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大選上演「二老」對決:92歲馬哈蒂爾PK老樹盤根執政黨

馬大選上演「二老」對決:92歲馬哈蒂爾PK老樹盤根執政黨

馬來西亞第14屆全國大選於5月9日舉行。

在這場被視為馬來西亞獨立61年來選情最為激烈的一次大選中,面臨前總理馬哈蒂爾所在的在野黨聯盟「希望聯盟」(希盟)的強勢挑戰,現總理納吉布所屬的執政黨聯盟「國民陣線」(國陣)是否能夠繼續執政成為各方矚目的焦點。

5月8日,在馬來西亞彭亨州北干,馬來西亞現任總理納吉布在集會上講話。 新華社 圖

新加坡《聯合早報》8日的報道指出,這是馬來西亞歷屆大選中最變幻莫測的一次,多個州屬預計在這次大選可能出現微妙變化。5月8日是大選競選期的最後一日,兩派均在為爭取更多選票開展大選造勢活動。當晚10時,希盟推舉的總理人選馬哈蒂爾和國陣主席、馬來西亞現總理納吉布同一時刻發表特別演講,並通過媒體直播。

自1957年馬來西亞獨立以來,以巫統(馬來民族統一機構)為首的執政黨聯盟國民陣線執政至今。

馬來西亞選舉委員會主席莫哈末哈欣日前接受《馬來西亞前鋒報》訪問時指出,大選成績預料最早在9日晚9時便可知悉。「如果我們的系統沒有任何干擾或出現問題,預料晚上11時,我們就可以有全部成績。」

選舉前馬政府安排被批「藏私心」

馬來西亞「最激烈」大選從選舉日期的選擇上已經初露端倪。

4月6日,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宣布次日解散國會,準備舉行新一屆大選。馬選舉委員會10日舉行特別會議,決定於5月9日舉行大選。選舉委員會主席穆赫德·哈希姆·阿卜杜拉在會後表示,本次大選候選人提名日為4月28日,競選期從4月28日開始至5月8日結束,共計11天。會議確定,5月9日(周三)為大選投票日。

馬選舉委員會公布這一決定後,便有政黨直言不公平。

馬來西亞《當今大馬》新聞網4月10日報道稱,社會主義黨副主席莎拉絲髮布文告指出,選擇5月9日為投票日,將導致多數在新加坡及首都吉隆坡工作的選民無法回到偏遠家鄉投票。她說,這勢必拉低投票率,讓國陣能夠藉助低投票率成功組成新政府。

美聯社當天報道稱,將投票日定在工作日舉行還是近20年來頭一次。此外,與2013年大選為期15天的競選期比,本次的11天也少了4日。這一安排引來馬來西亞民眾的抱怨,不少在外務工的民眾表示無法在工作返回家鄉投票。批評人士則指此舉藏有私心,是政府刻意為之,旨在增加勝選幾率。他們表示,將投票日放在工作日以及縮短競選期時長的安排將影響選票,支持馬哈蒂爾的在野黨聯盟的投票率將可能降低。報道還稱,對於近50萬在新加坡工作的馬來西亞人而言,在9日工作日當天返回家鄉投票十分困難。

一片爭議聲中,馬來西亞總理辦公室4月11日發布文告宣布,政府決定把5月9日列為公眾假期,以方便民眾在投票日當天可以履行身為選民的責任。

「華人海嘯」和「馬來人海嘯」

在上次選舉中,華人選民衝擊馬來西亞政治版圖的一幕仍然讓人記憶猶新。

《人民日報》海外版2013年5月8日曾報道,由於80%的華人轉向反對黨,使得執政黨國陣僅過半數獲勝。國陣長期壓倒性勝利的時代一去不返。國陣領導人納吉布將此結果形容為「華人政治海嘯」。

在本次大選中,馬來西亞當地媒體多認為華人選民不會再次大規模轉換陣營支持國陣,而馬來人選民是否能掀起「馬來人海嘯」、一面倒地支持反對黨聯盟希盟拿下選舉則成為了一大看點。

在「華人政治海嘯」席捲而過的2013年大選中,當時的反對黨聯盟「民聯」重挫國陣。隨後,由於反對派聯盟中的伊斯蘭黨執意推行伊斯蘭刑法而導致民聯分裂。2016年1月,新的反對黨聯盟希盟成立。隨後,馬哈蒂爾創立的土著團結黨亦加入希盟,他的一部分支持者也從國陣轉投希盟。2015年7月,圍繞納吉布主導設立的國家投資基金「一個馬來西亞發展公司」的負債風波、2017年初聯邦土地局舞弊案的接連爆發,加上消費稅改革後經濟壓力加大等一連串事件,許多向來對巫統深信不疑的馬來選民出現動搖,部分馬來選民開始思考巫統和國陣以外的替代選擇。

馬哈蒂爾宣布退出國陣、加入反對黨希盟陣營,更令馬來西亞國內外一度熱議。馬來西亞在野的民主行動黨議員劉鎮東隨後首次提出「馬來海嘯」論,他認為,在此次大選中,馬來西亞社會將掀起「反風」,重挫巫統並終結執政聯盟國陣政權。

就這一說法,納吉布近來已經數次表態。馬來西亞《星洲日報》4月4日報道稱,納吉布當天出席一場媒體活動時表示,他過去數周頻密走訪基層後發現,民間沒有撤換政府的情緒,也沒有出現如5年前般的「反風」。 「他覺得他們(選民)的心情比上一屆大選更好,他認為不會有『馬來人海嘯』。」報道寫道。

