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里最重要的一點,不知道後悔
見地
八正道中第一就是正見,如果沒有正知正見,後面的正精進、禪定、思維這些都談不上,因為你見地還不正,怎麼會有正確的思維呢?也就是說你的見解還沒有正,你的認識還不正確,那麼你去思維什麼呢?那你所思維的肯定是錯誤的,你見地不正,越用功越麻煩,所以不可能是正精進,於是在佛門有句話「不怕不修行,就怕瞎用功」。
為什麼不怕不修行,就怕瞎用功呢?因為你不修行的時候,還不容易出錯,還不容易出偏差。如果說你見地不正確,你的見解不正確,認識不正確,那麼你越用功越是背道而馳,越麻煩。就好比世間的人來學唱戲,假如從一開始,你的動作啊,你的表演啊,你的唱腔啊,你的用氣啊等等都不正確,你發現你越用功你將來越難以改正過來。所以有很多師父來教徒弟,如果這個徒弟沒跟別人學過,或沒走偏差過,他願意教你。如果你跟別人學過,路子又不對,那麼這樣的人,師父是不願意教的。
再比如,我們想去南京。首先要明白南京在北京的南邊,這樣的話,定了目標,我們再去精進、用功、努力,某一天就到了。如果首先見地不正,以為南京在北邊,我們越用功,跑的越快,離南京越遠,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在佛門當中,見地很重要。有很多的居士,之所以後來學佛學偏,甚至學得越來越執著,越來越背道而馳,就是因為在一入門的時候,沒有樹立起正確的見地。沒有師父指導,成就他正確的見地,見地不正,而造成了後來越學越麻煩,越學越偏頗。
我們如何樹立正知正見?就是應該跟隨佛陀的教導,按照佛陀所說的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六度、四攝、四正勤、四念處、五根、五力,七菩提分等等的這一切法來修學,而不能夠道聽途說,想當然地來思維法義。
當我們樹立正知正見之後,去按照正見,按照正確的見地去修,一定能夠成就。
在佛教有一句話:「寧犯戒罪,不犯見罪」。就是說,我們對於佛陀制定的這些戒律,有可能因為我們的習氣業力重,或由於我們的緣分不同,願力不一樣,根基不一樣,可能容易犯戒,雖然犯戒但知道不應該犯,認識上容易悔改。雖然有的很難懺悔,但我們誠心地懺悔就可以清凈了。但是見罪就不容易悔改,因為是你見解上的錯誤,你很難自己發現錯誤並把它改正過來。它跟戒罪不一樣,戒罪有可能我犯戒的時候本身就知道這是不對的,而是控制不住自己。
可是見解錯了的話,自己會認為這樣做很對,固執己見,但其實所執著的是錯誤的,這是見解上的錯誤。當我們看到一個見地不正確的人,你怎麼給他講,他都固執己見,那先入為主的思想,執著在自己的那些錯誤的見解上,很難聽得進去別人的勸告,這就麻煩了,所以見罪很麻煩。
舉例說明:我們由於不得已的原因生煩惱了,比如家裡有蟑螂,我們把蟑螂給殺了,這時候犯的是戒罪還是見罪?犯的什麼罪取決於我們當時是什麼想法。當時如果知道殺生不對,我實在是煩惱的不行,把它給殺了,這是犯了戒罪。但是,如果從見解上認為是蟑螂嘛,就應該殺,買蟑螂葯實施,這就屬於見解、見地上的錯誤。這個例子可以幫助大家理解什麼是戒罪,什麼是見罪。
所以寧可破戒罪,不可犯見罪,因為見解上的事情很難糾正過來,見地很重要。在學佛過程中,如果大家見地正確,一定要慶幸,一定要感恩自己生生世世所修的福報,否則的話今生如果有錯誤的知見,修學佛法就麻煩了。事實上,我們看到現實生活當中,很多人見地都不正確,存在錯誤的知見,但他很用功很勇猛,這更糟糕。
今天開示就到這裡,希望大家能夠具足正知正見。
迴向:
願此共修功德,
不墮三途八難,
業海乾枯,堅固道心,
有求皆應,精誠護持古佛。
持此功德,惠施法界一切眾生,
永離愚痴顛倒,皆發菩提心,
同生極樂國。
花開見佛,得聞佛乘。
悟無生忍,證不退位,
還入娑婆,化諸有情,
親見彌陀,永斷生死。
2015年4月30日 寂勝整理
TAG:嵐介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