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食言,小米怕硬
序曲還是終章?
圖/中國新聞網
日前,小米公司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說明書,並有望在今年年中上市。
這與雷軍此前2025年上市的說法整整提前了7年。
雷軍緣何突然「食言」,創立8年的小米何以匆匆入市?疾步入市的小米能否經得住資本市場的暴風驟雨?
高端智能手機的生死劫
小米之所以跑步上市,這與智能手機出貨量的見頂不無關係。
據IDC數據,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和中國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全球下降了2.9%,中國下降則比較大,為16%。
對下降的原因,IDC研究總監梅麗莎·周(Melissa Chau)表示:
「全球和中國的智能手機消費者都在購買更多的高端智能手機,但智能手機的數量不再像以前那麼多,導致出貨量下降。」
在智能手機需求見頂的環境下,手機大廠之間的存量爭奪將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戰爭。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曾在去年10月表示「手機行業在洗牌,未來全球品牌也就3家,甚至更少都有可能,中國市場也會有很多廠家會消失掉。」
智能手機總體需求數量的下降,以及高端智能手機的需求上升,對於主打性價比,依靠中低端市場打天下的小米來說並非好事兒。
2016年、2017年,小米手機銷售均價分別為880元、881元,未來小米能否擺脫固有的「低端」標籤,贏得高端智能手機用戶的青睞,將是關乎小米未來之戰。
如今這場戰爭,已經打響。
2018年第一季度的局面是,在全球和國內市場,無論從出貨量還是市場份額,小米均位列第四,未能殺入前三。
戰爭伊始,小米下風!
在決定生死的殘酷市場競爭來臨之前,抓住現有的成果,通過上市,投資人套現、融資積蓄兵力是小米的現實選擇。
未來隔著一層毛玻璃
在招股說明書上,小米自稱對消費者「厚道」,不靠硬體賺錢。
今年4月,雷軍更是拿出了小米整體硬體業務綜合凈利潤率不超過5%的「承諾」。
但是,資本市場從來不相信感情,只有利潤才是王道。
對於小米的商業模式,招股書中是這樣說的:
「鐵人三項」中,硬體是整個模式的前提,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新零售概念是硬體的銷售渠道,也就是硬體的落地環節,但是最終變現的還是在互聯網服務上。
前文已經提到,手機作為小米硬體的核心,目前面臨著高端智能手機領域的殘酷競爭,結局難料。
所以,雷軍一直強調小米「不是單純的硬體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
很可惜,小米現在的互聯網服務並不能挑起小米的大梁。
從招股說明書披露的數據情況來看,互聯網服務佔小米整體收入的比重明顯偏低,2015至2017年分別為4.9%、9.6%、8.6%。
目前小米互聯網服務的變現途徑主要包括互聯網廣告和增值服務,其中增值服務的大部分來自於線上遊戲。
而無論廣告客戶還是遊戲廠商看重的無非是小米手機的用戶規模。未來,小米能否提供足夠好的熱門及個性化的產品與服務,將是決定小米互聯網收入的命門。
對於這一點,小米自身再清楚不過。因此小米才在招股說明書中,鑒於自身提供互聯網服務變現的營運歷史有限,針對互聯網服務收入的來源給小米未來的投資者提了個醒。
估值下行
自上市傳言以來,小米的估值經歷了低至300億美元,高至2000億美元的過山車。據最新消息,目前小米的估值已下調到600-700美元區間。小米目前的凈利潤為53.6億元人民幣,約8.4億美元。
即便是經過下調的估值,在業內人士看來也是太高了。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研究部主管洪灝曾表示,若按照700億美元,83倍的估值,這個估值太高了,高過很多同類型的公司。當下宏觀流動性緊縮的情況下,對於小米這種巨型的IPO,可能市場很難消化。
其實,市場上對哪些才是小米公司的類比公司一直存有爭議。
雖然雷軍一直強調小米是一家互聯網公司,有意淡化其硬體屬性,但是在硬體占收入90%的情況下,說小米是一家非硬體公司,很難令人信服。
有人拿蘋果來類比小米,因為蘋果公司的三大件iPhone、iPad和Mac佔了蘋果79%的收入,一個典型的硬體科技公司。目前蘋果的PE為18倍,照此,小米估值應為151億美元。
考慮到蘋果已經朝著10000億美金的市值奔跑,並且具有超高的硬體利潤,拿這個科技巨頭與小米比,可比性確實不強。
還有人將小米與同在港股上市的騰訊來類比,因為兩家同樣是靠著用戶來變現,所不同的是,騰訊靠的是互聯網軟產品,而小米靠的是手機硬體。
目前騰訊PE為43倍,按此推算,小米的市值應為361億美金。
但是,這樣類比也有問題,因為騰訊早就過了高速發展的時期,同時騰訊微信、QQ強大的社交流量的穩定優勢,是小米這個仍在競爭慘烈手機市場上搏殺的高風險公司所不具備的。
還有人拿亞馬遜來跟小米比,說小米目前眾多的硬體及軟體產品策略很像亞馬遜。
目前亞馬遜的PE為200,如果這樣的話,小米的市值會猛漲到1600多億美金。
雖然小米也同亞馬遜那樣開發智能音響,也同亞馬遜那樣讓人無法定義,但是亞馬遜之所以PE如此之高,是因為亞馬遜將其利潤的相當一部分用於了研發投入,由此PE才高的嚇人。
比如2017年,亞馬遜投入了226億美元用於研發,幾乎是蘋果公司116億美元的兩倍,小米公司的45倍(小米2017年用於研發的費用僅為32億人民幣,約5億美金)。
對於小米公司的估值,我們也許可以參考小米最後一輪融資的相關數據。據招股書,小米於2017年8月小米完成最後一輪融資,按當時融資情況,小米估值為420億美元。
今後,上市的小米,依靠什麼來支撐估值,恐怕還是一個巨大的問號。
文:《中國新聞周刊》新媒體記者 韓忠強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