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師弟,聽說你對馬克思感興趣?

師弟,聽說你對馬克思感興趣?

說來慚愧,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青年成員,對於這位思想和精神上的領袖及其著作,我的了解依舊不夠深刻。舉個可能並不恰當的例子,我信佛的奶奶可以輕鬆背出《心經》全文,而我雖然多少讀過一些著作,卻只能背出《宣言》中「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遊盪」這句開頭以及「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這句結尾。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的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層面的教育,越來越傾向於「兩張皮」,說一套做一套,都知道在入黨申請書上鄭重地寫上「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也都知道在參加座談會撰寫心得體會時以「社會主義接班人」自居,更知道用充滿濃烈意識形態色彩的語言和足以感動全場的情緒在合適的場合表達自己的「政治正確」。但是,很多人沒有那個意識和意願,去體會哪怕是簡單了解一下,我們所標榜的信仰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東西。

L" International

 After 1309 Hrs, Vol. 1 (Official Release)

Paul Eakins" Gasparini Carousel Band Organ 

00:00/02:07

感謝師弟,因為你的舉動觸發了我寫這篇註定沒什麼點擊量的小短文的衝動。從理論上講,在這所以「黨校標準」立校的學校,像你這樣有主動意識學習並希望身邊人一起學習一點馬克思的學生應當不在少數。然而,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你真真切切地變成了極少數。可想而知,有的人會覺得你沒事找事,有的人會覺得多此一舉,還有的人會認為你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巧的是,往往還就是這些人,在思想彙報中一個比一個言辭懇切。因為精緻的他們很清楚,沒有必要花時間在這裡,用三言兩語能解決的事情幹嘛要付諸行動,更何況,組織者還不是他們自己。事實上,我們不能強迫這些精緻功利的人們真正走進一個偉大理想主義者的內心,作為理想主義的旗幟性人物,除卻那些看似深奧的知識體系,更值得學習的應當是那種品質。沒錯,可以受益一生的品質

讓我們把時間撥回到1818年,這個時候馬克思應該還在哭個不停,成長在一個富裕的律師家庭的他和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一樣衣食無憂,但是他確實比我們走得更快。1835年,十七歲的馬克思在他的中學論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上寫下這樣一段話: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恆發揮作用下去,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將灑下熱淚。」[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竊以為,從那時起,作為一個明確注重精神追求的人,只要馬克思能夠有所堅持,並遇上合適的機緣,那麼他這一生註定不可能平凡。這一點,俄國馬克思主義政黨早期領袖普列漢諾夫在其著作中有經典的論述:「偉人正是創始者,因為他比別人看得遠些,他的慾望比別人強烈些。」[普列漢諾夫.《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55.]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周恩來等早期共產黨人的經歷同樣可以說明,當一個人不被物質及虛名所束縛時,他便可以從現實的枷鎖中解脫出來,去做自己想要做的或者是感興趣的事情,在這種發自內心的熱情的推動之下,這些事往往又容易做好,在這種良性循環之下,原本簡單的事情可能變成為了事業,從中生髮的滿足感也足以戰勝伴隨而來的挫折和困頓,甚至是生命的威脅。所以我們常常提及「入黨動機」這四個字,如果入黨的思想動因只是單純為了現實利益,那麼,面對的無論是壓力還是誘惑,失守只是時間問題。遺憾的是,如同考公務員的時候「為做官」和「為做事」這種靈魂深處的東西是無法被外人知曉的一樣,諳熟此道的人只需一番包裝修飾即可登堂入室,開啟只唯上的人生。

