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滿招損,謙受益」——滿清醇親王府的回憶

「滿招損,謙受益」——滿清醇親王府的回憶

《醇親王府的治家格言》

「遜清攝政王載灃和子女(左一為溥任,後立為溥傑,缺溥儀)」

四十年前、開放之初,中國民航引進了波音大型客機,相繼開通了中日、中美等國際航線,隨之創辦了中國民航航機雜誌,在機艙里向中外旅客介紹中國的傳統文化和人民生活。雜誌開設了《醇親王府的回憶》專欄,每期請愛新覺羅溥儀的四弟溥任先生口述一件家事,由我整理成文,刊出後,引起讀者關注。

一個少有的炎熱而漫長的夏天甫過,我應約走進滿徑花草的小院。溥任先生說,今年的牽牛花開得特別好,紫色白邊,「小喇叭」張著小嘴兒爬得滿牆滿地。我即景生情,就勢兒請溥任先生在花叢中留個影。

「溥任油畫肖像--楊亦農作」

這次談話的內容大多集中在他的父親攝政王載灃老先生的幾件往事。

「我父親有四個兒子:大哥溥儀,1967年病故。二哥溥傑,1994年3月去世。三弟溥倛,幼年早殤。我落生那年是1918年,父親已經35歲了。但是從我一出生,到1951年我父親病逝,我一直同父親在一起。」

第二代醇親王載灃的一生跌宕起伏很不平靜。他受第一代醇親王奕譞的影響很大。

「父親時常對我講,你的祖父雖然位極人臣,官銜屢加,被賜以『親王雙俸』、『世襲罔替』的殊勛,進宮恩賜『紫禁城內乘坐四人轎』。但他身居廟堂高位,深知政治風浪的險惡,常有高不勝寒,如履薄冰之感。所以他為人謙抑,遇事退讓,無事不小心、無處不謹慎,常懷戒懼心理。比如,府里的堂號,他不附庸風雅,而是起名『思謙堂』、『九思堂』、『退省齋』;自己的號是『朴庵』、『退潛居士』。他的次子載湉被慈禧立為光緒皇帝以後,憂懼心理更加強烈。他總是利用一切機會,力辭一連串恩賜的官銜,表明自己在政治上沒有野心,克己奉公,安分守己,就連日常使用和陳設的物品上,也常常刻字留文,藉以警示自己,教訓子孫。

「我記得父親寫字時,總要使用祖父遺留下的一把象牙鎮尺,微黃的尺面上刻著祖父手書的『閑可養心 退思補過』,表明他希冀在難得的清閑中,即可養心,又能補過,尋求安享太平的日子。當然,對已然深陷政治漩渦的祖父來說,這八個意味深長的字,只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記得在我家正堂的條案上,曾擺放過一件黃銅製作的『欹器』。父親告訴我,那是祖父在光緒十五年(1898)二月,仿照古書的記載,請能工巧匠專門製作的,當時陳設在太平湖醇親王府(今中央音樂學院)的思謙堂正中的大條案上,作為每日必視之物,可見其重視非常。父親告訴我,欹器本來是我國古代農田灌溉汲水用的陶罐,後來有人依據它的汲水原理,改裝成精巧的『欹器』,成了一種警戒的器物。孔子周遊列國時,在魯桓公的廟堂里見到這個『宥坐之器』(置於人君坐右的警示之器)。孔子說:『吾聞宥坐之器者,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那意思是告誡人們『滿招損,謙受益』。後來,光緒皇帝知道了這件事,也叫人做了一個欹器,擺在宮裡,警示自己。

「奕譞五十大壽時,賓客盈門,賀禮如山,府里府外很喧鬧了一陣子。然而,奕譞在繁忙的應酬之餘,卻叫人按照他的意思,精心製做了一面樺木鏡。」

「第一代醇親王奕譞自製的樺木鏡」

說著,溥任先生從櫃中取出了這件文物。只見淡黃的樺木鏡面鐫刻著他的手書:「有鏡之名無其用,吾人鑒之宜自重」十四個翠綠的字,很醒目,也很耐人尋味。我反覆把玩,照照自己,照照窗外,什麼也反映不出來,只有木鏡上的字閃著綠光。鏡面照不出人,也照不出景,真的是「有鏡之名無其用」,我啞然失笑了。溥任先生一旁看著,也綳不住笑了。俗話說,木頭眼鏡看不透;那做個木頭鏡子,不是更讓人照不見、看不透嗎?這又所為何來呢?

