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航天產業今年迎來風口 千億級市場渝企咋出招

航天產業今年迎來風口 千億級市場渝企咋出招

業內人士預計,2018年預計將是航天產業的一個風口。舒暢稱,從航天全產業鏈看來,火箭就是類似我們常說的互聯網「入口」。

舒暢解釋,衛星想要升空、入軌,最終需要靠火箭來進行運輸。同時,製造火箭本身,又需要各類部組件,比如發動機、操控系統等等。所以,從某種程度上看,運載火箭是航天產業中一個中間環節,可以連接上下游兩端。

這條產業鏈縱向包括火箭製造、衛星製造、發射、衛星運營、衛星應用、地面基站;橫向拓展則有空間站運輸、裝備領域。而火箭就是整個鏈條最核心的交叉點。為了造火箭,會涉及到上游的電子產品、發動機製造、複合材料、機械加工等成熟的行業領域,目前零壹空間的電子公司也已成立,正在跟重慶談合作。往下游就涉及衛星應用領域,雖然現在重慶市衛星公司布局還不夠,但如果發射成本持續降低,衛星公司將會被吸引過來,同時牽引很大一部分衛星及衛星應用的產業,如衛星通信、衛星遙感等領域。

「從我們目前掌握的數據來看,國際上衛星發射數量差不多達到一萬顆,這一萬顆要形成組網,發射升天以後,在軌留存時間可能只有5年,每年都需要有補星的任務,這就是我們面對的市場空間。」舒暢在接受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如今,在大型衛星發射的市場,SpaceX已佔比超過50%。而零壹空間的目標市場,放在微小衛星上,也就是重量在1000千克以下的人造衛星系統。

「國際發射價格比較高,微小衛星基本上都是3~5萬美元/公斤。即便是在發射服務性價比極高的中國,發射成本也在1.5~2萬美元之間。」舒暢說,如果能將發射價格降下來,發射頻率提高上去,簡化發射流程,僅微小衛星的發射市場就可能是個千億級規模。

據不完全統計,按照國內相關公司規劃,未來三年內將有近1000顆微小衛星的發射需求。

舒暢說,2015年全球航天產業3500億美元,火箭只佔50億美元。火箭、衛星、衛星應用產業比例大約1:4:20。這條產業鏈上的價值可想而知。

有關機構預測,到2020年,全球航天產業市場總額將達到4850億美元,中國市場包括運載火箭、衛星應用、空間寬頻互聯網等將達到8000億元人民幣。

背景

軍民融合 民營資本掀起商業航天發展新浪潮

近年來,以SpaceX為代表的科技創新企業的快速崛起,顛覆了航天產業的傳統發展理念和商業模式。當然,中國企業也不甘落後,中國民營航天企業進一步加快商業航天布局,在商業運載火箭、小衛星等領域不斷取得突破,逐漸成長為助推中國航天強國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此形勢的推動下,國內民營資本開始進入這一領域,掀起了商業航天發展的新浪潮。

2015年,「軍民融合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與此同時,政府開始就商業航天立法廣泛徵求意見,中國商業航天的政策窗口逐步開啟。《中國製造2025》提出,大力推動航空航天裝備領域突破發展。2016年發布的《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中,明確提到:「鼓勵引導民間資本和社會力量有序參與航天科研生產、空間基礎設施建設、空間信息產品服務、衛星運營等航天活動,大力發展商業航天」。2017年,國家再次提出,要著力深化軍民融合發展,加快探索實踐腳步。

零壹空間火箭公司創始人舒暢表示:「幾百噸起飛重量的運載火箭還是很難研製,但是我們現在選用一些成熟的技術,推出低成本高可靠性的這種小型運載火箭,從技術上也是完全可行的。」按照舒暢的介紹,他們雖然是一家創業公司,但是合作單位有包括中國兵器、航天科工在內的多家軍工企業,國家倡導「軍民融合」,讓他們受益匪淺。而他們更多的研究重點在於讓火箭發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在國際範圍內,民營火箭的發展也早有先例。美國知名投資人埃隆·馬斯克在2002年建立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是全球第一個吃螃蟹的公司。2015年12月,SpaceX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Falcon9火箭並成功回收,創造了太空史的多個第一。

業內人士分析,美國的火箭市場為波音與洛馬兩大軍火巨頭長期壟斷,導致價格很高。在這種商業發射需求的矛盾下,催生了SpaceX這種民營航天的崛起。自從2016年獵鷹FT火箭性能徹底穩定後,SpaceX一年承接的發射數量幾乎佔去了美國航天發射的半壁江山,而這個比例,還在逐年上升。它也帶動了諸如「藍色起源」、「畢格羅」等一批美國民營航天企業的崛起。而中國的航天發射主要由航天科技集團承接,航天科技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歷來以價格低廉而聞名,航天科技集團作為中國航天發射「國家隊」,其自身的成本競爭優勢已然巨大。這就是中美民營航天背景的最大不同。

有學者建議,中國民營企業起步晚,第一步要先爭取做微小衛星領域的龍頭企業,之後再發展商用的運人運貨飛行器。舒暢表示,靠著差異化經營和價格優勢,中國企業也能在國際市場打開局面。

鏈接

兩江新區航天產業投資超300億元

重慶零壹空間是兩江新區航空航天產業加快發展的生動縮影。

重慶之前的航空航天產業幾乎為零。2010年,國家啟動低空空域管理試點改革,兩江新區抓住機遇從通用航空破題,將其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並於2012年組建兩江航投集團專事產業打造工作。通過多年的發展,兩江新區通航產業已引進皮拉圖斯、恩斯特龍等整機製造企業,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兩江航空學院等航空學校,以及通航運營、航空金融、航空文化、航空信息化等全產業鏈體系。2015年起,兩江新區將目光轉向更為廣闊的運輸航空產業。在國家產業布局允許前提下,與中航工業走差異化發展路線,積極介入運輸航空,以及拓展航天產業,成功引進了航空關重件、航空鈦合金、發動機葉片、航空內飾等一批航空航天先進位造業項目。同時,國內首家第三方民營模擬培訓機構重慶渝翔航空飛訓中心、華夏航空飛訓中心也已落戶。兩江新區航空航天產業已聚集了一批國內外高端人才,初步搭建了通航產業「製造+運營+服務」、運輸航空業動力「整機+零部件」、新型複合金屬材料「研發+製造+供應鏈」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累計引進項目近20個,投資超過300億元。

轉載自:重慶商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重慶地方新聞 的精彩文章:

女孩騎自行車撞傷老者 沒錢賠當場嚇哭
去年有5億多人次來渝旅遊 總收入3308.04億

TAG:重慶地方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