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實實在在的生活,不只是瑜伽墊上的凈土
壹
Tat Tvam Asi = You are THAT
「 THAT 」是什麼樣呢?
「 THAT 」是什麼樣呢?
因此給我們機會開始思索:
我是誰?
因何在此?
此生的意義為何?
這是一個重要的疑問,
讓我們走上探尋之路。
印度聖人Ramana Maharshi 拉瑪那尊者有個著名的故事, 婦人耶夏摩經歷喪夫亡子後,前往Ramana Maharshi處尋求悲痛生命的解答。
Ramana Maharshi以「靜默」教導, 他們無語對坐一段時間, 婦人慢慢感受到平靜, 悲痛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深沉的喜悅。婦人驚異不已, 立誓供養Ramana Maharshi終身。
這股力量從何而來?
Aina老師解釋:Ramana Maharshi拉瑪那尊者是complete being(圓滿的生命存在)。
就如同一面鏡子,
完整反應我們的內在;
或者說,
他的光可以照亮我們的黑暗,
讓我們慢慢放下僵化的自我認定。
所以當婦人對著尊者時,
這面鏡子反射出,
婦人不因喪夫亡子而有所變動的真實內在(即是「THAT」)。
貳
老師,你什麼時候教我們倒立啊?
Yoga is an internal practice,
the rest is a circus.
- - Guruji Sri K.Pattabhi Jois
"拜日式 A, 一 吸氣, 二 吐氣, 三 吸氣..."
沒有上課鐘響,只有此起彼落的呼吸聲,每次上課都從拜日式開始熱身,到最後動作結束,雖然偶有驚喜,卻又保留原汁原味,這就是八肢串聯瑜伽的上課內容。
"You DO Tour." -Guruji總是形容這是一段"跟著作"的旅程,然後生命中的一切自然會來到。
"老師,你什麼時候教我們倒立啊?"
親愛的同學,其實我一直在偷偷教你們哦...偷偷在拜日式的動作里教你們,偷偷在前彎三角式的五個呼吸過程中教你們。
想要做好一個倒立動作,其實不需要花很多錢上倒立瑜伽工作坊,但是絕對需要你帶著『耐心』來上課練習。
尤其是從無到有的初學者,更需要耐心地透過體位法先行培養肩關節肌群與核心肌群的穩定性。
想像一下從山腳下走到山頂上的過程,如果天天都練習,也打算好好激勵自己前進的話,大約一個月就有機會做到倒立的動作,並且在這段新生活的嘗試中,遇見一個更好的自己。
可惜大部分的學生常常都被搞迷糊了,誤以為體位法動作之間沒有關聯,所以挑選著自己喜歡做的去做,或者跳過一些不想做的部分偷偷懶惰。
如果抱持著這種挑三揀四的想法練習瑜伽的話,真的太可惜了。如果一直停留在羨慕別人的站台上,無法跨出向前走的關鍵一步,當然會在瑜伽的過程里抱持著很多的疑問。
在這段文章里告白一下,其實我從來沒有用過椅子等一些輔具協助過自己的練習。如果身體不舒服,就靜靜地觀察自己的動作和心態,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為什麼不適感會一再地出現,那是因為每個問題都一定帶有一個切入核心的答案。
數年來,我用自己年輕卻帶有缺陷的體質結構做著瑜伽實驗,也正因為自己有疼過、痛過的經驗,所以更能大聲地告訴學生們,『練習瑜伽沒有捷徑』。
協助的輔具是用來協助你,並不是讓他變成你的主人,如果沒有了他們,你就無法練習的話,也許正是時候反省一下你的練習方法--可能是問錯了問題,或者是你根本不夠理解...
