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3年前奪冠換球衣,3年後無球衣可換:不是管理不善,而是老闆收攤

3年前奪冠換球衣,3年後無球衣可換:不是管理不善,而是老闆收攤

一場亞冠比賽途中無球衣可換的鬧劇,經過一改編加工,居然成了廣州恆大」雷厲風行「,」管理職業「的典範,而稍有常識的人也會知道足球俱樂部都有」裝備管理員「,」球衣管理員「之類的職位,亞冠這一中超球隊的最高級別賽事,出現無號碼可用、用膠布湊數的問題,怎麼可能是」管理職業「?

3年前奪冠換球衣,3年後無球衣可換:不是管理不善,而是老闆收攤

而另一個印證是,三年之前的2015年,廣州恆大能夠在奪冠之時將贊助商版本球衣換成自家產品球衣,三年前能夠如此迅速果斷,難道三年後就不能?

唯一的解釋是:俱樂部減少重視程度,老闆不想再投資,甚至不想再玩了。

3年前奪冠換球衣,3年後無球衣可換:不是管理不善,而是老闆收攤

當然,為了儘可能地收回投資以至於獲利,在外面當然不能這樣表述,當然要」嚴厲處理相關人員」,把一場鬧劇變成「體現俱樂部職業態度」的喜劇。

而這種「喜劇」已經不止這一次了,兩大外援及一大內援就是例證。

【38歲鄭智還能苦撐多久】

3年前奪冠換球衣,3年後無球衣可換:不是管理不善,而是老闆收攤

早在2015年時,廣州恆大就已經暴露出年齡偏大的問題,體力消耗傷病就不曾間斷,而恰恰是在2015年,最後一名內援于漢超進進球隊之後,恆大就再也沒有國腳級的球員入隊,2010-12期間的當打之年球員全部成為老將。

不是老將重要性無可取代,而是市場行情之下,恆大已經沒有再投資的打算了。

而外援更是體現地明顯。

【不需要擔心,阿蘭就是打飛100個單刀,也不會有卡利尼奇來取代】

3年前奪冠換球衣,3年後無球衣可換:不是管理不善,而是老闆收攤

從來不看中國俱樂部信息,駐中國記者都沒有的外國小報理所當然地能夠腦補出廣州恆大各種引援內幕,從J羅到納因格蘭,再到本澤馬,卡利尼奇,還有模有樣地把合同細節都編了出來。

3年前奪冠換球衣,3年後無球衣可換:不是管理不善,而是老闆收攤

3年前奪冠換球衣,3年後無球衣可換:不是管理不善,而是老闆收攤

3年前奪冠換球衣,3年後無球衣可換:不是管理不善,而是老闆收攤

跟風黨們似乎沒有注意到,恆大的高價外援引進,從J馬就已經完全停止了,無論穆里奇和古德利都沒有決定性的影響力。

J馬居然還能夠留在隊中吃白飯,就足以看出建隊的雄心已經完全沒有,幻想「明年引援補強」的人們似乎在替許老闆作決斷,但這種決斷已經落空了至少兩年半。

3年前奪冠換球衣,3年後無球衣可換:不是管理不善,而是老闆收攤

仔細注意的話,張琳芃這樣元老級的球員,也即將滿30歲,如此級別的球員在恆大也是資深角色,連元老的球衣號碼都不能保證,還能指望恆大花什麼巨資再來一次批量爆買?

老闆都把唱戲的攤快要收完了,看戲的又何必在腦補劇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