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換強漢對抗蒙古,結果會怎樣?在這一點上,蒙古佔據優勢!
漢朝的軍力是中原王朝鼎盛時期的一個代表,而蒙古則是北方游牧民族最強的一個時期,那麼如果將宋朝換成了漢朝,與蒙古交戰,誰能取勝呢?
首先要說的是,宋朝的國力到底是強盛還是孱弱,個人感覺宋代gdp85%這個是謠傳,峰值是22.5,其實算比較低了。社會生產力兩個重要指標,一個是gdp一個是冶鐵量。宋代其實都很低。宋代號稱百萬軍隊,但是所謂的武裝齊備精銳部隊數量很少,大部分軍隊不管是軍備還是訓練都差得要死。其實說白了,就是生產力低下,搞不定。
雖然宋蒙戰爭跨度時間很長,但是實際發生戰爭的年份加起來並不久。蒙古人高層缺乏一套有力的權力傳承製度,多次內訌導致蒙古人無暇南顧才是南宋能抵抗那麼久的主要原因。襄陽之戰結束後,忽必烈整合完內部,專心南攻,僅僅6年便結束了宋元戰爭。
當然蒙古能崛起的第一大因素是宋,中原王朝稍微強勢一點就沒北方草原民族什麼事了,任何一個強盛的中原王朝都不會坐視北方游牧民族的崛起,不得不說的時,蒙古最後還是靠漢人才得以成功,就這能耐還拿什麼跟注重軍事,尚武好戰的漢武帝打?衛霍隨便一個都可以打的他跟匈奴人一樣北逃 ?
蒙古軍隊後期有很多漢人,不然光憑蒙古人功不了幾座城,就算勉強打下一些也會損失慘重,所以當漢朝還是個整體國家時,蒙古人與漢軍打幾仗兵力就被消耗完了,況且還不一定打得過漢朝。 漢朝和宋朝不同,漢朝周邊在沒有強大的政權,宋周邊,大遼,西夏,大金,吐蕃,大理,以上都跟大宋打仗,武功再高幹不過群毆吧。
漢承秦制,而秦是一個動員能力接近19世紀歐洲列強的徹底的軍國主義國家,另外,漢是一個全民奉行大復仇主義的國家,連平民百姓都盛行血親復仇,不過也不要認為漢朝一定會贏,因為漢朝大多數時間是防禦戰略,而蒙古是擴充戰略! 相對來說,在這一點上,蒙古佔優,最可怕的時,如果蒙古依然選擇西征,並且成功的征服了歐洲,那麼整合除了漢朝統治區域的人口資源,拼力與漢朝一戰,最終的結果也真是不太好說。
很多人對於蒙古和匈奴之間的差距,可能限於馬鐙上,其實蒙古在戰術上要遠遠領先匈奴,小小的馬鐙不足以代表兩支不同時代的隊伍,再者其實馬鐙的作用被神化了。馬鐙主要解決了長途騎馬過程中的舒適度問題,並沒有給騎兵帶來什麼革命性戰術。相對於游牧民族來說,馬鐙對農耕文明的加成更大,有效降低了騎兵的訓練成本,僅此而已。
西漢早期乃至先秦,有無數當時的文字資料和實物可以證明,騎射和重騎兵衝鋒,是當時非常常見的騎兵戰術。請仔細回想一下冒頓單于的奪權過程,他所訓練的親兵部隊正是騎射手。所以說,沒有馬鐙,騎兵也是有騎射的,只不過威力稍遜。
在馬鐙之前,游牧民族的具甲騎兵已經吊打農耕民族好多年。亞述的重騎兵,波斯的鐵甲騎兵,更早的斯基泰人的重騎兵,都是沒有馬鐙的,他們的主要作戰武器就是長槍。另外,蒙古人雖然號稱騎射無雙,但是戰場主力一直都是披甲的重騎兵。
游牧民族從小就是生長在馬背上的,他們對馬術的操縱是農民無法理解的。反倒是農耕文明的士兵,要訓練成一個合格的騎兵,要投入的時間成本十分巨大,而馬鐙有效降低了這部分成本。此外,馬鐙最大的意義就是緩解長途行軍的疲勞,增加大縱深穿插突襲之後的士兵戰鬥能力。
※再給張居正20年時間會如何?大明或成為大帝國,起碼延續50年國祚
※馮:再談日為何侵華
TAG:歷史塵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