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辛苦和痛苦,你為孩子選哪個?

辛苦和痛苦,你為孩子選哪個?

這兩天翻看以蹭看的吳軍老師的一篇專欄文章《子女教育(2):辛苦和痛苦》。這篇文章是他對「『快樂教育』是否是一種陰謀」的回答,讀過之後很有啟發。

文章裡面提到:

孩子可能學得很辛苦,但是並不等於要讓他很痛苦。

……

在幾乎每一個行業中,最成功的那前5%的人,都是因為喜歡,是從興趣出發。而從利益出發的人,只能做到前20%到前5%之間的一個水平,並不是最好。當然,如果你一定要抬杠說,做到前20%也不錯,那我無話可說。

美國上層社會的父母,在孩子身上花的時間是一點都不少的,孩子讀書和參加課外活動可能也會很辛苦,但是他們並不會讓孩子很痛苦。辛苦和痛苦是兩回事,一定要區分開。所以,我們常說的「快樂教育」是想要避免讓孩子學得很「痛苦」,而不是想讓孩子不「辛苦」。

我很同意他的觀點,學習的辛苦無法避免,但是現在的孩子在學習中所遭受的很多痛苦卻是多餘的。

痛苦來源

在很多家長眼裡,自己的孩子不愛學習,學習能力差。但是,其實不是這樣,孩子只不過是不愛學習他不想學的東西。如果你覺得自己孩子的學習能力有問題,不妨讓他開始玩一個全新的遊戲,你一定會驚嘆他掌握遊戲的速度,這也是學習能力。

很多孩子學習很痛苦,我覺得是家長的過度操縱已經扭曲了他們的學習觀,甚至部分摧毀了他們的學習能力。孩子的學習能力都是很強的,要不然他們也就不會從零開始學會走路、說話、認字。

唯心一點說,造物主把每個人造的不一樣,感興趣的點、初始水平、學習能力都不一樣,就像是一個個看起來相似但是差別很大的齒輪,但是,本應該被速度、齒輪咬合程度合適的大齒輪慢慢帶上高速運轉的軌跡,但是卻被硬生生安裝在某個大小不合適、初始速度不合適的大齒輪上,最有可能的是小齒輪被大齒輪磨的精疲力盡,甚至把原先能夠咬合合適齒輪的齒都磨的傷痕纍纍。

幾乎沒有家長心甘情願的想讓自己的孩子辛苦和痛苦,但是,卻有很多家長對孩子的痛苦視而不見甚至主動為孩子找痛苦。他們為孩子報各種「興趣班」、「補習班」、「特長班」,家長給孩子報的興趣班究竟是為了療愈自己的焦慮,還是為了提升孩子的能力?難道不是先有興趣,才有興趣班嗎?

興趣來源

孩子學習辛苦而不覺得痛苦,也許這就是我們時常被灌輸的「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過程,這裡面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在大多數人看來,是興趣。

但是,興趣來源於哪裡?笑來老師說:事情不是因為有興趣而做的好,而是因為做得好才有興趣。這點我也深信不疑,做得好才有成就感,有成就感才有繼續鑽研的動力,才能做得更好,才能有更多的成就感,由此進入良性循環。所以,興趣不是培養出來的,只是把事情做好的附帶產品,在最初階段也許興趣只是天賦的副產品。

究竟一上來能把哪些事情做好,在文章之中,吳軍老師也給出了他的解決方案,讓孩子多嘗試,讓孩子自己選擇要學的東西,家長能提供的也許只是多嘗試幾次的機會,但是最終的選擇權應該在孩子。

家長的期望、祖傳的手藝、社會的需要都代替不了孩子自己的選擇,孩子想學的東西,才是孩子學起來願意吃苦,吃苦也不覺的痛苦的事情,孩子不想學,家長老師逼著學,這才是孩子痛苦的根源。

更何況很多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被家長剝奪了自己探索、獨自發現、學習有收穫的樂趣,被按在板凳上學一些自己不感興趣、不能理解、有家長眼中的進步但是自己感受不到成就感的東西。

有些孩子「不愛學習」,板子不應該打到孩子身上。也許你免除不了孩子辛苦,但是你絕對可以免除孩子的痛苦,至少是部分的痛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文濤wilton 的精彩文章:

伸向兒童的黑手真的越來越多了嗎?

TAG:王文濤wilt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