5月7日,納吉布在受訪時再次淡化「馬來人海嘯」的說法,指反對黨聯盟希盟的講座沒有馬來人出席。他強調,國陣仍然獲得人民的穩固支持。

馬來西亞亞洲策略與領導研究院國際事務高級顧問、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前政治秘書胡逸山博士8日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在他看來,首先不會有太大的「馬來人海嘯」,不會有翻天覆地的「海嘯」,但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海嘯」。

胡逸山分析道,所謂的「馬來人海嘯」就是說馬來人投票的傾向會更加親近反對黨聯盟希盟。但是這股海嘯被反對黨伊斯蘭教黨沖淡了。比如說,本來一半的選民可能決定把選票投給反對黨,伊斯蘭教黨可能會在這一半裡面分走20%,結果只有剩下的30%選票給了希盟。在這樣的情況下,按照馬來西亞的選舉制度,要看哪一個黨在一個選區里贏得最高票數,那麼還是(執政黨聯盟國陣里的)巫統會勝選。

伊斯蘭教黨系以馬來西亞穆斯林為主的宗教政黨。該黨1951年成立,系原反對黨聯盟民聯重要成員。1990年該黨在第8屆全國大選中奪下丹州政權,終結執政黨聯盟國陣在該州長達12年統治。

92歲馬哈蒂爾:希望以大比數獲勝

伊斯蘭教黨黨員約100萬,在馬來人選民中有一定的支持度,但在此次大選中並未加入反對黨聯盟希盟。目前執政黨聯盟國陣和反對黨聯盟希盟選情焦灼,新加坡8頻道新聞5月3日的報道稱,伊斯蘭教黨的票數極可能左右本次選舉結果。

面對伊斯蘭教黨可能從希盟手中分走的馬來人選票的情況,希盟也派出馬哈蒂爾出馬,試圖爭取支持伊斯蘭教黨的馬來人選民改投希盟。

新加坡8頻道新聞稱,5月6日是馬來西亞大選投票日前的最後一個周日。馬哈蒂爾當天前往吉蘭丹造勢,並試圖拜祭伊斯蘭教黨已故精神領袖聶阿茲。不料,馬哈蒂爾卻被聶阿茲家人拒之門外。對此,納吉布抨擊馬哈蒂爾利用聶阿茲做政治資本。

面對伊斯蘭教黨分奪馬來人選票的情況,5月6日,馬哈蒂爾轉往吉隆坡出席競選活動發表演講時稱,不管是馬來人還是華人,所有人都應該出來投票,每個人都應如此。他呼籲所有民眾都要站出來投票,發起「人民的海嘯」以擊敗執政黨聯盟國陣政府。

新加坡亞洲新聞台7日報道稱,希盟主要領導人悉數出席了6日的競選活動。馬哈蒂爾在活動上還表示,希盟必須大勝。如果投票數像200比300一樣不相上下,就將會有舞弊和操縱選票的行為,(希盟)就贏不了。他說,「我們希望以1萬、2萬的大比數獲勝。」

在胡逸山博士看來,如果馬來人、華人、印度人「海嘯」,東馬、沙巴和沙撈越的原住民、土著等全部都「海嘯」的話,那麼他就狂勝了。「馬哈蒂爾當然希望有『馬來人海嘯』,因為『馬來人海嘯』是最重要的,馬來西亞總人口中超過百分之五十的民眾都是馬來人。」

「老樹盤根」的國陣執政優勢仍在

在5月6日晚的競選集會活動上,馬哈蒂爾向選民喊話,爭取支持。他還對冒雨前往當地聆聽他演講的民眾稱,「5月9日我們就將會看到政府發生改變」,表達了對希盟獲勝的信心。

5月7日,與馬哈蒂爾同屬希盟陣營的前總理安瓦爾在社交媒體臉書發布公開信,呼籲全體民眾支持馬哈蒂爾。

就本次馬來西亞大選,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7日指出,此次大選不僅是國陣和希盟的競爭,也是現總理納吉布和曾擔任其導師的前總理、92歲高齡的馬哈蒂爾的對壘。對於馬哈蒂爾和同屬希盟陣營的70歲前副總理安瓦爾來說,本次大選可能是他們的「最後一擲骰子」。而對於納吉布而言,這也或將是他整個政治生涯中所面臨的「最嚴峻考驗」。

面對馬哈蒂爾來勢洶洶的挑戰,納吉布能挺過這次考驗嗎?

彭博社在7日的報道中稱,在全球的金融機構看來,這個問題已經有了答案,看上去納吉布將可能再次獲勝。安本標準投資管理公司(Aberdeen Standard Investments)新興市場主權債務業務主管埃德溫·古鐵雷斯(Edwin Gutierrez)對彭博社分析稱,他預料納吉布將會在大選中完勝,「這基本上是市場上佔主導地位的共識」。

美國康奈爾大學東南亞政治事務專家托馬斯·佩賓斯基(Thomas Pepinsky)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說,儘管將有一場不同尋常、選情咬得很緊的馬來西亞大選,但結果幾乎毫無疑問。他認為,不應該低估現政府的實力,執政的國陣政府依然擁有法律、基建和物質資源,就像他們一如既往地在馬來西亞受控制的選舉中保持佔優地位的那般。

胡逸山博士8日對澎湃新聞分析道,他也認為執政黨聯盟國政的勝面較大。

他表示,就最基本的因素來看,國陣是執政黨,有所謂的執政優勢。所謂「老樹盤根」就是這個道理,國陣過去幾十年間都是執政黨。不過最關鍵的因素可能還是因為伊斯蘭教黨選擇不繼續與希盟中的那些政黨合作,而是成為一個單獨的反對黨,這樣就會分散很多選票,尤其是馬來人選民的選票。在這樣的情況下,巫統領銜的國陣就會得利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李敖前女友王尚勤生活不易:可將李敖書信有代價交給收藏人士
西門子獲中國內地首個H級燃機訂單,聯合發電凈效率超62%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