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瓷器年代落款題記有哪些種類?

瓷器年代落款題記有哪些種類?

中國陶瓷,歷史悠久,品種繁多,它是我國歷代文化的結晶。喜愛瓷器藝術品的人不少,但是懂得鑒定的人卻為數不多。中國歷代名窯精品層出不窮,且在如此漫長的歲月里,還有很多仿製的作品。例如宋代的定、汝,官、哥、均五大名窯,在當時就有其它地方窯仿造,雖有精粗之分,但也能風行於世。至於元、明、清,仿製古瓷之風更是有增無減。可以說千百年來所制仿古瓷器幾乎是到處可見。偶不經心就易出錯。要鑒定一件陶瓷古董的真假,首先要對中國幾千年各地陶瓷的生產有所了解,才能作出準確的判斷。

鑒定古瓷器主要從款識、造型、紋飾和胎釉特徵方面下手,瓷器的款識,下面分別敘述之

瓷器的款識,始於宋代。

宋瓷有「內府」、「一、二、三、四......數字」。元瓷款識,僅官窯有「樞府」二字款。民窯有款者希少。

明代瓷器款識種類很多,官窯款「某某年造」字樣,亦有「某某年制」的。清代普遍用「制」字,用「造」字的極為罕見。

題款位置,以在底足內居中者為最普遍。高足者有題在足內層之邊際,也有題在足外層邊際的,都是橫書款,又有題在口沿或腰腹部位的,亦屬橫款。

瓷器上的堂名款題記有哪些種類?

將私人住所或書房名稱刻、印在訂燒的瓷器上,作為私人用瓷或藏瓷的標誌,這類款識稱為堂名款、齋名款等,內容有堂名、室名、齋名、軒名、殿名、書房名、館名等。如「慎德堂」、「百花齋」、「彩雲軒」……堂名款在宋代已經出現,明代後期形成風尚,至清代大量流行,其中康熙、乾隆、道光三朝使用更為普遍。訂燒堂名款的多為皇親、貴族、高官豪紳、文人雅士或名工巧匠。

1.宋、元堂名款

宋代瓷器帶堂名款的,主要見於定窯、汝窯和鈞窯瓷器上。定窯瓷器的題款均在外底部,根據統計其題銘不下十六種,大多與宮廷有關,能確定為堂名的有奉華、風華、聚秀、禁宛、德壽、慈福等,這些題銘均與宋代宮殿名稱有關,是在制品入宮後,由宮廷玉作匠師鐫刻於器外底的。汝窯瓷器上的堂名款見有奉華、壽成殿、皇后閣等,亦系後刻款。鈞窯瓷器上也有堂名款,窯址出土過「奉華」款的標本,系燒造前刻於器物外底。另外,鈞窯瓷器上也有由清宮造辦處玉作匠人鐫刻清代的宮殿名,它們是器物陳設所在的標誌,如:「養心殿」、「重華殿」、「景陽宮」、「鍾萃宮」、「養心殿明窗用」、「重華宮漱芳齋用」、「重華宮金昭玉翠用」,所刻室名多把東、西六宮的主要宮名橫刻,而東、西六宮的配殿名則豎刻。

2.明代堂名款

明代瓷器上的堂名款主要見於嘉靖以後景德鎮瓷器上,多為青花或紅彩書寫款。嘉靖款有:東書堂、松柏草堂、滋樹堂、茶房、大茶房、外膳房、內膳房、玉泉德記等。萬曆款有:芝蘭室、博物齋藏、玄蔭堂制、灌園督造等。崇禎款有:叢菊齋、雨香齋、白玉寨、博古齋、吾齋等。嘉靖、萬曆時多落款於器物外底,崇禎時多落款於器物的內底。

3.清順治堂名款

清代順治時期瓷器上書堂名款的較少,見有五彩人物花觚器壁所書的「望仙樓」、青花山石碗內底所書的「百花齋」或「百花齋制」、「梓桑軒制」等。

4.清康熙堂名款

清康熙時景德鎮瓷器上大量出現堂名款,按款字內容歸納如下:

