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創新與美國技術保護啟示錄:自己做巨人
【環球網科技 記者 林迪】日前,美媒government cio media的聯邦研究員Matthew van Putten撰文稱,如果貿易緊張局勢加劇,美國進一步干擾中國獲得技術和組件,中國是否會擺脫對外國技術的依賴,並率先成為世界科技巨人?
這就涉及到一個選擇:生存還是依賴,這是一個大問題
尤其是近一個月以來,鬧得沸沸揚揚的「美國禁止中國中興」事件把這個問題再次推至「to do list」(任務列表)之首。
據環球網科技此前報道稱,4月16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以中興通訊未對涉及歷史出口管制違規行為的某些員工及時扣減獎金和發出懲戒信等為由,做出了激活對中興通訊和中興康訊公司拒絕令的決定。
中興「禁售令」一方面透露出美國對中國邁向高端製造的焦慮,另一方面也警示中國正視自身存在的短板和高新技術領域的差距。
然而,Matthew van Putten指出,在過去15年里,中國科技公司在IT和通信市場上的全球市場份額從幾乎沒有增加到今天的13%。其中,華為、中興、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等巨頭已經以全球市場為目標極速前進著。
據報道,谷歌母公司Alphabet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警告說,「到2025年,美國科技公司的人工智慧技術將落後於中國。」
這不是偶然發生的。2015年,在經過長時間支持科技企業的政策之後,中國正式推出了「中國製造2025」的倡議:到2020年,中國的銀行、軍隊和其他國有企業將在國內採購40%的先進技術組件,到2025年該比例將達到70%。
值得一提的是,在明確規劃的未來中國製造業發展的十大重點領域中,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產業高居首位。但這並不是影響中國創新前景的唯一因素,中國在人工智慧方面的投資也比任何其他國家都要多,目前有超過1,000家AI公司和高額的研發支出(超過5000億美元)。
與大多數中國科技公司不同的是,中興通訊的主要出口對象是西方市場,其中,43%出口到北美。通過關閉美國市場並阻止中興通訊從美國獲得零部件,中國這家有八萬員工的公司,將可能因美國禁令而陷入休克狀態。
Matthew van Putten評論稱,現在,中國面臨著一個根本性問題,該如何重新平衡對出口和投資的過度依賴?
中國科學技術的基礎研究缺乏投入,投射在企業技術上,表現為更傾向於應用型投入以期實現立竿見影的效果,而不願意進行基礎投入。中國科技公司慣常的發展模式很難打破:獲得國外技術;間接從國家和外國投資者獲得融資;模仿或複製外國公司的業務模式,如QQ、滴滴等。
另外,中國企業憑藉超強的商業化能力,實現了市場的大規模擴張,如中興、華為、小米和聯想等企業已經在中檔智能手機市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並有望成為世界級的創新者。中國可能會更早地達成「中國製造2025」的目標,但因此付出的代價又是什麼呢?
他們會發現,自己已經處於一個收購國外技術變得越來越困難,外國零部件越來越稀缺的世界。
而且,技術有其成長規律,從理論到應用有很長的周期,今天的基礎科技是五年前甚至更早前的布局決定的。值得一提的是,現在百度、華為、阿里等科技巨頭已在深度學習框架、資料庫、自動駕駛、通信技術上開展布局。
此前,百度於今年2月投資了光學AI晶元初創公司Lightelligence;華為海思麒麟970率先應用NPU,在手機晶元中已屬領先水平;阿里近期還也宣布要自主研發晶元Ali-NPU,同時全資收購晶元公司中天微。
遼寧大學王季對此表示,「每一次重大的基礎研究突破都會催生一系列新技術、新發明,帶動新興產業崛起,促進經濟社會發生重大變革。在底層技術上的高投入也會轉化為業務成果,最終體現在營收和利潤上。」
※OPPO R15輕體驗:那一抹驚艷的紫色 相遇更美的你
※聯想布局智慧零售:劉軍為何親邀周銘來領軍?
TAG:環球范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