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朴槿惠失敗的,她在一千年前已經成功|文史宴

朴槿惠失敗的,她在一千年前已經成功|文史宴

原標題:朴槿惠失敗的,她在一千年前已經成功|文史宴


星之



古代新羅國也有一位朴槿惠——善德女王。善德女王即位時正當唐初,因為善於事大,竟能從一代英主李世民手中借力,為新羅獲取大量實利,比朴阿姨要成功得多。星之大神不但是占星大師,而且精通古今中外歷史,在本文中她不但要介紹善德女王的事迹和成功原因,還會談談新羅國的起源。


朝鮮與東北亞古代史專題文章:


話說2016年國際政壇風雲變幻,我們神叨叨玄學界也提心弔膽——君不見歐美多少知名占星師因為押寶希拉里落得個四褲全輸?


當然那一年還比希拉里更慘的女政治家大有人在。


德國被難民問題纏身的默克爾,阿根廷已經是前總統還被起訴的克里斯蒂娜,台灣上台就噓聲一片的蔡英文,巴西被國會彈劾下台的羅塞夫……


於是就有了一條不知從何而起的傳言:丙申之年,不利女主。


(喂,說得好像脫歐玩脫的卡梅倫,修憲修掉自己的倫齊,被希拉里郵件門拉下水的柯林頓和奧巴馬們都是女人似的……)


隔壁韓國的朴槿惠阿姨,儼然是這條傳言的最悲情註腳。


貪污腐敗、閨蜜參政、邪教獻祭……她的故事轉折媲美韓劇,瞬間就從嫁給國家溫暖人心的政治偶像,淪落成」私密照震驚世界「的狗血笑料。


都說,她的禍根早在她搖擺於東西兩個大國之時就種下。


你看她剛上台就敢不聽美國爸爸的話來天朝看閱兵,想藉此唬住北邊的小胖子;奈何小胖子堅持要放二踢腳,她又只能回過頭另找保護傘……兩邊不落好,加上解散反對黨打壓政敵,不僅逼得對手背水一戰,也動搖了某些財閥集團的利益,她不死誰死?

聽上去真是蠢透了是不是?其實朴阿姨這種以小事大,夾縫求生的套路,也是韓國人基於地緣因素自古以來養成的傳統,早在一千多年前就被另一位女政治家施行過,這位女政治家就是新羅的善德女王。



善德女王金德曼——新羅27代王


區別在於,朴槿惠慘敗,善德女王險勝。


有趣的是,朴槿惠是韓國首任女總統,善德則是新羅國首位女王。


古代新羅國統治了朝鮮半島的東南部,與今日的韓國領土大多重合。在朴槿惠大選初期,國內外不少媒體都用善德女王來比擬。她二人在出身、性格、行事等方面也有許多相似之處。


要不怎麼說,歷史總會重演呢?



外憂:分裂的朝鮮半島


1

所謂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今天我們熟悉的朝鮮半島,是北朝VS南韓的對抗組合。


再往前呢,跨越北緯38度線的歷史,是一個統一但是虛弱的李氏朝鮮,身為中國的屬國卻飽受日本的侵擾和控制。


李氏朝鮮之前,是長達五百年的王氏高麗。然而這五百年正趕上鄰居家不太平(918~1388,五代十國~明初)。


宋朝由強而衰,契丹、女真、蒙古先後崛起,高麗人也因依附宋朝而被契丹女真各種胖揍,被迫與宋斷盟。


到了蒙古坐大時,高麗王更是要代代娶蒙古公主為妻,王位繼承人也必須在元大都以蒙古人的方式長大再回高麗繼位。


再之前呢,就是被稱為「後三國時期」的亂世,新羅、後百濟、後高句麗三國鼎立,豪強紛爭,暴動頻繁。


是的,後百濟、後高句麗。因為數百年前還有個新羅、百濟、高句麗的「三國時代」,而百濟和高句麗已經被消滅統一過一次。


被誰呢?由唐朝撐腰的新羅。


現在一般認為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民族不同,尤其高句麗是被王氏高麗的史學家生拉硬拽併入朝鮮史的。