1836年,十八歲的馬克思和二十二歲的燕妮訂婚了,這要是放現在,大概就是發生在大一新生和研一師姐之間的愛情故事,足以轟動全校。事實證明,長久的愛情絕對不是依靠物質維繫,精神層面的契合和共鳴讓他們在極度困難下依舊不離不棄。不少人包括我本人在內都在糾結一個問題:談戀愛時究竟要找一個有思想、有品德、有情懷的人,還是找一個滿足現實條件的人?最佳的答案當然是遇上二者兼備的人,但如果擇其一,或許前者更為重要。1844年,和燕妮在一起八年之後的馬克思在《1844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寫下這樣一段話:「如果你在戀愛,但沒有引起對方的愛,也就是說,如果你的愛作為愛沒有使對方產生相應的愛,如果你作為戀愛者通過你的生命表現沒有使你成為被愛的人,那麼你的愛就是無力的,就是不幸。」[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47.]能不能讀懂這段話不重要,至少馬克思和燕妮都是相信愛情的人。不同於當下常見的「可以同甘,不能共苦」CP,在極度貧困、饑寒交迫之下,兩人依舊相依相守,難怪有人說:「最好的愛情不是物質上的門當戶對,而是精神上的勢均力敵。」設想一個有著強烈精神追求的人,每天回到家中面對的是「你看我同事她老公又給她買了最新款的包和香水,你呢?」「我同事她老公又提拔了,你怎麼還是原地踏步?」鑒於物質慾望滿足所具有的無限性,那麼,無光是當初剛在一起時大腦前額皮質多巴胺分泌的快感將化為無窮無盡的懊悔,可能成就的一番事業也將從此滑入深淵。細想來,認識的許多警察前輩中,但凡工作順心並小有所成的都是警嫂特別支持,同樣具有社會性的奉獻精神,能夠包容愛人的加班加點,把長輩孩子家庭照顧地妥帖,若非如此,留下的婚姻不是爭吵不斷便是貌合神離。

1848年,極具影響力且改變歷史的著作《共產黨宣言》誕生了,作者馬克思時年三十歲,大概就是學校里年輕老師的模樣,可能鬍子稍長一些。從前舉起右手煞有其事地宣誓「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時就很好奇地問老師,共產主義是個什麼,能實現嗎?老師很堅定地回答可能實現不了,至少她這輩子看不到。可能這就是為什麼學習一個人的思想必須回到原著原典上去,光靠各種千奇百怪良莠不齊的解讀一定是無法理解本真奧義的。就拿共產主義來說,馬克思本人可能都沒想過實現,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他講到:「共產主義對我們來說不是應當確立的狀況,不是現實應當與之相適應的理想。我們所稱為共產主義的是那種消滅現存狀況的現實的運動。」[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39.]有學者把共產主義視為一種始終保持運動的狀態,始終保持蓄勢待發的飛躍姿態,也就是那種我知道它很難實現,但是我就是要朝著它努力奮鬥,把它作為一種人生的燈塔去前行。這有點像毛澤東所說的: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不過,倒讓我想到另外一句話:「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根據這種理解,我們又可以從另一種角度去認識共產主義,感知它的真實性。

首先,共產主義存在於現有的社會形態中。不妨想一想,建立在彼此信任的基礎上、各盡所能、互幫互助的關係,其實就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試想,如果在我們的集體中,有一個完全自私自利、隨時把個人利益最大化的人,哪個集體願意接納他?再如,集體中的個體如果都是彼此對立、分別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的人,那這個集體遲早會分崩離析。這是因為個體之間還能以兄弟姐妹相待,而不是完全把彼此當作競爭對手。所以說,在同學、同事關係中就包含著深刻的共產主義因素。

其次,在一定條件下,我們都會表現得像共產主義者。不妨再想一想,每當重大活動開展的時候,無論是志願者還是小記者們都不畏辛勞,投身於各項賽事活動和宣傳報道工作,獲得的收益幾乎可以不計,但不妨礙他們的傾力付出,哪怕是熬許多個夜,犧牲許多自己的時間,他們身上所煥發出的無私奉獻、齊心協力的精神,每個人表現得如同共產主義者,充滿了愛與被愛。當然,我們也必須認識到,沒有人可以永遠保持這樣一種共產主義精神,如果是那樣,這個社會就失去了活力,變得單調甚至可怕。

