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修道應該如何看待禮儀文化?

修道應該如何看待禮儀文化?

華夏民族的禮儀文化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到原始氏族公社時期的祭祀活動。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記載「禮」的書籍《周禮》出現於西周時期。相傳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之際,周公制禮作樂,就提出了以「禮、儀、德、和」為精髓的禮治綱領。其後經過孔子、孟子、荀子等人的提倡和完善,禮樂文明成為儒家文化的核心。西漢以後,作為禮樂文化的理論形態和上古禮制的《儀禮》、《周禮》、《禮記》,先後被列入學官,不僅成為古代文人必讀的經典,而且成為歷代王朝制禮的基礎,對中國文化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隨著儒家文化圈的形成,禮樂文化自然成為了東方文明的重要特色。

中華優秀傳統禮儀文化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一個重要內容,是社會進步的標誌。禮儀文化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形象塑造。禮儀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在社會活動中,交談講究禮儀,可以變得文明;舉止講究禮儀,可以變得高雅;穿著講究禮儀,可以變得大方;行為講究禮儀,可以變得有涵養,給人留下美好印象……只要講究禮儀,事情都會做得恰到好處。總之一個人講究禮儀,就可以變得充滿魅力。

二是教化激勵。禮儀作為一種道德習俗,它對不同地方的人,都有施行影響和教化作用。良好的禮儀產生的認同感,促使成員內心得到極大的展示和滿足。講究禮儀的人同時也起著榜樣的作用,潛移默化地影響周圍的人。禮儀的形成、完備和凝固,已成為一定社會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以「傳統」的力量世代相繼。

三是儀式傳播。作為重要的教育手段,儀式是文化傳播的載體,許多文化觀念正是通過各種文化儀式活動才得以體現和展示。儀式傳播過程中使接受者自覺調整現實生活中相互之間的關係,化解利益衝突,形成良好的社會秩序。

四是行為規範。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模式,是表示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手段。禮儀能夠通過認知的方式,幫助人們理解禮儀的價值及在塑造理想人格中的作用,從而自覺地培養道德精神和禮儀素質。

(道教之音編輯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之音 的精彩文章:

永遠不要迷失自己
生命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TAG:道教之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