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的一線公關經理,年薪能掙多少?
作者:Stephen Galloway
譯者:Issac
校對:朱溥儀
出處:《好萊塢報道》
即使手裡有詹妮弗·勞倫斯、吉米·坎摩爾和喬丹·皮爾這樣的A級明星電影人作為客戶,現在的公關經理也會覺得,其實越小牌的明星對他們來說越有利,這能讓他們漸漸脫離權勢的影響,自立門戶。
凱利·布希·諾瓦克是娛樂界頂尖公關公司ID中有頭有臉的人物,十二月八日這一天,她叫來公司里兩位優秀員工開會。
這兩位都享有聲望,在這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公關圈子裡服務著巨星客戶:麗斯·馬奧尼是詹妮弗·勞倫斯的公關代表,而梅根·莫斯·帕瓊的客戶有艾米·亞當斯、瑪格特·羅比和伊萬·麥克格雷格。
兩人在十年前加入ID,當時還只是助手而已,滿心期待能夠與公司進行薪資協商,以此獲得公司分紅;然而,當他們邁進ID駐好萊塢辦公室的會議室時,卻被諾瓦克和人力資源主任告知,她們被炒魷魚了。
是什麼導致了職場協商的破裂?有人說是諾瓦克和ID的聯合總裁馬拉·巴克斯鮑姆漸漸意識到這兩位員工的需求,並覺得她們與公司的企業文化不符;也有人說是這兩位年輕女士拒絕簽訂長期合同,所以被公司出其不意的一招打得手足無措。
幾天之後,馬奧尼和帕瓊兩人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名為Narrative,與之合作的還有ID的布瑞娜·里夫金和42 West的海蒂·洛帕塔。因此,他們也成為逐漸壯大的新群體的一員——公關界里那些充滿活力而年輕的有志之士,紛紛決定離開成熟的大公司,自立門戶。
經過大型公司長達二十年的兼并、收購之後,娛樂圈的公關界正在分散、轉換為更小型、更獨立和更為貼心以及符合流行趨勢的工作室。
幾年內,好萊塢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動:傑西卡·科爾斯塔德、伊芙琳·卡洛莫諾斯和妮可·卡羅索離開WKT公司,去到Relevant(負責藝人有查寧·塔圖姆、布萊德利·庫珀);
喬迪·戈特利布離開ID,成立Independent PR公司(負責藝人有布萊恩·科蘭斯頓、亞當·德萊弗);萊斯利·斯隆離開BWR,創立Vision PR(負責藝人有瑞安·雷諾茲、克里斯·洛克、邁克爾·J·吉拉普);
馬拉·法雷爾和他的姐妹們卡拉、克里斯汀·特里皮基奧離開WKT,創立Shelter PR(負責藝人有蒂娜·菲、泰莎·湯普森);梅麗莎·羅波瓦格爾和妮可·佩娜在與貝克·諾克·萊德分道揚鑣後,創立了Imprint(負責藝人有傑西卡·查斯坦、蓋爾·加朵);凱瑟琳·羅威離開Slate PR加入了另一家同名的公司(負責藝人有喬丹·皮爾、達米恩·查澤雷)。
其他同樣挪窩的還有PMK·BNC的劉易斯·凱和約瑟夫·阿薩德,兩人建立了Kovert Creative(負責藝人有吉米·坎摩爾、艾米·波勒)以及創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的吉爾·弗瑞茲(負責藝人有斯特林·K·布朗、凱瑟琳·海格爾)。
對於已經在公關領域工作了一段時間的人來說,這是一次代際整改,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到二十一世紀初以來就再也沒發生過了。當時,時為PR界龍頭的PMK公司(那時候是這麼個名兒)先被Interpublic Group收購,又被BNC兼并,以至多位公關離開PMK。
老一代認為創業非常的困難,但如今的新一代卻從前輩的歷史中學到,離開大公司是可取的,而這樣的選擇令人振奮,甚至意味著更多的利益。
這些自立門戶的人,可能在模仿之前的合作夥伴,但娛樂界早已經改變了,讓私人公關有著許多自己創業並賺快錢的機會。
即使頂級巨星漸漸變少,但多虧了新的電影人、節目製作人和演員們,潛在的客戶人數依舊在增長,這個產業每年都會投資五百多部籌備了的電視節目,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未成形的節目和電影。絕大多數新人都需要公關來做他們的代表。
「我剛入行的時候,有ABC、NBC、CBS、福克斯和HBO幾家公司,」Slate PR的西蒙·霍爾斯說道,他曾經是PMK的聯席主管,後來和同事創建了自己的公司。