(1)帶「堂」或「堂制」、「堂仿古制」、「堂博古制」等字的款識,如:安素草堂、春暉草堂、昭玉堂、中和堂制、永和堂制、聚玉堂制、天琛堂仿古制、全慶堂仿古制、慎德堂仿古制、來雨堂博古制、慎德堂博古制、應德軒博古制。

(2)帶「齋」或「齋制」的室名款,如:容齋、五蘭齋、宿雲齋、芝蘭齋制、金蘭齋制。

(3)帶「軒」、「居」或「閣」字的堂名款,如:杏林軒、應德軒、彩雲軒、逸居、雲居、木石居、形石居、木石居仿古制、文山閣、潭草閣、遠山閣。

(4)帶「清玩」、「清制」、「清賞」、「珍藏」、「珍玩」、「佳玩」等字的堂名款,譬如:寧儉堂清玩、文翰齋清玩、蟑草閣清玩、復香軒之清制、調鶴間軒清賞、御賜純一堂珍藏,常豐軒珍玩器、杏林軒珍玩、青雲齋佳玩等。

(5)其他類型,譬如:張宅佳器、萃文苑制、萃友苑制、風流宰相家、蓮峰寺記、漱玉亭等。

5.清雍正堂名款

清雍正時期的堂名款少於康熙時期的,也沒有康熙時期的繁雜。帶「堂」或「堂制」的款識占多數,有守易堂、百露堂、敦復堂、園明堂、敬恩堂、東園堂、希范堂、雲在草堂、世經堂、謙牧堂制、世恩堂制、裕慎堂制、慶宜堂制、養和堂制、燕喜堂制等。其他的有:立本堂置、古香書屋、正誼書屋、姚江馮護蔭堂珍藏、寶機樓藏、椒聲館、亦庵、馮齋、吳府、太和齋雍邸清玩等。

6.清乾隆堂名款

清乾隆時期景德鎮瓷器上堂名款比較多見。帶「堂」、「堂制」、「堂藏」的有:凝和堂、明遠堂、述德堂、述古堂、雅雨堂制、六謙堂制、旭華堂藏等。帶「齋」、「齋制」、「齋藏」的有:寶晉齋、寶善齋、寧晉齋、寧靜齋、百一齋、德成齋、正味齋等。帶「山房」、「書屋」、「樓制」的有:九畹山房、畹委山房、百一山房、紅荔山房、文石山房、玉杯書屋、浴硯書屋、寶機樓制、市隱樓制、綉麒麟樓制等。其他的有:恭壽堂宗祠、對屏山館、七十二鴛鴦社、聽雲山主人館、略園、覺得園、聽松廬、蘇庄、嘯園等。

7.清嘉慶堂名款

清嘉慶時景德鎮瓷器上的堂名款並不多見,有些沿用前朝堂名。帶有「堂」或「堂制」的有:志勤堂、敬畏堂、誠信堂、植本堂、玉慶堂制、一善堂制等。其他的有:懋勤殿、潤碧軒制、永源成記、春江花月樓、嘉蔭堂齋谷山人造等。

8.清道光堂名款

清道光時期景德鎮瓷器上的堂名款所見很多,最常見的是慎德堂制款,其他的「堂」或「堂制」的有:築野堂、種德堂、敬畏堂、行有恆堂、皆山堂制、慶宜堂制、存古堂制、靜鏡堂制、約己堂制、青蓮堂制、墨緣堂制等。帶齋或齋制的有:湛靜齋、十硯齋、知不足齋、願聞吾過之齋、思補齋制等。其他的還有:百壽堂記、九思堂置、鋤月山莊、坦齋珍藏、夔齋監製、友棠浴硯書屋、觀蓮舫制、完顏宗祠等。

9.清同治堂名款

清同治時期景德鎮瓷器上帶「堂」或「堂制」的室名款有:樂壽堂、務本堂、慎思堂制等。帶「齋」或「齋制」的室名款有:慎靜齋、涵德齋制、敬順齋制等。另有體和殿制、竹雪軒、晉磚吟館監製等。

