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互聯網醫療之困:什麼是好的遠程醫療模式——《財經》封面

互聯網醫療之困:什麼是好的遠程醫療模式——《財經》封面

遠程視界的商業模式,是像現金貸那樣只為賺取高額利差,還是找到了醫療領域的痛點,只不過融資能力不足導致失敗的個案?

(資料圖)

《財經》記者 張利/文 王小/編輯

將北京遠程視界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遠程視界」)推向頂峰的「遠程醫療+融資租賃」模式,也在達到頂峰半年中將其拖至深淵。遠程視界的債務危機爆發後,引發了業內對這種遠程醫療模式的激辯。

遠程視界用不到五年時間,2016年營收60億元,成為遠程醫療領域與它模式相近的眾多企業的標杆。

2017年12月在「2017未來醫療100強」論壇上,遠程視界還榮獲「年度創新企業獎」。

此時,大多數致力於網上預約挂號、診療等的互聯網醫療企業,在完成多輪融資後,至今沒有找到清晰的盈利方式。

「我有什麼好嘲笑別人的,人家(遠程視界)畢竟盈利了。」一位做遠程會診業務公司的總經理接受《財經》記者採訪時說。

但一些人則認為,遠程視界的商業模式像是龐氏騙局。「這種商業模式類似於去年風靡一時的現金貸,給一堆沒有還款能力的人房貸,賺取高額利息。」同心醫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劉偉奇撰文稱。

危機已起,業內終要回答的是,究竟什麼是好的遠程醫療模式,互聯網醫療如何實現盈利。

拷貝互聯網模式?

遠程視界董事長韓春善認為,遠程醫療+融資租賃在業內是他們的首創。

遠程視界低價購買設備繼而高價銷售給融資租賃公司,後者將設備租給醫院,而設備所有權在融資租賃公司,同時遠程視界承諾提供大醫院專家、運營團隊,醫院付設備租金,到約定期限、滿足條件後設備轉為醫院的資產。

打造「專科遠程醫療聯合體O2O平台」的遠程視界,2014年,開始為各地方醫院提供這份理想的「免費午餐」——免費提供設備;提供遠程醫療軟硬體服務;聯合大醫院專家幫扶地方醫院診療。

儘管要支付高額設備租金,但有了遠程視界的「擔保」,對後者來說,這是一個很難說出「NO」的項目。

然而,與很多互聯網公司一樣,靠免費補貼模式打下市場的遠程視界也面臨同樣的問題:補貼取消後,患者流失。

2015年8月,遠程視界給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捐贈5500萬元,宣稱按照每例1000元標準,為各地貧困白內障家庭患者的治療提供資助。

白內障手術醫保能報80%-90%,剩下自付部分大概在800元-1200元之間,如果再加上補助,患者幾乎是免費做白內障手術。

2016年,遠程視界與醫院合作項目完成大約10萬例眼科手術。不過,《財經》記者走訪的多位代理商稱,到2017年下半年手術補貼逐漸沒有了。

上述遠程會診公司總經理對《財經》記者分析,沒有1000元的補貼後,很多縣市級醫院的遠程醫療項目就沒有了患者。病人都傾向於往大醫院跑,由於醫療行業的特殊性,一旦補貼停掉,患者也就留不住了。

即使請到專家做遠程診療,具體手術過程也有困難:地方醫院設備規格與大醫院不同,很多專家沒有操作過,於是,專家還是會建議患者去上級醫院檢查治療,並未給地方醫院帶來病人。

而劉偉奇認為,這種模式本身就行不通,其中存在邏輯悖論:如果基層醫院自己有患者量,自己買設備更划算,就沒有必要從外部購買;如果基層醫院自己沒有患者量,那這類銷售設備、引流專家,號稱搞科室運營的公司,是否能夠真的提升患者量就是個巨大的問號。特別是要同時幫這麼多醫院、這麼多種科室搞運營,能做到的可能微乎其微。

吸引縣市級醫院與遠程視界合作的是「免費」的設備,而他們對經營項目本身動力不足。一位遠程視界子公司內部員工對《財經》記者說,除非醫院院長、科室主任親自盯這件事,否則地方醫院經營動力不足。

免費是表面的,基層醫院還需要通過遠程醫療項目運營獲取的收入來償還設備租賃的本息。實際上,大多數地方醫院通過合作項目產生的利潤,遠遠不夠償還設備款。

「很多基層醫療機構償付租金的能力很弱,一些醫院一年的流水也就幾百萬元。」投資人王博對《財經》記者說,如果基層醫院想要最終自己償還,需要長期培育,提升診療水平,這在一兩年內是做不到的。

