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理解達爾文
達爾文進化學說問世後,經歷過各種各樣的誤解、歪曲、篡改、濫用。只有讀通了進化論,才能正確解釋生物界與進化論有關的現象。
達爾文學說是在達爾文所著《物種起源》一書所奠定的基礎上建立的關於生物發展一般規律的學說。達爾文通過環球考察,收集了大量動植物演變和發展的資料,指出生物進化的主導力量是自然選擇,也就是遺傳、變異和選擇三種因素綜合作用的過程。
達爾文進化學說自問世以來,經歷了各種各樣的被誤解、被歪曲、被篡改、被濫用,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社會上流傳著一種謬誤:只有最強大的、最聰明的才能生存下去,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按這一規律編排的。有些心懷叵測的人則把這一「規律」作為「弱肉強食」的法律依據,作為侵犯人類尊嚴乃至殺害「無價值生命」的理論根據,而且振振有詞地把矛頭指向達爾文。人們於是猛醒過來:達爾文並沒有說過「強者生存」,而是說「最有適應能力者」能生存下來;甚至有人指出,很可能是最早的譯者太馬虎,把「最能適應者」譯成了「最強者」。
只有讀通了進化論,才能正確解釋生物界與進化論有關的現象。比如獵豹是動物界跑得最快的動物,雖然有強大的骨骼系統、肌肉系統和神經系統在支持其高速奔跑的無氧運動,但它們的供氧和排出二氧化碳的呼吸系統跟不上節奏,及時排熱能力也存在問題,因此不能長時間堅持這種高速度。如果獵豹不能在一分鐘內抓到獵物,它們必須考慮放棄。弄到後來,獵豹慢慢被列入瀕危動物。
遺傳、變異和選擇三者的綜合作用其實很重要。很多人認為熊貓是食草動物,這是一個大誤解:大熊貓犬牙鋒利,消化道純粹是食肉動物型。食草動物的消化道都很長(因植物纖維難以消化,比如羊腸的長度是自身體長的25倍),而大熊貓的腸道長度只有體長的4至6倍。800萬年前,熊貓的個子其實只有狐狸那麼大,由於冰川期的到來,它們和其他食肉動物一起被寒冷逼到了一片很小的地方,在生存鬥爭中,熊貓選擇了「吃素」。後來冰川退去,熊貓發展成大個子,只有不斷地吃下大量竹子,才能維持能量需要。有時碰到營養吸收率特別低的時候,熊貓也會吃竹鼠、羊肉、鳥肉,甚至會進村偷襲山羊和綿羊。
再來看看人類吧,節食能力是一個重要的生存因素,尤其在食物供應不足的情況下。居住在亞利桑那州西拉河及索爾特河流域的北美印第安人皮馬人能節食很長時間,沒有一個種族能與之相比,因為皮馬人細胞中的胰島素受體很少,人體組織中糖的利用容易發生障礙,皮馬人的節食能力很好地體現了人的適應性與生存能力的關係。(陳鈺鵬)
※中國市場還能拯救好萊塢「爛片」多久?
※兩件罕見青銅重器入藏上博
TAG:新民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