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家被做咖啡而耽誤的設計公司
作為一家致力於營造「第三空間」的生活方式品牌,她在空間和產品設計上下的功夫,可能不比她所售賣的商品本身少。
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位來自西雅圖的美人魚品牌(雖然小編消費不起)
星巴克的綠色美人魚 logo 已經深入人心,它的官方名字叫 「星巴克塞壬(海妖)」(Starbucks Siren)。但它最初的設計與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樣子有所不同,除了姿勢更加撩人外,還露點了……
這一版的原型取材於古挪威的木刻版畫,從1971年到1987年期間,星巴克一直使用這個性感的 logo,如今在西雅圖1912 Pike Place的門店裡,我們還能
看到這個最原始的標誌,那裡正是星巴克在全家的第一家門店。
經過多年的改進,星巴克的 logo 才演變為如今我們所熟悉的模樣。
不知道各位是否覺得全世界的星巴克都長得差不多?那是因為它們確實是從一個模子里印出來的。
很多年來,星巴克都保持著這樣 3套模板:傳統風、藝術風和區域現代風。傳統風格多見於位於歷史建築里的門店,採用木地板和穩重的銅綠色;藝術風就類似於 loft 工業風格,比如可以看到裸露的鋼筋水泥;區域現代風則通常擁有明亮的光線並設有閣樓。
不過從2009年起,很多新開的門店都採用了混搭的風格,而不再局限於單一的模板。
在往返日內瓦機場和瑞士聖加侖的火車上,就有一個專門的「星巴克車廂」。這是全球第一間開在火車上的店面,面積也最小。車廂外印上經典的雙尾人魚 LOGO,裡面則是原木和皮質沙發打造的門店。
位於日本京都的清水寺二寧坂店,絕對是世界上最日系的星巴克。它是全球唯一用榻榻米做座位的門店,該木質建築擁有超過100年樓齡,非常本地化。
位於西安大唐芙蓉園的門店則是滿滿的中國風,和晨鐘暮鼓的氣質頗為契合。
香港中環都爹利街店的裝潢則是港式冰室風格,菱形方格的地磚、被故意做舊的綠色鐵窗、貼在牆上的手寫「招牌菜單」,還有經常在港產片里看到的卡座。
儘管在全球有超過20,000個門店,
在中國100多個城市就有2100多個店,
星巴克卻沒有套用統一的設計一一複製,
而是結合當地的文化和習俗,
在世界各地創造出各不相同、特立獨行的門店。
展示了如何營造一種熟悉的感覺有保持獨一無二的原創性
這家星巴克位於佛羅里達州奧蘭多市中心迪斯尼的地方,傾斜的屋頂上長滿了檸檬草,一整面落地大窗戶倒映出周圍優美的環境,也可以讓人們看到咖啡廳里的木桌椅和舒適的皮沙發
大衛丹尼爾斯(星巴克高級設計師)設計這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市的星巴克
著名的拉斯維加斯大道上的星巴克特別與眾不同,沒有常規的的長條桌、圓桌和椅子,取而代之的是在門店中心,類似於體育場看台的座位,可容納多達40人,以及一個150平方英尺的電影屏幕,播放這關於星巴克如何從一顆豆子製成大受歡迎的咖啡短片。埃里克Mele(商店設計師)設計了這個位於拉斯維加斯大道的星巴克。
這個緊湊、迷你的星巴克位於紐約市華爾街,沒有座位,只有一個點單吧台。為了符合華爾街快節奏的風格和習慣,特意將菜單簡化,只留下了一些基本的選項。把一切的問題都儘可能簡化,來確保顧能給那些即買即走的顧客提供快速的服務。
John Park(星巴克高級建築設計師)設計了這個紐約華爾街的星巴克
這個位於泰國曼谷的多層級星巴克非常特別,他們在建築的下部設計了一個山形屋頂的鋼結構建築,二樓卻是一個非常方正的玻璃盒子,與屋頂有些錯位,讓人回想起傳統的泰國農場的房子。兩層樓幾乎都是玻璃牆面,通透明亮,將周圍的美景盡收眼底。晚上又能讓這個玻璃盒子成為很明顯的標誌吸引眼球。
I Like Design工作室設計了這個泰國曼谷的星巴克
我:
為了試圖將這個星巴克的位置連接到它的周圍環境,2000根連鎖式的木棍引導人們從街道進入到店裡來。 木樑也能用於可持續發展和回收利用,因為它們用編製的方法固定在一起,可以很容易地被拆除,並在其他地方再次使用。
我:
隈研吾設計了這個位於日本福岡的星巴克
位於中國成都錦江沿岸的星巴克由兩座獨立建築組成,這家星巴克酒店使用大型推拉門和窗戶來創造兩個空間和自然之間的連接感,以及豐富的回收木材和混凝土地板,帶來真正可持續的外觀。 戶外庭院也最大化讓顧客一邊享受咖啡一邊欣賞周圍的自然景觀。
John Boline(星巴克概念設計團隊負責人)設計了這個位於中國成都的星巴克
不單單在空間設計上,還有一些傢具陳設更是讓人在不經意間就感覺到了舒適
你有沒有發現,星巴克店內總有圓桌?這也是有講究的。
前星巴克副總裁亞瑟 · 魯賓菲爾(Arthur Rubinfeld)曾經解釋過採用圓桌的良苦用心:
圓桌沒那麼正式,座位也不夠多,少了直角邊緣會讓坐在它邊上的人感覺不那麼孤單。
一個小圓桌可能就會讓單身狗們變得不再單身,孤獨的人變得不再孤獨
各位觀眾老爺
喜歡的,掃一下,下面的二維碼,加一波關注呦
TAG: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