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國中的謀士那麼聰明,又出自大家族,為什麼不選擇自己單幹呢?

三國中的謀士那麼聰明,又出自大家族,為什麼不選擇自己單幹呢?

相信大家在討論三國的時候,一定會想到一個問題,三國中的謀士,比如荀彧,司馬懿,魯肅這些,這麼聰明,本身又是大家族出身,為什麼不像袁紹,劉表那樣,選擇自己單幹呢?而是要去投靠別人呢?下面來帶大家看一看網友的看法。

第一位網友表示:蕭何本事大嗎?千古名相,劉邦建立大漢朝的第一功臣。曹參本事大嗎?不世名將,反秦滅楚攻城略地戰功最多。這麼牛的兩個人,最初起兵反秦的時候,百姓推舉他們當主公,蕭何曹參怕大事不成,被秦朝誅九族,所以都不敢當,於是便推舉了劉邦。劉邦最初也不是謙虛,讓大家另請高明,還說了一段非常有名的話:「方今天下大亂,諸侯紛起,如果我們這裡的領頭人選的不得當,就會一敗塗地。我不是顧惜自己,實在擔心自己的本事不大,不能保全你們大家,這是一件大事,希望你們能選擇合適的人選。」據《史記》記載:在百姓再三請求下,由於沒有別人出頭,劉邦才答應出面扛起這面造反大旗。

第二位網友的回答就非常有意思:三國志里的謀士不單幹的原因,不是因為謀士自身的因素;而是後人的分門別類,「臉譜化」「標籤化」處理後的結果。說白了,人天生就沒有什麼「謀士」「武將」的區別。這些標籤都是後人附加上去的。你既然定義了「為別人出謀獻策的人」是「謀士」;那麼你就不能反過來去詰問,為什麼「謀士」只會「為別人出謀獻策」。說的再通俗點兒,假如一個謀士自己單幹,那他就不會被後人貼上謀士的標籤了。既然他不被貼上謀士的標籤,我們也不會問他為什麼單幹了的問題。

第三位網友表示:從古至今,有無數人討論過這個話題,提出過數十種建設性設想,得出過許許多多互相矛盾卻又合理的結論。但時至今日,這個問題依然沒有定論。。三國志里的謀士那麼聰明,為什麼不自己單幹?曹操入兗州不久,兗州刺史劉岱身亡,這時候發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岱既死,陳宮謂太祖曰:「州今無主,而王命斷絕,宮請說州中,明府尋往牧之,資之以收天下,此霸王之業也。」當時,兗州有張邈,有鮑信,有陳宮,有萬潛。難道這些人真的就這麼差勁,自己領不了兗州牧,卻偏偏要讓一個剛入兗州的曹操當頭領?我認為,除了因為曹操背後有袁紹的背景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之間相互制衡。張邈如果領兗州牧,鮑信會服氣嗎?陳宮上位也是如此,鮑信上位恐怕也不能服眾。於是,得到袁紹支持的曹操,成了兗州本土勢力唯一能夠認同的人選。每個人都需要得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所以,他們需要找出一個代理人。然後,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聚集到代理人的大旗之下。我們可以發現,這種代理人心態,始終貫穿著三國謀士們的心。張邈陳宮叛變曹操,但他們自己不領頭,而是推舉了一個代理人呂布。除了考慮到呂布的西涼兵強盛之外,作為領袖,他也能夠被兗州大多數本土大族認可。

最後一位網友的觀點虎臣非常認同:皇帝只有一個,土皇帝可是有一堆的。皇帝能傳幾百年,家族可是能傳上千年的。舉個簡單的例子:三國里有個楊修大家應該都記得,他爹是誰?太尉楊彪,楊彪他爹是誰?太尉楊賜,楊賜他爹是誰?太尉楊秉,楊秉他爹是誰?太尉楊震,楊震他爹是誰?終於不是太尉了...再這麼數下去我都覺得他家複姓太尉了。楊震他爹叫楊寶,恩,沒當官,因為碰上了王莽時代,不想跟王莽混,於是當了一個隱士。

再舉個反例,同樣是四世三公的家族,汝南袁氏,就是袁紹袁術他們家。虞舜的後代呦,四世三公呦,門生故吏滿天下呦。起了貪念去爭這個皇位,自此史書上基本看不到汝南袁氏的身影了。謀士,謀的是家族興旺!主公死了,我想忠義一點,跟他一塊死。不想死的的話,回家待著也沒人攔著,再過幾年,等天下太平,我再出來做官。至於皇帝?誰愛當誰當,誰當皇帝我也照樣做官。在京城裡,你是皇帝我是臣子,那回了我的地盤,我就是土皇帝啊。放著好好的土皇帝不當,去幹掉腦袋的勾當,圖個啥?

不知道看完這篇文章,大家了解了嗎?歡迎關注虎臣,有興趣的網友可以給虎臣投稿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臣 的精彩文章:

共青團中央宣布入駐快手、抖音,網友化身段子手,改編一人飲酒醉!
那些曾經存在於中國境內的文明古國,你知道有哪些嗎?

TAG:虎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