10.清光緒堂名款

清光緒時期瓷器上的堂名款,目前所見有:儲秀宮制、長春宮制、一善堂、甘澤堂制、退思齋、大清光緒春怡堂制等。

11.清宣統堂名款

清宣統瓷器上的堂名款比較少見,主要有:坤寧宮祭器、宣統己酉宜春堂制、宣統庚戌宜春堂制、來鶴堂制等。

12.晚清慈禧的堂名款

慈禧專權後,燒制了相當數量的瓷器供自己賞玩,因而慈禧瓷無論在性質上還是在品質上,都是當時的官窯瓷。慈禧用瓷都題有她在宮內居住過的殿堂名,如長春宮、儲秀宮、體和殿等。

(1)「儲秀宮制」款的器物以大盤、魚缸、瓶或其他陳設瓷為主,有青花、粉彩、暗紋素三彩等釉色。這些器物是儲秀宮內的供奉器物,製作尤為精良。器物上所題「儲秀宮制」四字有紅釉和青花兩種,字體挺勁雋秀,確是官窯上品。器物以傳世品的青花色澤看,似大多為同治時所制。

(2)「大雅齋」款的器物畫面上同時刻有「天地一家春」橢圓形印章或篆字款。器物有白地粉彩或色地粉彩。色地以黃、綠、藍、紅、紫、雪青等粉彩為地,用藍白琺琅彩釉料彩繪紋飾,內容有鸚鵡、藤蘿花等花鳥畫。器物見瓶、尊、觚、盒、侈斗、蓋碗、盤、碗等。大魚缸做得相當精美,造型各異。花盆有大小不一的規格,盆托又可作水仙盆。「大雅齋」瓷在同治、光緒朝均有生產。

(3)「長春同慶」和「永慶長春」器物有「萬壽無疆」茶具、粉彩山水盤、粉彩蓋盒等陳設瓷。題上「長春」字樣的,顯然與慈禧曾住在長春宮有關。這類器物應為同治後期至光緒早期的產品。

(4)「體和殿制」款瓷有青花、粉彩』(黃地粉彩或綠地粉彩)、墨彩、暗花黃釉、五彩、藍釉加彩等,紋飾以各式花卉為主。器物有大魚缸、各式花盆和圓形捧盒等。體和殿是慈禧住儲秀宮時的用膳之處。

以「大雅齋」為代表的慈禧瓷引起了收藏家家的興趣,需求量增加,這就出現大量仿製品,其中有些是專門用作外銷的。仿製品以陳設瓷為主,與原物相比,製作粗糙,釉色灰暗,紋飾與落款也欠工整。

清代資器款識種類更為複雜,現將清代各朝瓷器款識匯錄如下:

順治:順治官款少見,有「大清順治年制」六字兩行楷款,款外有雙圈。署「順治年制」四字的,一般無圈框,均為青花款識。民密器署干支紀年款多見,如「順治丁〓年」(1657年)「庚子年制」(1660年)等,堂名款、吉語款減少,見有「繼善堂」、「百花齋」、「西疇書院」「玉堂佳器」等等。

康熙:官窯瓷器的紀年款主要有兩類:一是「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或三行楷款;一是「康熙御制」四字料款,寫於琺琅器上。官窯器中也有寫干支紀年款的,如「康熙辛亥(1671年)中和堂制,」中和堂曾是康熙皇帝在圓明園中的居住之所,因此,署「中和堂制」款的器物是宮內御用之器。康熙朝瓷器款識種類繁多。按書體分有:楷書、篆書、行書,官款絕大部分是楷書,少有篆書款。按顏色分有:青花、釉里紅、金彩、紅彩、紫褐色款以及紫、黑、黃、藍等料款。按款外線框分有:雙圈、單圈、元圈、雙邊正方框等。按排列形式分有:六字兩行、三行款,四字兩行及四字環形款等。民窯一般無年款,但其它種類款很盛行。

