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裡面的三大經典如意
如意是中國人盡皆知的吉祥物。如意一詞的由來則源於梵語阿那律,系指一種器物,柄端作手指形,用以搔癢,可如人意,因而得名。和尚宣講佛經時,也持如意,記經文於上,以備遺忘。其端多作心形、靈芝形、雲紋形。
清乾隆 御制和闐白玉御制詩趕珠雲龍如意
清乾隆 御制竹黃御制詩九如靈芝圓如意
由如意作為原型,人們從中提煉出心形、靈芝形和祥雲形的如意紋樣。並在建築、傢具、衣物、裝飾等常應用這些紋樣。而紫砂與如意的邂逅,碰撞出三大經典如意紋飾的藝術火花,成為紫砂壺中的經典名品。
清 黃花梨如意雲肩翹頭案
仿古如意
簡潔如意紋在紫砂壺上的應用,最經典的是仿古如意壺。
顧景舟 仿古如意
此壺扁圓腹,短彎流,環狀柄,闊口卧足,壺口與壺蓋邊沿相吻合成一條飽滿燈草線,口、蓋各占其半,無紮實功力不能為之。壺腹飾以如意紋,與橋形如意鈕相呼應,於傳統造型中見新意。
魏晉南北朝開始,如意就得到了很普遍的使用,開始成為帝王和達官貴族的手中之物。權杖如意頭部彎曲回頭之狀,被賦予了「回頭即如意」的含義。
而「君子比德如玉」使得玉如意開始出現,將堅貞不渝與順心隨意結合,成就了獨具一格的精巧玩物,風靡一時。
清水泥 仿古如意
國寶檔案中,清乾隆九柄靈芝式如意,是台北歷史博物館的典藏重寶之一。九柄如意在材質上各不相同,其中兩柄白玉如意,兩柄碧玉如意,兩柄紅白瑪瑙如意,一柄黃瑪瑙如意,一柄翡翠如意,一柄水晶如意。
清乾隆九柄如意
九柄如意,九是最大奇數,表示多,而且與「久」諧音,寓意天長地久。九柄如意,有五種顏色,寓意九五至尊,九柄如意,材質不同,雕刻不同,非常有特色,代表了當時最高的工藝水平。
清乾隆九柄如意
乾隆十五年(1750年)秋,乾隆祭祀嵩山,拜謁登封城東街的恩師景日纁故宅,乾隆題寫了正人君子匾額;拜謁大冶街上的景氏祠堂,乾隆題寫了國無雙品與景氏祠匾額。
在此期間,越南使者不遠萬里,趕到嵩山貢獻這稀有的「九柄玉如意」,乾隆對這九柄如意非常喜愛,不過想到自己恩師德學如玉,遂把九柄玉如意賜予嵩山,作為鎮山之寶。
雲肩如意
四合如意
雲肩如意紋飾在紫砂壺上的應用,最經典的是雲肩如意壺。
顧景舟 雲肩如意
此壺壺式為一鼎狀,創意取自青銅器三足圓鼎。壺身扁圓鼓狀,壺流稍收、微曲三彎,蓄勢待發。壺把以環形流暢造型末梢收於壺身。壺身下有三隻外撇狀三足,呈鼎式。
直頸與蓋沿上裝飾回紋,壓蓋,蓋面飽滿與口面密合,寓意有富貴綿延不斷之意。壺肩上堆塑雲肩紋連續圖案,圖案上緣有一凸起圓線環繞壺肩。壺把起處及壺流底部分別對稱裝飾如意紋,與雲肩紋自然暗合,過度巧妙。
全壺氣度雄渾凝練,技藝精雅而工緻,既有青銅器之古韻,又顯時代裝飾精巧之風,彰顯精、氣、神、韻之美。
雲肩的出現,歷來記載各有不同。帔子和披肩即是後世雲肩的前身,在秦漢、魏晉時期史料中已有記載。
隋唐時期的婦女著披肩的不太多,只有在當時的舞妓身上才能見到,此時的披肩與前代相比有新的變化。首先,披肩的材質更加硬挺,兩端上翹;其次,它已成為獨立的造型,不完全順應身體的行動而變形;再次,較於前代結構更加明晰,其邊緣形已有了曲線變化,形似捲雲。此時出現了雲肩形制的端倪。
唐吳道子《天王送子圖》
雲肩
五代至宋代時期,各種類似雲肩的服飾紛紛出現,因年代和地域不同,名稱也各有不同,有如意雲肩、訶梨子、綉領等。
到了元代,雲肩的形式已經固定。其形制是四合如意雲肩,其中的四垂雲紋,它在四合如意雲肩的四周用垂雲紋表現。明、清時期——四合如意雲肩的盛行。
四合如意雲肩
在清代四合如意雲肩中的,四垂雲紋進行了演變,將四垂如意雲肩改成八垂如意、單獨垂雲式、柳葉式或在服飾上運用一部分;五色瓔珞法衣上,雲肩稱為其重要組成部分,邊緣有垂須或瓔珞裝飾。
四合如意紋飾在紫砂壺上的應用,最經典的是大彬如意壺
時大彬 大彬如意
此壺1984年在無錫甘露鄉出土,墓主是明代有名的華老太師華察的孫子華師伊(涵莪),出土時有華氏墓誌確切紀年,是一件有據可考的名壺。
壺呈淺褐色,淳樸古雅,閃爍有淺黃色顆粒,精光內蘊。壺身似球形,下承三足,壺蓋貼塑四瓣對稱的如意雲頭紋,蓋鈕如珠,中部留有出氣小孔。
周桂珍制 大彬如意
把梢與足空隙處橫刻「大彬」二字楷書款。整體形制完備,製作技巧卓絕,切合實用功能,是紫砂壺藝術發展至成熟期的壺藝典範。
我們帶來看深井紫泥所制的大彬如意,此深井紫泥大彬如意壺,整體造型悠然泰若,大氣、豁達,神豐足韻。
尤其是泥色中正醇和,為高貴典雅的紫色,茶香氤氳中紫氣迷濛,在四合如意之中,又有紫氣東來之寓,可謂吉中之吉。
在這三大經典的紫砂如意造型中,哪一款最能代表你心中的如意呢?
普及紫砂知識,弘揚紫砂文化,可搜索並關注微信公眾號:紫砂文化百科
※你的紫砂壺泡茶燙不燙手?莫不是假壺!
※紫砂泥料知識普及—梨皮泥
TAG:紫砂文化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