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於外戚的西漢帝國,四次最著名的外戚干政事件
都說西漢是亡於外戚干政,其實是非常有道理的。
西漢存在的時間,一共是二百一十年帝。在這兩百多年間,無論是哪一個皇帝在位,外戚干政都如影隨形,從漢初一直持續到西漢覆滅。即便是在大力加強中央集權的漢武帝時期,前期也有竇太后壓著,弄得漢武帝再有雄才大略也無處施展。
在這貫穿整個西漢歷史的外戚干政中,最著名的有四次,平均五十年就出現一次。
一、呂氏集團干政
這是西漢統治階層面臨的的一次內部危機。
呂后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像與蕭何合計弄死了韓信,嚇壞了漢惠帝的「人彘」,毒殺趙王如意,廢除並暗殺少帝等等。
在劉邦死了之後,根本就無人能夠製得住她。因而得以臨朝稱制,無視劉邦的白馬之盟,大肆分封呂姓諸侯,讓呂祿、呂產分掌南北軍,並且先後分封呂氏家族十幾人為王為侯。
雖然不知道她有沒有取劉氏而代之的想法,但呂氏諸人肯定是有的,而且呂后也很清楚。所以他在死前告誡呂祿說,「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為變,必據兵衛宮,慎毋送喪,毋為人所制。」
不過當時到底天下歸漢,而且又有一幫漢初功臣在,呂氏集團才沒能取而代之。在呂后死後,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漢初功臣和劉姓王集團就誅呂產、呂祿,將諸呂男女,無論少長全部斬殺。
二、竇太后干政
竇太后是一個很特別的人,中年之時雙目失明,但卻因此打開了心靈之門。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她雖然干政,但本心是為了大漢江山的長治久安,而不是單單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
雖然縱容自己的小兒子梁王劉武胡作非為,還因為過於寵愛這個小兒子而做了一些糊塗事,比如冤殺蒼鷹郅都,但總體來說,還是一位清明的政治家,文景之治有她一份功勞。
與呂后相比,她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她是無為而治、黃老學說的真正忠實擁護者。
呂后實行無為而治,但僅限於國家層面,對於自己是完全不信這一套的,所以想殺的人一個沒有落下,想玩的東西一個也沒有放過。竇太后則不同,她支持在國家層面實行,更在個人生活上也十分推崇。
所以,就可以看到她在世時,後宮奉行節約,沒有出什麼亂子。
三、霍氏集團干政
漢武帝之後,西漢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如果沒有遇到漢宣帝這樣的一位賢明君主,大概西漢的生命就到此為止了。
因為原本在漢武帝手下安分守己的霍光,這時候已經是權傾朝野,廢立皇帝都是在一念之間。
不過,還好霍光是個忠臣,權力在握但並沒有謀朝篡位的想法。可他的家族不這樣想,尤其是他的妻子,先是在霍光還在的時候,就指使自己的女兒毒死了漢宣帝的患難妻子許平君,然後在霍光死了之後,又想廢掉漢宣帝,讓自己的兒子當皇帝。
要不是漢宣帝夠本事,估計西漢就沒了。
四、王氏集團干政
漢宣帝之後,西漢徹底走上了下坡路,怎麼都拉不回來,而皇帝更是一個不如一個。到了漢哀帝,外戚王莽終於一腳踢開了年幼的皇帝,自己登上皇帝寶座,建立新朝。
但是,王莽能夠成功,並不是運氣好,沒有遇到漢宣帝那樣的皇帝,背後有著深層次的因素。
這就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在他之前的幾位王氏集團的人,已經為他鋪好了路。
比如說他的伯父王鳳、叔父王商,還有他的姑母王政君,都為他的取漢而代之提供了莫大的幫助。
換句話來說,王莽的成功不是個人的成功,而是整個王氏集團的成功——成功地終結了西漢的生命。
這四次的外戚干政,第一次雖然威脅到劉姓的統治,但對於天下百姓而言,並沒有帶來什麼危害,反而推動了經濟的恢復;第二次則完全是有益於漢朝統治的鞏固,以及經濟的發展。但後兩次,隨著最為最高統治者的皇帝一代不如一代,外戚干政就變得有害無益。
由此可見,與其說西漢亡於外戚干政,還不如說是亡於皇帝無道、亡於統治集團的腐化。
※史上最沒主見的皇帝!百姓叛亂,聽信儒生不用武力,結果吃大虧
※這件事只有皇帝能做,很重要,但實際上史上只有6個皇帝做到了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