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震後十年 從悲情之「川」 到希望之「川」

震後十年 從悲情之「川」 到希望之「川」

晶報記者重訪北川、漢旺、都江堰等汶川大地震重災區,感受十年巨變

十年,似乎很短,以至於我們感到2008年那個難忘的5月那所有的淚水和感動,此刻還在我們心頭回蕩;十年,又似乎很長,以至於那些在十年前親歷震災的記者,在2018年5月重訪此地時,為震區這十年的滄桑巨變驚嘆不已。

5月5日至6日,全國30多家主流都市媒體總編輯和記者,參加由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主辦的「十年看巨變·全國都市媒體四川行」活動,緬懷「5·12」汶川大地震遇難者,並以新聞人的目光,感受震區經歷十年生聚,煥發出的蓬勃生機。晶報參加過抗震救災報道的記者,藉此機會重訪震區。

北川老縣城:

給長眠的人們獻上一束鮮花

如果說2008年5月的四川,是一個悲情之「川」,那麼那年那月的北川縣城,則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悲情之「城」。突如其來的強烈地震和地震造成的山體滑坡,將北川縣城幾乎夷為平地,僅縣城就有近2萬人遇難。

救援工作結束之後,中央決定北川縣城遷址新建。而北川老縣城的廢墟,則成為北川國家地震遺址博物館的一部分,永久保留地震後的原貌。於是,這座悲情之城的樣貌,被永久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14點28分。

沿當年的街道一路前行,滿眼俱是殘垣斷壁、支離破碎。供遊客參觀的步道與廢墟之間,只隔了一道低矮的圍欄。

市民參觀北川地震遺址

「在這裡,請放慢腳步,不要大聲喧嘩!」講解員小王提醒我們。因為地震伴隨著山體滑坡,老縣城很多建築被山體和巨石深深掩埋,有的被推出原地數十米,以至於在救援結束之後,還有很多遇難者的遺體沒有挖掘出來。

是的,請放慢腳步,不要驚擾這些長眠在家園的北川人!

進入老縣城不遠,晶報記者注意到步道右側山坡上,那一面飄揚的國旗和一個殘破的籃球架。那裡正是10年前晶報記者來到的地方——北川中學初中部。

因為學校緊靠大山,地震時校舍幾乎頃刻間被滑落的巨石掩埋,師生傷亡慘重,只有正在籃球架下上體育課以及在北川縣委禮堂參加全縣青年創業表彰大會的少數學生幸免於難。

十年過去,當年的校舍仍然被掩埋在巨石之下,唯有國旗杆和籃球架依然矗立,作為穿越十年的歷史見證。

北川中學當年的校舍仍然被掩埋在巨石之下,唯有國旗杆和籃球架依然矗立,作為歷史的見證。

籃球架的下方有一道白色的條幅。講解員小王告訴我們,這是遇難同學賀川的媽媽寫給兒子的信,十年來她每逢春節、清明和5月12日,都要來到這裡,通過條幅跟兒子說幾句話。「時間過得真快……,賀川,你是男子漢了,你一定要堅強;兒子,這十年很多都變了,但媽媽的心對兒子是永遠不會變的……」落款還留下了自己的手機號碼。小王說,賀川媽媽的這個號碼,從2008年以來一直沒有換,她潛意識裡還盼著有一天能接到兒子打來的電話,不能讓兒子找不到她。

北川遇難者公墓,數千位遇難者的遺體,被集體安葬在這裡,使得這裡成為震後北川人祭奠逝去親人的公共場所。在這裡,來自全國各地的媒體人向北川地震遇難者三鞠躬,並獻花致祭。

北川遇難者公墓,人們獻花致祭。

當年的悲情,我們不曾忘卻,新的希望,卻早已燃起。震後兩年4個月,由山東援建的北川新縣城就拔地而起。新縣城的城市規模,達到老縣城的三倍以上,並且以獨特的羌族文化,吸引著國內外遊客紛至沓來,已然成為四川北部一顆璀璨的明珠。

東汽:

走出創痛,國之重器再崛起

直指雲天的鐘樓,時針和分針永遠定格在14時28分,向世人訴說著一座大型工廠的苦難與輝煌。這裡是綿竹市漢旺鎮,東方汽輪機廠的舊址。這座誕生於大三線建設熱潮之中的大型裝備製造企業,在「5·12」汶川大地震中遭到沉重打擊,工廠員工和家屬的生命財產遭受慘重損失。

勇救學生英勇犧牲的英雄教師譚千秋,在廢墟下得救的「可樂男孩」薛梟、「大眼睛女孩」寇娟等,讓東汽中學為全國人民牽掛。東汽中學就是東方汽輪機廠(以下簡稱東汽)的子弟學校。

在汶川大地震中,東汽損失慘烈,廠房、家屬區成片坍塌,308名職工和家屬遇難,1400餘人被廢墟埋壓,2200多台設備遭毀,直接經濟損失高達27億多元。

震後,東汽迅速開展復產重建。2008年5月18日,震後不到一周,東汽就第一個開始了恢復生產。2010年5月10日,東汽在德陽的新基地舉行竣工投產大會。在汶川特大地震兩周年之際,裝機容量達到兩億千瓦的東汽已經全面恢復生產。