「現在,在內容製作方面的出口很多;而演員和主創唯一成功的途徑就是要發聲。對於公關來說,挑戰就是:圈子裡有那麼多聲音,你必須在嘈雜的環境突圍。」
能夠做這一行的人想要得到回報,特別是當他們跨過自己年齡的三十大關又積累了足夠多的經驗、覺得自己不再需要上級的支持的時候。「到了某個時刻,就該說『謝謝你教導我,但我必須好好考慮一下我自己了』,」一位高級公關說道。
「事情就是這麼簡單明了。這些女性(現在的公關大多都是女性)都有大量的客戶資源,如果他們努力工作的話,自然也就值得相應的回報。」
「回報」可能會是巨額的,就算是頂級的經紀人、律師也無法像公關這樣,能夠從客戶的收入中拿提成。
像馬奧尼和帕瓊這樣的高級公關(兩人拒絕對這次的事件作出評論),她們的標準薪酬每年在20萬到25萬美元之間,但如果她們簽了藝人的話,那就可以翻倍;通常,她們會收每位藝人15%的傭金。
大多數客戶每個月會花5000到2萬美元的傭金,這取決於他們的知名度和活動。上限很少會超過這個水平;像詹妮弗·勞倫斯這樣的A級明星,一開始的時候花費在5500美元左右,現在會更多一些,因為她的事業不可同日而語了。
對於能夠像這樣簽訂並持續與明星合作的公關來說,他們會為了不菲的酬金自己出去闖蕩,這樣的話PR公司就不能再從他們那裡拿走巨額的回扣了。
那麼,為什麼還是有人會繼續就在大公司里呢?因為這些大型公司(如PMK·BNC、42West、ID、Rogers & Cowan和BWR)能夠提供一系列的附加服務,從協調團隊到寫手,既可以幫助客戶,也有利於公關。
「這些小公司無法真正地和ID相提並論,」諾瓦克說道。「他們做的事情都很特別,是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模式。」
ID的員工有一百多人,擁有各個部門,分別處理品牌、數碼、音樂、獨立電影、電視和流媒體的方面的工作;該公司甚至還幫助過奧斯卡得主山姆·洛克威爾在為今年的頒獎季奔波時寫感謝詞。
這些後備力量的優勢是一些人離開之後又折返回來的原因——比如邁克爾·頓吉思和喬伊·費伊麗去年關閉了自己的私人公司Prime,又去到PMK·BNC出任高級職位。
這些大公司通常會分配一整個團隊為一位客戶服務,這個策略最開始由CAA所採用,之後派特·金斯利領導的PMK也採用了該方案。
「我們一直都是這麼工作的,從我去到ID的第二年就開始這麼做了,」巴克斯鮑姆說道。「這是為了在以私密、安全的方式服務顧客和僱用資歷深厚的團隊之間尋找一種平衡——特別是你的客戶擁有演員、編劇、導演、音樂人這樣的多重身份的時候。你需要利用到大量的資源。」
然而,這些大量的資源也讓資金快速流動。真正的收入不是來自於個人,而是來自於公司和品牌,比如任天堂和佩洛通都由ID提供服務。
爭取這樣的客戶使得PMK·BNC一直都是擁有三百多名員工的大公司,即使金斯利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金斯利是她那個時代最有名的公關,依靠著手中的湯姆·克魯斯等客戶,成為該領域的龍頭,她手下的PMK·BNC就像是名人堂一樣;十年前,她的退休打開了競爭的閘門,而這道門到現在都未完全關閉。
金斯利之後,PMK·BNC的繼承人邁向了更偏向於合作的方向。「我們是最早進行品牌和娛樂界之間的合作的公司,現在很多其他的公關公司也開始向著這個方向行進,」邁克爾·尼曼說道,他是PMK·BNC的前主席兼CEO(4月18日,他離開該公司,並成立了一家投資公司)。
「現在,客戶們沒有非要限定預算或者是跑去不同類別的各個公司;他們想要能夠提供廣泛業務的公司,這樣的效率會更高,服務也會更為一體化。」公司客戶一個月可能會投資2萬到5萬美元,並且不像獨立藝術家那麼善變,即使這些客戶需要各個領域的人力和技術支持。
「小公司挺好的」,這可能是如今的主旋律,但這也不一定會長久下去。馬奧尼和她的同事離開ID已經過去了幾個月了,如今他們的客戶中,在IMDb上有名的有122位,而更多的人,也將與馬奧尼這樣離開大公司後自起門戶的人合作。
《文藝復興三傑》特別精裝版
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
1800幅作品、近100家收藏機構、11年收集、3本書
一頓飯錢,將上千幅經典一次收集
※去年表現超級厲害的兩個女演員,飆出一部年度最佳華語片
※非常期待馮小剛監製的新片,少見的關注女性群體的現實主義作品
TAG:虹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