最後,作為現實運動的共產主義,是在現有的前提產生的。正是因為自私自利四處橫行,作為一種「集體無意識」的共產主義就像一種瓦解病毒的抗體、作為保護社會的重要力量,從人類社會的內部迸發出來,從這個角度去理解,《共產黨宣言》開篇那個遊盪在歐洲的幽靈可能就是這種如影隨形的社會抗體。事實上,共產主義有著極為樸素的現實基礎,它絕不像藍天那麼遙不可及,因為共產主義就像空氣一樣與我們相伴左右。當你把自己的所學所知無私傳授給別人,尊重校園裡每一位為養家糊口而汗流浹背的勞動者,憎恨那些自私自利的功利主義者,那種油然而生的意識就指引著我們去完成對現實進行改變的共產主義運動。

這樣看來,你應當感到慶幸,身邊人不能給你的包容和理解可以在另外一個你身處的地方給予你。老師和師兄師姐無私地幫助指導著你們,為你們創造施展才華的條件和空間,希望你們可以保持那份初心,去做自己熱愛的事情。正如《共產黨宣言》中的經典論述:「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成了所有人自由發展的條件。」也就是說,只有通過他人的成功,我們才能實現自身的價值。沒有任何道德規範能比這更高尚了。在個人的層面上,這就是一種愛。

有人說:「最極致的精明就是最極致的善良,最極致的善良就是最極致的精明」,也有人說:「不功利其實是最大的功利」。不斷地心懷他人,幫助他人,看似會損失很多眼前的東西,也得不到即時的回饋,與那些投機者火箭般的躍升相比你甚至會失落和迷茫。然而我始終堅信:那些缺乏人文主義精神做鋪墊,缺乏理想主義做指引的人,當然走得快,也未必走不好,但一定走不遠。畢竟,進入大學校園絕不意味著人生真正的開始,也不需要你與身邊的人去算計和較量,這四年或七年的學習生活是對一個青年的塑造和訓練,賦予他足夠的學識技能,周到的為人處世和堅定的意志品質。

所以,如果一個人把入黨評優、當選學生幹部甚至將獲得異性青睞視為最高追求時,社會將無情地告訴他青年時的選擇是錯誤的。而且,你也一定要相信,無論是大歷史還是小事件,真正起到關鍵作用的人一定是那些理想主義者,比如你身邊那些不計回報的師兄師姐,也正因為你所在的組織交給了這樣的人,你和你的同學們才能如此自由地發展。但如果功利主義者掌握了它的領導權,前車之鑒隨處可見。

當然,正如你的個人價值實現與你身邊人的個人價值實現之間永遠都會存在衝突,我們作為一個公民的責任與個人慾望之間也不可能相安無事。這種矛盾除了馬克思主義,大概只有死亡才能解決。坦率的說,馬克思理想中的「人們將自由地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後從事批判」和《共產黨宣言》中描述的那種所有人自我實現或許不可能很快完全實現。就像其他美好的理想一樣,它應該是我們的目標,但不是我們必須完成的任務

人生漫漫,人生短暫,我們固然做不到如同馬克思那樣地偉大,但這也不能阻止你我脫離自私而庸碌的生存,若干年後,當我們回首,一定會驕傲——當初的我們有理想,當初的我們談論過理想,當初的我們追逐過理想,當初我們堅持過理想,即使它最終熄滅,但其光芒如點點星火能讓我們一直留存著與黑暗抗爭的希望。

參考文獻:

韓毓海著.一篇讀罷頭飛雪,重讀馬克思[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韓毓海著.偉大也要有人懂[M].北京: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2015.

(英)特里·伊格爾著.馬克思為什麼是對的[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4.

(日)內田樹;石川康弘著.青年們,讀馬克思吧[M].北京:紅旗出版社.2014.

內蒙軒主編.馬克思靠譜[M].北京:東方出版社.2016.

[花肉涼亭]作為一個私人公號,

感謝你的每一次閱讀

我們非常珍惜你的反饋

也十分歡迎萬分期待你的投稿。

讓更多的人聽到真實而可愛聲音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花肉涼亭 的精彩文章:

TAG:花肉涼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