每一個體式動作背後,都有數十個體式動作去編織的,如果每一個動作都清澈見底,自然而然你就能看到祂的全貌。
所以,好好練習每一個動作的變化,連轉移的過程也不要失焦,即使剛開始接觸會有難度上的差別,也會有身體體質上的差別,但要是好好向老師提問的話,再經過一段正確的練習法門,每個人都絕對有能力做到想做的姿勢體位,到達心之嚮往的境界。
「世界上有一個體位動作可以打敗所有人!」真的有這樣的動作存在嗎?以前我也曾花了整整一年半才從倒立動作里,體會到Guruji所說的倒立動作的精髓。
聽說過有人花了3年多,也有人花了更長的時間,但是,這些時間都不比一段人生長,也不是浪費時間。
正因為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要是能讓每一天都生生不息,就是我們最大的收穫。
體式的難易度絕不是真正的練習關鍵,因為瑜伽是一種從內而外的實踐哲學,鍛煉身體是為了修養心靈意志的領域,如果一心一意只想滿足動作表現的目的,反而變成馬戲團的雜技表演了。
打敗我們自己,擊退我們的野心,勸退我們的驕傲,戰勝我們的懶惰和自大。每天重複地練習瑜珈,逐漸地打破身體的局限,這就是八肢串聯瑜珈的上課過程。Guruji Sri K.Pattabhi Jois(八肢串聯瑜珈大師1915~2009)之所以是大師,也並非是因為表演華麗的動作來留住學生。
每個瑜伽老師,都是用自己的生命去認識到生理的限制性後,才能感同身受地去鼓勵學生前進。
要是你有一個想要更深入地聽見瑜伽的靈魂,你會需要「更深入的耐心「陪伴你。
叄
當你「放下」時,放下的是什麼?
去除的是什麼?
「放下」兩字,
掛在嘴邊,很容易,
用來勸導或安慰他人,也很容易,
但是真的容易做到嗎?
認為自己「放下」時,放下的是什麼?是「忘卻」、「抹除」、「關掉」、「放棄」、「否認」?
還是真的放下了呢?
老師說:
"把不真實的東西去除, 這就是放下."
我開始在日常生活中仔細辨別,當來到需要『放下』的時候,我要去除掉哪些不真實的東西。
與身邊親近朋友討論事情時,因各持己見僵持不下,最後我還想多說兩句扳回一城時, 朋友說:「放下放下....」我閉嘴了。
?但真的放下了嗎?
?那個讓我放不下的是什麼?
?是自己的意見?
?是對話題的關心在意?
不,我看見,那是自己的「好勝心」,那是心智製造出來的不真實的念頭,會消失會改變,若不去消除它,就算閉嘴,就算貌似『放下』, 也不是真正放下。
偶爾因自己的粗心大意做錯事情,
一起做事的小夥伴說:「放下,放下....」
我看見放不下的,不是犯下的錯,而是自己升起的懊悔、自卑、挫折...那同樣,也是心智製造出來的不真實的東西。糾結在裡面,不會讓事情更好,也不能避免再次耍笨。
犯了錯,該怎麼辦呢?
答: 不要再犯同樣的錯。
現在開始,才是重要的。
如此簡單...
那麼,
就從現在開始吧!
肆
把心靜一靜
老子云:「致虛極,守靜篤。」
我很喜歡老子的思想,現在更是體會越來越多。我常希望大人小孩,都要有一段時間,關掉電視手機,讓自己沉靜,聽聽自己的情緒。
通常,在最靜的時候,有些平常不被注意到的情緒,會跑出來。
雖然有些違背主流思想,但是靜不下來,情緒就處理不好。如果一下子靜不下來,可以先試著「慢」下來。
夠慢,
就會接近「靜」的狀態。
一個人的心夠靜,能比較快注意到自己的心緒變化,或者會感受到他人的情緒。
怎麼樣都靜不下來,也是個重要的指標,那表示我們有還沒處理完的情緒,等著我們消化。
我曾經在看完一對大人小孩的互動之後,跟大人說:"你的語量要再少一點,這樣才能靜得下來,這樣才有時間去體察,孩子已經快要生氣了。如果讓孩子爆炸不是你的目標,那你得要夠快踩剎車,才不會撞到山壁。」
不過,現代人活動多,一時半刻的寧靜,已經非常難得了。如果連每天爭取些時間讓自己靜一靜,都沒辦法,那麼,起碼在做重大決定之前,先試著讓自己靜下來吧!
靜默不只對情緒有幫助,對問題解決也有幫助。有些解不開的問題,有時會在靜默中,突現答案。這時候,如果心意紛亂,好不容易出現的靈感也可能被忘記,非常可惜。
如果靜不下來,那就先動一動吧!動得夠,也對靜下來有幫助。到大自然里走走也不錯,山、河、海景能帶給人的寧靜,都市人可能已經遺忘很久了!
當外在行為都停止下來後,
才發現腦袋如此忙碌...
關於我們的更多分享,請關註:
新浪微博:@AinaYoga-LA
@反雞湯戰線
NAMASTE!
-END-
圖 / IE
內容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盡情分享朋友圈,有趣的人一起成長。
評論功能現已開啟,我們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讚美。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