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因研發晶元被聯想「踢出局」的倪光南:為何不再研發晶元

因研發晶元被聯想「踢出局」的倪光南:為何不再研發晶元

倪光南是聯想早年創立時期的功臣,他發明的「聯想式漢字系統」讓聯想賺得了第一桶金,後來聯想集團的名字即是來源於聯想漢卡。做為一名科研人員,倪光南主持了聯想的程式控制交換機的研發和集成電路設計開發。後來因為與柳傳志在公司發展路線上的分歧,最終在1999年被聯想公司解聘。從此,聯想全面轉進貿工技路線,離技術驅動型的科技公司越來越遠。

那離開聯想的倪光南院士為何沒有另起爐灶自己研發晶元呢?由於目前網上對倪光南院士這一階段的心中歷程所言甚少,因此筆者根據當時的時代背景和倪光南院士的性格分析原因有三。

一、八九十年代正是改革開放最火熱的時候,當時的社會風氣是一切向西方看齊,造不如買。連大飛機項目「運十」都下馬了,更何況是一個公司的研發項目呢。作為中科院的在編人員,倪光南並沒有多少身家資產,但集成電路行業卻是個「燒錢」的行當。以當時的社會環境,很難拉到足夠的投資支持他做晶元研發。

二、 倪光南當年加入聯想時提出「三不」條件:不開會、不做官、不接受採訪。從他所提的條件看,倪光南院士是一個知識份子和理想主義者,這也是老一代科研人員的「通病」。倪光南更適合實驗室而不是做一個企業家。

三、 通過聯想在香港上市,讓倪光南看清了資本的逐利性,而「柳倪之爭」也讓倪光南對企業里的鬥爭心灰意冷,不願再置身企業的環境中。

離開聯想的倪光南從此不再為一家企業利益奮鬥,轉身投入了推動開放源代碼Linux操作系統和國產軟體業的發展。一生為中國信息產業發展奔走呼籲。

總之,如果當年聯想沒有放棄技術研發,那如今也許會成為中國第二個華為。華為自主研發程式控制交換機時實力遠比聯想弱小,然而華為硬是憑藉自身的努力成為世界第一大電信設備供應商。華為2004年才成立海思晶元,十餘年後海思已經擠身世界十大晶元設計企業。

科技界曾經有個著名的「葷段子」:「男人二十奔騰,三十日立,四十微軟,五十松下,六十聯想」。以人生的階段論,成立三十多年的聯想還正如處於「日立」和「微軟」之間。然而核心技術的缺失和戰略轉型的無頭緒,讓聯想如同「元氣大傷」的中年人,提前邁入了「聯想」階段。

網路上對聯想的吐槽更多是懷著複雜的心情。對筆者來說,聯想啟蒙了我對電子產品的理解。對於今天的聯想,是哀其不幸,是怒其不爭。對倪光南院士,在「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年代裡,始終堅持本心,為民族產業搖旗吶喊,更是值得每一個中國人去尊敬的科學家。

點贊加關注,吐槽不迷路!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天天侃 的精彩文章:

致敬經典的魅族15:讓你不得不愛的三大優點
全面屏四大設計流派,你更喜歡哪一派?

TAG:科技天天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