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當一個人的妄想消除,哪裡還有短命和長壽的分別?

當一個人的妄想消除,哪裡還有短命和長壽的分別?

文章選自中國佛學院廣行法師編著的《可·為》——廣行釋講《了凡四訓》一書

孟夫子論立命之學,而曰:夭壽不貳。夫夭與壽,至貳者也。當其不動念時,孰為夭,孰為壽?

孟夫子闡述立命之學,曾經到「夭壽不二」。「夭」是短命,「壽」是長壽,短命跟長壽是一不是二。一般人覺得:短命和長壽大不相同,怎麼能說不二呢?這是因為我們用分別心去看,執著心去看,所以把它看成二。但在不動念時,你的心裡一個念頭都沒有,長壽和短命確實是一不是二,因為沒有分別。而當動了念時,才有長、短這樣的假立的分別念,才有了「二」「三」。沒有分別,哪有「二」「三」?

凡夫有分別心,所以把世間一切法都變成對立,大跟小對立,長跟短對立,善跟惡對立,真跟妄對立,全都變成對立。這個對立就相對論,生活在相對的世間,這是虛妄的世間,是《金剛經》里講的「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這不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叫「一真」,在「一真」里沒有相對,這才是真的。有相對,不是真的。六道里是相對的,十法界里還是相對的,到一真法界相對就沒有了。我們講「相對沒有」,這是不是絕對?絕對也沒有。絕對跟相對兩個互相建立的,相對沒有,絕對也沒有了。這個境界,佛經裡面講「不可思議」。「思」是思惟,你不能思,一思你就錯了。「議」是議論、說,也不能說,說就錯了;「開口便錯,動念皆乖」。那是真實的一真法界,是真平等。

孟夫子的意思就是,短命與長壽是沒有分別的。當一個人的妄想消除,沒有一絲念頭的時候,哪裡還有短命和長壽的分別?不管長壽還是短命,都應該珍惜生命,實現人生的意義。一個人生活在世間,只有生死是最大的事,明白了短命與長壽是一樣的道理,人生的順境跟逆境都包括在裡面了。

細分之,豐歉不貳,然後可立貧富之命;窮通不貳,然後可立貴賤之命;夭壽不貳,然後可立生死之命。

細分之,就是把它推廣。觀待的「二」很多,這裡只舉了三對,不分別時就不貳了。

「豐歉不貳」:歉收的時候,就很痛苦,豐收了就很歡喜,很高興。這樣不自在地隨境分別,就是有二。豐和歉是現象,心隨豐而喜、隨歉而憂,自然落在「數」當中。到了豐歉不貳時,誰能約束你呢?這樣才可以立貧富之命—在貧富中隨緣不變的命,貧富成都不執著,貪、懼的二邊都遠離,這樣就自在了。

「窮通不貳」:窮是困窘,處在困境,辦什麼事情都艱難困苦,不能成就。通是發達、通達,想做事情助緣很多,非常順利。心不隨境轉,貴賤都不能動心,這就可立貴賤之命。

同樣,「夭壽不貳」,生死一如,就可以立生死之命。真正的命是什麼呢?是不生不滅的法身。窮通、高低、豐歉、貴賤、生死這些相對的概念,都是以分別心假立的。前面是開示怎麼在分別心上調整,這裡講到不動念回歸真心,一切都不二了,這是立不二的本命。由此就會懂得富有和匱乏也是沒有分別的,只要安分守己,富有的人可以長久地保有福報,匱乏者也可能轉變成為富有者。困頓與發達也是沒有分別的,失意的時候坦然面對,就會越來越順利;得意的時候淡然,戒驕戒躁,就會避免禍患。

這個立命之學說得很好。前面說到的立命,都是講努力讓命數轉變,也就是積聚善業習氣,促使善報快速地成熟,遮止惡業習氣,使惡報不再現前,這是以分別心來轉變命運。這裡超越了數相,有分別心才有數,離了分別,數就拘他不住了,所以,究竟要立的命是法身。學佛的目的是證得不生不滅的法身。

更多精彩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行法師 的精彩文章:

命運豈能說改變就能改變?看看哪些人的命運不受氣數限定
用功過格督促自己真的那麼有效?

TAG:廣行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