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核潛艇也能飛?50年後大國工匠仍造不出來
提起戰略核潛艇,大家第一印象可能就是幽深海面下一條默默移動的大黑魚。有人可能還會腦補出主動聲吶的「滴答」聲。在絕大多數時候,這個傢伙都是這樣默默的潛在海下。讓別人意識不到它的存在是它存在的最大意義。每年的武器批次抽檢試驗是大家最高興的時候,表現好的新兵會安排到二崗體驗一次老司機帶你打潛射導彈的難忘經歷。當然,大兵們在艇內可看不到噴薄而出的火焰托舉著核導彈飛向落區的壯觀場景,而無法親臨現場的軍迷們則常常將這種例行發射任務腦補成數彈齊射的核末日場景。
其實,如果你穿越回60年代的美國,不去海里也有機會欣賞這樣的末日場景!
當時的美國正沉迷於對原子能時代無限可能的幻想中,恨不得把自行車也裝上反應堆。只恨天不假年,美國核科學家在短期內還無法造出微型核反應堆。燃料組件雖然可以視功率縮小,循環迴路甚至可以不要,但厚重的屏蔽層可沒法省略。面對一輛攜帶裸露反應堆、輻射劑量足以在數秒內讓人生活不能自理的高精尖交通工具,很多人恐怕還是會選擇回去繼續開車庫裡幾百美元的二手汽油車。
513 兆瓦特的無防護屏核反應堆,代號 Tory
最後,核科學家們選擇先在無人平台上應用核動力,規避防護和散熱問題。當時已有兩種無人武器平台: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給誰用好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核能發動機的原理。簡而言之,這是一種靠核輻射直接加熱空氣,再通過噴管等換能機構將熱能轉化為動能的動力系統。和其他形態的吸氣式發動機並無原理上的區別。
吸氣式發動機的最大缺點在於功率隨飛行高度降低。由於大氣層越往高密度越小,在飛行速度不變的情況下單位時間內吸入的空氣流量就越小。如果假設發動機的熱功效率一定,功率必然下降。
Tory-IIC驗證機
由於彈道導彈飛的是拋物線。隨著高度增加,上面級的功率必然越來越低。這個問題顯然對彈道規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而自帶氧化劑/燃燒劑的火箭發動機除了啟動後建立推力和關機後效推力會造成短時間的推力波動,大部分工作時段推力曲線基本恆定,可以給彈頭提供一個恆定的加速度。所以核能發動機只能用于飛行高度較為固定的巡航導彈。當然我們也要看到核動力的好處,那就是從實戰角度來看近乎無限的續航能力,這對謀求全球打擊的美國來說很有吸引力。
於是,一個名為「冥王星」的核動力巡航導彈項目橫空出世。關於這種武器的介紹想必大家都看過,筆者不再贅述。這裡只談關鍵的兩點:
為避免「冥王星」導彈在儲存期間發生任何意外核泄漏事件,研製人員創造性的提出將完成總裝測試的「冥王星」直接發射到公海。平時這枚導彈就在預設程序控制下在渺無人跡的大洋上空兜圈子待命,致命的核輻射尾氣也會被大氣環流充分稀釋。一旦決定啟動這種武器,就發送指令使其退出待機狀態飛向預定目標。
彈艙特寫
為充分利用其幾乎無限的射程,研製人員設計了一個大彈艙,裡面可以並列安裝兩排核炸彈。導彈每飛臨一個預定目標上空就投下一枚核彈,一次發射可轟炸多個目標。
冥王星可預設多個轟炸點
平時大洋深處巡弋待命、戰時一波流核平多處目標,這不就是戰略核潛艇的日常么?從實際效果看,「冥王星」真正實現了多目標轟炸,比70年代出現的分導式多彈頭更實用也更易實現。美中不足的是,這種飛行速度遠低於洲際導彈的戰略武器似乎並未考慮如何規避第一代反導系統的攔截。然而,這種飛行速度遠低於洲際導彈的戰略武器似乎並未考慮如何規避第一代反導系統的攔截。面對敵方的預防性打擊,尚未退出待機狀態的「冥王星」就是不折不扣的高速直航靶彈。所以這玩意最後還是去資料室睡大覺了。
關注公眾號「米格的空天小站」可獲取更多高質量軍事科技資訊。本文系軍事自媒體「米格軍事評論」在騰訊新聞和天天快報發布,未經授權轉載改編,將追究法律責任。
※乞丐武裝憑這種武器登上世界第三,石油土豪又要挨揍?
※敘防空部隊上演教科書式攔截!美國斬首神器失靈?
TAG:米格空天防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