老王爺五十大壽,他不用珍珠瑪瑙作紀念,而是選用東北家鄉的樺木做了一面精緻的木鏡,銘記五十年人生的至深感悟,警示自己在險惡莫測、自身難保的政治鬥爭中,以慎獨、九思,思謙、思退而自省自重,用意是很深刻的。這或許可以做為他「五十而知天命」的一個旁註。天命難違!

我很為老王爺處事惟艱的境遇而感慨。追思他的一生,光耀非常是他外顯的一面;又誰知他每每舉步,總要左顧右盼,權衡再三才可落定腳跟的另一面呢?他深知,稍有不慎,丟官事小,身敗名裂、慘遭滅門也不是不可能的。這樣的事他的身旁又發生了多少啊!但今之世人觀看電視劇,只以為他唯唯諾諾,無所作為,惟慈禧之命是聽,全仗著慈禧的恩典飛黃騰達,不過是位平庸無能的王爺,卻不端詳他所處的環境,體諒他的苦衷。其實,他內心很鬱悶,心常惕惕,由衷地憧憬著另一種平靜、恬淡的生活。

溥任先生引我走進他的書房兼卧室,指著牆上一幀古字說:

「這是我祖父為後代子孫親筆書寫的治家格言,要求我們每個孩子都要能背會講。當時掛在我祖母的屋內,為的是我們每天請安時都能看得見。」說著,溥任先生念了起來:

「財也大,產也大,後來兒孫禍也大。

借問此理是若何?兒孫錢多膽也大。

天樣大事都不怕,不喪身家不肯罷。

財也少,產也少,後來兒孫禍也少。

若問此理是若何?子孫錢少膽也小。

些微產業知自保,儉使儉用也過了。

右古歌,詞俚而味長,錄以自儆。

退潛居士」

奕譞為了讓兒孫好念、好懂、好背,特意用類似順口溜、大白話來寫治家格言,力求「詞俚而味長」。醇王福晉、慈禧的妹妹靜壽主人,很讚許這個治家格言。溥任先生指著古字的左下角說:

「看,格言結尾簽名處,我祖父自稱『退潛居士』,以示不思進取,只求隱姓埋名,過苦行僧似的生活。他還特別註明,這個格言『靜壽主人閱之,頗稱許。附志之。』說明這是他們倆人的共同主張。其實我祖母和她姐姐慈禧脾氣秉性並不一樣。聽老人們講,慈禧的兒子同治帝病逝時,她還傳我祖母進宮聽戲。我祖母不能不去,可聽戲時,她閉著眼,背對著舞台,說:『現在是國喪,我不能看戲!』。慈禧理虧,也沒話說。後來慈禧強令我二伯父載湉進宮繼位,我祖母深知凶多吉少,悲痛欲絕,傷極而亡。」

我凝視著掛在卧室東牆上的格言真跡,篇幅不大,絹片已呈古銅色,奕譞端正的楷書一絲不苟,十分醒目。原來這幅格言因為長時間卷著收藏,受潮粘連,已經不能打開。多虧高明的裝裱匠把幾盡粉碎的絹片展開,重新裝裱,恢復了原貌,令人叫絕!

更令人讚歎的是,奕譞的治家格言真跡不僅歷盡劫波,倖存至今;而且格言的精神果然不走樣地傳到今天,使他的子孫們不僅銘記,而且能行。

從載灃的人生軌跡中,我們不難發現乃父奕譞謹慎、正直、謙恭、退讓的遺風。

溥任先生曾送給我一幅字:

「仙露明珠方朗潤,松風水月比清華。」

「溥任手書桌屏」

意境清雅,也是端正的楷書,一絲不苟。在上款下方他加了兩枚閑章,朱文是「吾知足矣」,白文是「言而有信」。這是他由格言悟出的八個字,溥任先生不僅鐫刻成章,而且身體力行,實實在在地恪守了97年,並且傳給了他的後人。

治家格言,應該是解讀這個顯赫家族文明傳承給今人的一座警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新湘雅杯」文獻閱讀大賽,參賽作品4號-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春天已到?
青春不用來揮霍,難道把它盤出包漿!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