曾經遭遇重創的東方汽輪機廠現已重新崛起。

昨日上午,記者在東汽新基地見到了進口於1955年、仍在東汽服役的「老夥計」——一台9米立車。

這台重型9米立車,最初安裝於哈爾濱汽輪機廠,1972年調撥到東汽,安裝於主機一分廠。大地震發生後,9米立車嚴重損毀,東汽工人捨不得這位「老夥計」,冒著生命危險將它從廢墟中搶救出來,並進行了大修與升級改造。如今,這位「老夥計」仍為我國重大技術裝備製造業的發展貢獻力量,服役時長超過60年。目前,東汽累計生產的發電設備總量超過4億千瓦,產品約佔全國火電裝機總量的四分之一;在國內市場佔有率達30%,產品遍布國內27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在國際市場上,產品進入東南亞、南美洲、非洲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燃機已出口到歐洲白俄羅斯,分包件遠銷美國和德國。

綿竹:

「後地震」一代正在成長

「爸爸媽媽跟你說起過10年前的地震嗎?」

「沒有。」

綿竹市南軒小學,四年級4班學生塗語鑫面對記者的這個提問,有點懵懂。或許是往事太過沉重,父母不願過早讓孩子知道。「她是2008年9月出生的,」一旁的老師解釋說,現在正在上小學的孩子,已經是「後地震」一代。

綿竹市政府教育督導室朱琦告訴記者,南軒小學是以南宋著名理學家、哲學家、教育家張軾的號命名。汶川地震時,學校校舍全部開裂損毀,幸好師生沒有傷亡。地震學校在原址重建,災後重建由雅居樂地產、南京援建指揮部等捐(援)建,2009年3月開工,當年8月竣工投入使用。

「歡迎各位叔叔阿姨來到我們學校參觀,這是我們學校的少先隊活動室,這是我們學校的圖書室……衷心感謝黨和國家,社會各界對我們的無私幫助,給我們創造了這麼好的學習條件」,六年級學生劉雨桐身披綬帶,為來自全國各地的記者作著講解,落落大方。說起10年前的地震,她都是聽大人說的,「那時候我2歲,是我爺爺把我從屋裡抱出來的。」劉雨桐說,家裡的房子在地震中損壞了,不過,依靠政府的補貼和銀行貸款,早就已經建起了新房。

她的臉上,已看不到任何地震留下的陰霾。但那場地震帶來一切,早已刻骨銘心。

原址重建的南軒小學,那場地震帶來一切,早已銘刻於師生心中。

玫瑰谷:

昔日重災區 今日花之海

綿竹,龍門山下,1.2萬畝大馬士革玫瑰和3000多種正在盛開的月季花,尤其是一些平日里不對外開放的稀有品種,讓一行人驚嘆不已。十年前,地震之後,這裡被龍門山山體滑坡、泥石流摧殘得面目全非。現在,這裡已經成為享譽全國的中國「玫瑰谷」。不僅如此,用玫瑰花瓣深加工而成的玫瑰露、玫瑰茶、保健精油等食用品和化妝品也引起了大家的興趣。

大地震後,綿竹市土門鎮通過土地流轉,大力發展玫瑰產業,利用麓堂村和天寶村的山地資源、水系資源等,實施現代生態農業及休閑觀光旅遊業項目。經過幾年的發展,便有了現在的中國玫瑰谷。

公司副總經理唐勇告訴晶報記者,目前,玫瑰谷種有1.2萬畝大馬士革玫瑰,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三大大馬士革玫瑰產地。除此之外,還有多達3000多種形態各異的月季花,「今年9月28日,第八屆中國月季展將在這裡舉辦,我們正在打造月季產業園」。

位於綿竹的玫瑰谷鮮花綻放,吸引人們拍照留念。

都江堰:

建全球唯一「大熊貓養老院」

都江堰,不僅有造福2000多年的水利工程,並且是國寶大熊貓的棲息、繁殖地。在汶川大地震中,都江堰成為極重災區,這裡的大熊貓生存環境也一度遭到嚴重的破壞。

十年過去,都江堰已經從地震的創傷中走出,恢複本色,這裡還建立了全球唯一一所「大熊貓養老院」。

在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住著多隻「網紅」熊貓,包括從國外回來的「寶寶」、「蜀蘭」等,且設有專門的大熊貓疾病研究部門,和大熊貓疾病防控部門。四川一些上了年紀或在其他地方受傷的熊貓,就會被送到這裡來調理、治療,頤養天年。作為國寶,大熊貓自然受到了採訪隊伍的高度關注,其每一個可愛的動作、每一個享受竹筍的表情,幾乎都引來了一陣掌聲。

都江堰熊貓基地吃竹子的大熊貓憨態可掬。

事實上,都江堰與大熊貓,有著妙不可言的緣分。記者了解到,都江堰市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它正位於岷山山系與邛崍山系的交匯區,處在大熊貓現代自然分布狹長條狀弧形帶的中段,是大熊貓交配的「天然走廊」,千百年來一直都是大熊貓的樂土。2006年被確定為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的組成部分。2017年4月,《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印發,都江堰市又入選最佳選址地。

截至目前,60餘只大熊貓生活在這裡。隨著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熊貓樂園)、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繁育野放研究中心(熊貓谷)這2個熊貓基地的對外開放,全球各地的遊客都有機會與國寶親密接觸,都江堰因此成為了全球看熊貓最集中的城市之一,可以說,這裡是大熊貓的「大本營」。

(來源:晶報特派四川記者 馬驥遠/文 成江/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 的精彩文章:

外國學者積極評價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當代意義

TAG: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