一位業內人士認為:「做這種模式的公司,最後拼的就是融資能力」。

何以為繼

在韓春善看來,互聯網醫療企業的困境是沒有搞清楚醫院的盈利模式所致。

大多互聯網醫療企業,做的是「搬運工」生意,試圖把線下的流程挂號、問診、診斷、隨訪、健康管理等搬到線上去。遠程醫療,通過影像、視頻等技術,以實現遠程的問診、閱片、診斷等,主要通過診療服務費盈利。

「醫院靠什麼掙錢?不是診療,而是靠藥品、靠耗材、靠器械。」韓春善認為,企業的盈利之道也在此,「我與很多創業級大佬探討過,這個(模式)應該是可行的」。

他認為,無論遠程醫療、互聯網醫療或者互聯網+健康,其商業邏輯應是雙層結構:平台+服務+產品,平台服務免費,增值業務收費。遠程醫療項目可以做其進入醫院的切入點,然後連接上中下遊資源,包括大醫院專家、基層醫院等;另一方面,通過賣設備、藥品等增值服務營收。

具體盈利點包括:前端收益,面向會員、病人收取;後端收益,面向醫療機構收取;第三方收益,醫療健康與保險結合,面向第三方收費。

遠程視界計劃的具體實現方式是:從B2B到O2O再到HMO。

B2B,即連接大小醫院,面向縣級市醫院主要靠設備盈利。目前看,遠程視界的危機就是來自於做擔保方,通過租賃公司將設備以租代賣的形式給醫院,當醫院無力償還租金時,遠程視界不得不幫助墊付,致使資金鏈繃緊。

O2O,連接醫生,通過醫共體、互聯網醫院等形式,面向社區衛生中心、衛生室、藥店等,醫生上線在線閱片、會診、諮詢、開電子處方,患者則到定點藥店去買葯,主要通過藥品盈利。實際上已經有互聯網醫療企業在打這個主意。

HMO,面向患者的健康管理,推出醫療機器人、智能可穿戴設備等產品盈利,比如給糖尿病患者提供可穿戴設備、智能機器人以及相應的服務,一套1萬元,「且不用一次交清,按月分期付款」。遠程視界已經在銷售HMO卡。

搭建這樣一個平台,需要連接全產業鏈,上游專家、設備、耗材、地方醫院、代理商等。這個模式中的角色眾多,不穩定因素太多。

「遠程視界能做到不賠就不錯了。」一位業內人士對《財經》記者說,遠程視界搭建的平台上,任何一環都不是自己的,都要付出成本,中間沒有利潤,耗材、設備的利潤被廠家賺走了。

對於新興行業,政策變動影響往往立竿見影。一位遠程視界子公司內部員工告訴《財經》記者,2017年的政策變動也是影響到遠程視界此次財務危機的原因。

2017年10月,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確保10月底前所有三級公立醫院參加醫聯體建設」。醫聯體成為必須完成的指標,很多公立醫院直接找縣級醫院「下聯」。遠程視界的作用,客觀上被削減了。

韓春善的同事評價他「對政策非常敏感,緊跟政策」,遠程視界今日的布局,正是看政策下的「方」。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出台,提出2020年分級診療制度基本建立。分級診療作為深化醫改的重要抓手,推進力度逐年加大。分級診療,是希望通過三級優秀醫院的優質資源帶動基層醫院提高診療水平。

企業紛紛布局,面向地縣級醫院,通過對接大醫院專家去基層、開展遠程會診、提供遠程診療系統等,以期抓住政策機會。遠程視界便是其中之一。

一些企業與遠程視界模式類似,面臨的問題也類似:資金鏈脆弱,引發業內警惕,如新三板上市公司藍海之略,因對外擔保額度較大,多個券商已對此發提示公告。

「電話聯繫我(做代理)的就有8家。」一位遠程視界的山東代理商對《財經》記者說,他在北京期間不但要和遠程視界追討代理費,還要和另一家相似企業協商退還代理費問題。結果他從兩家都沒有拿到退款。

未來可能的變數,還是取決於政策因素。上述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及,下一步,以「互聯網+醫療」破解難題,加快推廣遠程醫療、預約診療等醫療服務模式。

那麼,遠程醫療會不會被納入醫保報銷範圍?遠程醫療之所以舉步維艱,北京邁普錫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程遠宇對《財經》記者分析,「真正的會診業務很少,因為實在找不到人來買單」。

目前,政府在鼓勵逐步推進「互聯網+保險結算」,拓展在線結付功能,包括異地結算、一站式的結算來方便病人,這也許多多少少會推動遠程醫療一把。

不過,遠程視界債務糾紛爆發後,上述遠程會診公司總經理表示出極大的關注,他擔心的是政策會否就此收緊、投資人是否更加謹慎。

(本文首刊於2018年5月7日出版的《財經》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經雜誌 的精彩文章:

美國人眼中的「中國崛起」/金焱看美國
中興通訊事件現轉機 中美斡旋進程加速

TAG:財經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