得上吃午飯,鑫媽提早到中朝友誼橋那等著過海關的貨物。

往常,她不會去那等著。

海關在中朝友誼橋附近,這座橋連接著丹東與朝鮮新義州。

丹東與朝鮮有3座橋,一座在抗美援朝時被美軍炸毀的鴨綠江端橋,一座鴨綠江新橋,而中朝友誼橋則是目前丹東與朝鮮唯一一座還相通的橋。

中朝友誼橋不算長,開車也就幾分鐘。站在鴨綠江邊,肉眼就能看到對岸正在河邊洗衣服的朝鮮婦女,也能看到新義州那頭,一座從來都沒轉過的摩天輪。

時間是客觀的,但人的感覺卻是主觀的。在海關等待的一個小時,對鑫媽而言是相當漫長的煎熬。她不斷張望對岸過江的車,期間也不斷試著聯繫朴在佑。

這批貨在簽合同時已經給了50%的款,合同約定朴在佑在3天前交付成品後,15天內確認貨物沒有問題後,把剩餘的50%的尾款給他。

就在等著收貨時,朴在佑聯繫鑫媽,說朝鮮那邊的代加工點要求把尾款交齊後再發貨。交齊尾款,對鑫媽來說問題並不大。她擔心的是尾款交齊後,那邊是否會正常安排發貨——朝鮮那邊「吃合同」的例子,在丹東的邊貿場上並不少見。

經過幾天的反覆協商,昨天下午朴在佑告訴鑫媽,朝鮮代加工點那邊的想法:先給一部分貨,和之前給的錢相應的量。

被壓貨了的鑫媽,沒有辦法,只能這麼妥協。然而,直到海關閉關,一直負責送貨過來的「大藍頭」貨車,都沒有出現。事後,朴在佑才告訴鑫媽,那邊又臨時變卦了,一定要先交齊尾款,才把所有的貨發出來。

這樣的臨時變卦,在這幾天中已經經歷過很多次,仔細算算怎麼也得有七八次了。現在又變卦,鑫媽已經開始習慣,甚至下意識中意料到今天可能收不到部分貨物。

權衡再三後,鑫媽告訴朴在佑:「這批貨不要了,就當自己虧了吧,做生意總是有賺有賠的。」做了這個決定後,她立馬聯繫義烏那邊的買方,告知對方壓貨的情況,然後打算用那剩下50%的尾款作為違約金賠給對方。

她知道,對方壓這批中國結,其實一點用也沒有,但是這種折磨人的合作方式讓她有些筋疲力盡。從海關回去,做了這個決定後,鑫媽反而沒那麼著急上火。

路上,她還接了單「滴滴快車」,載了三個從溫州來丹東看房子的乘客,問到鑫媽對丹東樓市的看法。聽著他們對丹東未來經濟發展的美好可能性,鑫媽很想告訴他們,對岸的鄰居只是說要發展經濟,並沒有說要開放。而發展經濟這個事,那邊已經說過很多次了。

話到嘴邊,看見車窗外的新鴨綠江大橋,鑫媽把這些話咽了回去,笑笑說:「還是有風險的。」

那座新建的鴨綠江大橋,在投資客眼中,代表著交通便捷和未來的可能性。但是在丹東本地人眼中,則完全不是。

新鴨綠江大橋,幾年前中國段的相關配套設施都正式完工了,而朝鮮那頭還沒有修建引橋及道路。從預計的2014年10月,延期到2015年11月、2016年。如今,新橋丹東岸邊曾經剛建好的大樓,現在有些玻璃都開始掉落。

而這座橋的開通日,卻被無限期推遲。就和她那批中國結一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APP 的精彩文章:

不願「打醬油」的海天,它的成功與爭議
進擊的 「漢服圈」

TAG: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