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歌苓:哀大莫過於心死,心死莫過於一笑
嚴歌苓,1958年11月16日出生於上海,美籍華人作家、好萊塢專業編劇。
「女人比男人有寫頭,因為她們更無定數,更直覺,更性情化。」也許在她眼中,女性更敏感吧。
她筆下的女性人物有一個共性,就是她們都有一點點遲鈍,有一點點缺心眼,是邊緣的,弱勢的。可就是邊緣弱勢的女性卻如一滴水一樣折射出豐富複雜的現實和人性。
經典品讀
1.一個始終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識得善良,也最能珍視善良。——《芳華》
2.哀大莫過於心死,心死莫過於一笑。——《陸犯焉識》
3.漂亮和美麗是兩回事。一雙眼睛可以不漂亮,但眼神可以美麗。一副不夠標誌的面容可以有可愛的神態,一副不完美的身材可以有好看的儀態和舉止。
這都在於一個靈魂的豐富和坦蕩。或許美化靈魂有不少途徑,但我想,閱讀是其中易走的,不昂貴的,不須求助他人的捷徑。——《讀書與美麗》
4.憐憫可不是什麼好的感情,被憐憫的人必須接受憐憫中略帶嫌棄的敷衍。——《老人魚》
5.一旦發現英雄也會落井,投石的人格外勇敢,人群會格外擁擠。——《芳華》
6.跟著人群走是一種選擇,一種安全的選擇,跟著愛好走,跟著理想走,是冒險的選擇,有不可預料的成功和失敗等在前面。
但因為年輕,選擇得起,失敗得起,可預料的未來反而無趣。——《老師好美》
7.一旦蠢話出來了,蠢事就不遠了。——《芳華》
8.終究要失去的東西,不如主動失去。能夠主動地丟失便是施者。
怎麼辦呢?不這樣施捨,弱者怎樣表達對於壓迫他們的強者的寬容大度呢?——《陸犯焉識》
9.不懂得而同情比什麼都可怕。——《陸犯焉識》
10.人之所以為人,就是他有著令人憎恨也令人熱愛,令人發笑也令人悲憐的人性。
並且人性的不可預期,不可靠,以及它的變幻無窮,不乏罪惡,葷腥肉慾,正是人性魅力所在。——《芳華》
11.如果到了一個遙遠陌生的國度,還不去改變或者推翻自己的曾經,那這遠走高飛還有什麼飛頭?——《無出路咖啡館》
12.天下所有為嫁人而嫁人的新娘,一生過到頭才發現,就在結婚照上鮮亮過幸福過。——《芳華》
13.那時候戀愛是件漫長的事,似乎滋味太好了,一下子吞咽首先要膩死,其次是捨不得,必須慢慢咂摸,慢慢地品。——《芳華》
14.絕不吃虧,決不讓步,絕不犧牲自己,據說是強者的要素。——《波西米亞樓》
15.有缺陷的人,才值得別人放心地去愛。——《芳華》
嚴歌苓:這就是我寫《芳華》的原因
嚴歌苓是電影《芳華》的編劇,也是電影所改編的原著小說的作者。她曾在上海書展《芳華》讀者見面會上,袒露了創作的初衷:
寫《芳華》的起因,其實太自然了。
我從12歲到25歲都在軍隊里度過,從小跳舞,後來成了部隊的創作員。
《芳華》里的故事,是我的一段青春經歷,裡面的人物有我從小到大接觸的戰友們的影子。
大概在四年前,馮小剛導演跟我說:我們倆拍一個文工團的電影吧,你我都是文工團的,我現在特別懷念那段生活。
我說好啊。
他講了對這部電影的大致想法,我答應先寫寫看。關於我自己的故事、人物,這部小說一定要發自內心,才能寫好。
我想起關於我戰友的那些真實的事情,那些給我所謂的納博科夫式靈感戰慄的東西。
我在文工團生活了10年,跳舞跳了8年,後來又當了5年創作員,這段時間,我和戰友們住在一起、吃在一起、練功在一起,朝夕相處。
回憶起來,每一個人物、每一個情景就像昨天剛發生一樣,所以,這部《芳華》可以說是最貼近我自己、最貼近我親身經歷的一部小說。
這個人很像我自己,但她並不是我。
……
《芳華》是一個虛構的故事,我在敘述人和我自己之間遊離、變換,似乎是真的,又似乎是假的。
佔取了一個虛實之間的便宜,所以講了大量的真話,也講了很多我對當年的一些戰友,尤其是何小曼這樣一個人物的懺悔,以及很多對青春里發生的一些現象的反思。
有很長時間,我一直在想,人群里對一個弱者的迫害欲是從哪裡來的,這是我們人性中的一個弱點,也正是由於這樣的一個現象,導致了4個女兵不同的命運。
《芳華》的男主人公是那個時代的英雄模範式人物,那個時候,平凡即偉大,每個人幫每個人的忙。
他是英雄,因為他平凡,他平凡到了最不起眼的程度,但是他又是具有美德的人。
一個英雄到底可不可以愛?可不可以爆發一個男性對女性的接觸?恰恰是這樣的接觸改變了我們所有人命運的走向……
這些思考就是我寫這部小說的起因、過程。
我們那個時候的愛情是被禁錮的,男女之間的觸碰也是禁錮的,由於禁錮而產生的這種美真的非常動人,會讓人感覺,原來任何情感,任何美的東西都是帶有一點哀愁的。
END
※去繁就簡——繁華過後的一種覺悟!
※盎尺之盆,竟尺之樹,可藏天地!
TAG:光陰難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