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國首富的悲哀,曾富可敵國,卻被清政府不斷勒索,從此家族沒落

大國首富的悲哀,曾富可敵國,卻被清政府不斷勒索,從此家族沒落

清朝末期,有一個經商奇才,他被稱為清朝末期的商界奇才,他靠著自己的經商頭腦坐上了世界首富的寶座。《華爾街日報》的「縱橫一千年」專輯裡,統計了1000年來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有6名中國人入選,而他是唯獨一個是以純粹的商人身份出現,一時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他就是清朝商人伍秉鑒。

伍秉鑒的祖上在康熙年間遷居到廣東,定居在廣州,那個時候清朝實行了閉關鎖國的政策,為的就是要控制民眾的思想,但是所謂的閉關鎖國並不是全部的封閉,在廣東開設了「十三行」與外界交流通商。伍秉鑒的父親看到了商機於是就加入了「十三行」中,伍家成立了商行,開始了對外貿易,等到伍秉鑒接管家族企業的時候,他們家的商業有了十足的發展。

伍秉鑒在對外貿易的過程中十分注重自己的信譽,他在洋人的眼裡是一位值得信賴的商業夥伴,尤其是美國人,對他的商業信用評價非常高,很多人都願意與他做生意。

在所有的出口貿易中,最重要的就是茶葉的出口,中國的茶葉在國外一直是熱銷產品,不過西方人對質量把控的十分嚴格,在所有的外銷茶葉中,伍家的茶葉被英國商業認為是質量最上乘的,所以價格方面也是最貴的。從這裡可以看出來伍秉鑒長遠的目光。

伍秉鑒的經商範圍不僅限於茶葉,他還涉及房地產,店鋪等等,最重要的是他還搞了跨國投資,投資鐵路的修建,同時還進行證券交易以及保險業務等,其伍家的怡和行是當時名副其實的跨國企業。伍秉鑒最富裕的時候,資產達到了2600萬兩銀元,相當於現在的50億。

不過這一切都是短暫的財富,在鴉片戰爭爆發後,清朝與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簽訂後,清政府下令商行出資三百萬銀元用以償還債務,其中伍秉鑒一個人就出資一百萬銀元。

為了保住自己的財產,他花錢買了一個三品的官,但是因為他做生意多與外國人打交道,所以清朝多次以此為借口壓榨伍秉鑒,再有錢的商人也經不起政府的敲詐,再加上五口通商,廣東的特權也失去了。「十三行」開始走向沒落,1843年,75歲的伍秉鑒在廣東去世了,他的離開,使得他的家族也走向了沒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馮趣聊歷史 的精彩文章:

史上神秘消失的4個古國,曾經輝煌一時,下落至今成謎
美記者問周總理:中國人為何總低頭走路,總理的回答讓他無地自容

TAG:老馮趣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