雍正:形式較之康熙為少,但較之康熙也有些變化,有: 六字雙圈、四字無邊欄、四字方邊、六字、凹雕四字、凹雕六字、單圈雙邊正方形、雙邊長方形、地掛白釉字掛黑釉地與字均掛一色釉,白地寫紅字、白地寫蘭字。楷書、篆書、宋集體、圖書款、方欄內不可識的字,滿清文、回迴文、喇嘛文(以上為有字者)雍正時之無字者除雙圈、秋葉、團龍、團鶴、團蜻外。其餘款識,基本與康熙時款識不甚相遠。康熙、雍正又多不書寫本朝代款,而書寫明代款,康熙時書寫「宣德」者居多,雍正書寫「成化」者居多,宣、成兩朝為明代瓷器最盛時期。

乾隆:乾隆朝的官窯年款,有楷、篆兩種書體,但以「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為主。多數不加圈框。以青花款為多,還有金彩、紅彩、藍料彩與刻款等。堂名款之多,較康熙朝有過之而無不及。人名款中,以「唐英」、「瑤華道人」等有名,唐英為督窯官,瑤華道人為乾隆的王子。

嘉慶:官款以篆書為主,少有楷書,大多為「大清嘉慶年制」六字三行篆款。民窯款識篆、楷均有,六字或四字,但字體草率。出現圖章式的篆書款。

道光:官款與嘉慶時體式大致相同,大多為「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款。以青花和紅彩寫款。

咸豐:咸豐朝又興起以楷書署款的風氣,官窯大多署「大清咸豐年制」六字二行或三行楷款。篆書款減少。除青花款外,還有紅彩款與刻款。民窯器中十分盛行圖章式篆書款,並影響後世。

同治:官款以楷書為主,大多為「大清同治年制」六字兩行和「同治年制」四字兩行楷款。以青花、紅彩或金彩書寫。民窯器大多用紅彩圖章式篆書款。

光緒:官窯款識楷、篆並用,以楷款為多,署「大清光緒年制」六字二行或三行款,也有四字兩行款,多數不飾圈框。有青花、金彩、紅彩及刻款等體式,大體同於前朝。民窯款識較草率。

宣統:官窯款誤解有青花、紅彩與墨彩款等,署「大清宣統年制」六字兩行楷款為多,一般無圈框。民窯款識與前朝類同。

宋代龍泉窯的梅子青釉。這是宋代龍泉的最佳色,是青釉中的代表作。其色可與高級翡翠媲美。釉層較厚,釉面光亮,玻化程度高,釉面不開紋片,質瑩如玉,其色近似梅樹中生長著的「梅子」。

明代永樂、宣德、清代康熙的江西瓷器的胎釉各具特色。永樂時期白釉最負盛名,釉質肥厚,潤如堆脂,純白似玉,釉面光凈晶瑩;胎色純白,胎質細膩,並且有厚薄不均現象。如在強光下透視可以看到胎釉呈一種粉紅、肉紅或蝦紅色的傾向。這一特徵,是其它瓷器中所沒有的。

明代宣德年間,與明永樂年間時間雖近,但瓷胎釉色卻迥然不同。同一器皿,永樂胎厚,宣德胎薄。宣德時大件琢器底部多無釉,露胎處常有紅色點,俗稱「火石紅斑」,還有鐵鏽斑點。清康熙、雍正時的仿宣德瓷器則無此特徵。

清代康熙時瓷器的胎釉,胎色細白,胎質純凈,細膩堅硬,與各朝代的同一器皿相比,它的胎體最重。此外,這一時期的同一件器,往往施兩種白釉,器內、口緣、器外底施粉白釉,其釉較稀薄,往往見有小縮釉現象;底部還現有胚胎中旋紋痕迹。器身施亮青釉,其釉瑩潤光亮,胎釉結合極堅密。一件器皿施兩種釉,是清代康熙年間生產的瓷器的最大特點。

掌握好各朝陶瓷瓷胎、色釉的主要特點,是我們鑒別古陶器的年代和窯口的可靠的依據。

古玩古董交流交易,弘揚中華歷史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