但是追根溯源,這三國無論政權還是民族構成,其實還是有些聯繫的。


前三國時代


高句麗是興於中國吉林的少數民族勢力,主要包括濊貊和扶餘人,後又吸收些靺鞨人。勢力從鴨綠江上游逐漸擴展,最終定都平壤。強盛時一度控制朝鮮半島大部分地區,以及中國的遼東半島長達百年。


百濟呢,是古代扶餘人南下征服古韓人部落所建的國家。因此百濟與高句麗同源,甚至還有一個有趣的開國傳說。


高句麗的開國君主朱蒙本是扶余王子,被迫害後跑出來,與當地首領之女召西奴成婚繼承首領之位,生下沸流和溫祚兩個兒子,於公元前277年建立了高句麗王國。


後來他在扶餘生的長子找上門來認親,被立為王儲。後媽沒使絆子,沸流和溫祚清醒理智地讓出儲君之位後就遠走他鄉自行創業。


如此和諧的傳說下,掩蓋的難道不是扶余貴族南下擴張,藉助并吞併當地部落的血腥歷史么?


兩個王子所帶的追隨者,想必是政治鬥爭失敗的殘黨。說不定背後還有追兵,所以他們從鴨綠江上游一路跑到了朝鮮半島南部才紮根定居。



朝鮮半島的勢力變遷圖

這時候朝鮮半島南部呢,有一個土著古國名叫馬韓(對,韓國的韓)。馬韓有一家鄰居叫辰韓,辰韓建立了新羅國。


馬韓、辰韓、弁韓並稱古之三韓,是公元前2世紀至4世紀活躍在朝鮮南部的三個部落聯盟。最早記錄出現在《後漢書·東夷列傳》里:



韓有三種:一曰馬韓、二曰辰韓、三曰弁韓。


馬韓在西,有五十四國,其北與樂浪,南與倭接,與倭為近親屬也。辰韓在東,十有二國,其北與同族之濊貊接。弁辰在辰韓之南,亦十有二國,其南亦與倭接,與倭亦為近親之屬也。



注意了,這裡寫得很清楚,馬韓弁韓與倭人(日本)有親緣關係,而辰韓和濊貊是同族。濊貊呢,又與高句麗和扶余是同源。


現代人類學DNA分析認為現代韓民族(朝鮮民族)的構成主體是古韓人,又融入了漢人和日本人而形成,與《後漢書》的記載相吻合。


如此一來,新羅、高句麗和百濟三國也不完全是不同的民族……儘管這三國和我們的魏蜀吳,以及如今的南北朝鮮不同,並非由一個統一的國家分裂而成,而是三支有一定關聯的民族建立的不同政權。


同門傾軋,果然是韓劇熱愛的主題呢。

公元632年(貞觀六年),當善德女王登基時,她面對的就是一個亂紛紛萬馬逐鹿的朝鮮半島。先祖擴張的領土不斷遭到高句麗和百濟的鯨吞蠶食,海外倭人也時不時來騷擾一下。


想抱隔壁大腿?隋朝三次遠征高句麗失敗的陰影還沒有散去,無向遼東浪死歌難道是白唱的?


前鑒未遠,一代英主唐太宗正忙著對付吐谷渾和東西突厥,對東邊態度相當冷淡。


632年的12月,善德登基之後遣使臣入唐朝貢,新舊唐書對此隻字未提,倒是記錄了焉耆王突騎支派使節到唐進貢,以及日本前年遣唐使犬上三田耜、藥師惠日等自唐回國等事。



日本人描繪的神功皇后伐三韓圖


在《新唐書·東夷傳·新羅》里,對新羅風土人情的描述也充滿老外式的幻想:



有長人者,人類長三丈,鋸牙鉤爪,黑毛覆身,不火食,噬禽獸,或搏人以食;得婦人,以治衣服。其國連山數十里,有峽,固以鐵闔,號關門,新羅常屯弩士數千守之。


此時新羅的國際地位可見一斑。


內患:複雜的政治傳統


2


三韓之中,辰韓並非最強的,不過是最接近中國文化的。《後漢書·東夷列傳》稱辰韓的祖先自稱是秦朝流亡過去的,為了躲避苦役跑了這麼遠。


辰韓人說話措辭和秦相似,比如管弓叫弧,管賊叫寇,管喝酒叫行觴……所以又稱「秦韓」(巧得很,平水韻里,辰秦都屬十一真呢,真的不是寫錯字了么)。


辰韓中又分十二個部落,其中最強大的是「斯盧六部」,勢力足足有六個村莊和六個家族呢(真的好強大哦)。


有一天天上飛來一匹白馬,白馬居然下了個蛋,蛋里跳出來個娃娃叫朴赫居世。


是的,這個神奇少年姓朴,因為聰明能幹,十三歲時就被六部推舉為共主。


原本三韓中以馬韓最強,辰韓和弁韓還要服從馬韓的統治。《後漢書·東夷列傳》:


馬韓最大,共立其種為王,都目支國,盡王三韓之地。其諸國王皆是馬韓種人焉。



《晉書》卷九十七:



辰韓常用馬韓人作主,雖世世相承,而不得自立。



根據《三國史記》,漢宣帝五鳳元年(前57年)神奇少年朴帶著六部推翻了馬韓統治,建立了新羅王國(當時叫做徐羅伐),定都金城(今韓國慶州)。


同一時期稍早一點高句麗興起,稍晚一點百濟征服了馬韓。


新羅國初立,還帶有部落輪流坐莊的原始民主色彩。朴氏、金氏、昔氏(又叫石氏)三家輪流坐莊,互相通婚,並稱王族。


順便說一句,那時候王不叫王,叫」尼師今「,什麼脫解尼師今,逸聖尼師今。

朴氏就是神奇少年朴赫居世的家族,被認為是朝鮮半島朴姓的祖先,也就是朴槿惠阿姨的祖先。


昔氏據考證和日本有關,始祖為昔脫解,從傳說來看也的確是外來勢力。



王氏高麗時期描繪的昔脫解形象


傳說是這樣的:海外(日本東北)有個龍城國,國王常年不育,好不容易王后生了,生的卻是個巨蛋(朝鮮人民到底是有多喜歡蛋生這個梗?)因為人而生卵,史無前例,龍城王就做了個柜子,把巨蛋和一堆丫鬟、寶物、食物放進去,載之大船流放海外。


船漂啊漂,漂到阿珍浦被一個老太婆發現,巨蛋也孵出了一個小男孩,因為是解櫃脫卵所生,所以取名脫解。


這個小流浪兒口出狂言,說命中注定我漂流到這裡,就要在這裡成家立國。於是帶著奴僕四處查看,找到一塊風水寶地。


這塊風水寶地可是有主的,主人是斯盧六部的一個重要首領瓠公。據說這位老先生是葫蘆系腰渡海而來的倭人,所以叫瓠公。雖是倭人,對辰韓忠心耿耿。曾因出使馬韓被馬韓刁難,挺身而出指責馬韓無禮差點被處死。這樣的人,在斯盧六部顯然極具威望。


流浪兒脫解為了搶風水寶地,偷偷在瓠公的房子附近埋了礪灰。然後跑去說這是祖先留給我的地盤啊,我們家祖祖輩輩打鐵為生,不相信就挖地看看。一挖果然挖出了東西,可憐的瓠公只好讓出地盤。


這麼一個奸詐的外來戶,竟被當時的新羅王南解看成才智非凡,招他做了駙馬,又讓他繼承了首領之位。昔氏就此成為斯盧六部中的豪強大姓。


《三國史記》里稱:



出身朴氏的第三代新羅王儒理臨死前,以脫解年長且賢明而傳位給他。從此王位開始由朴、昔兩姓交替。



當然史書上寫得越斯文的禪讓,就越可能是堯幽囚、舜野死的政治鬥爭悲劇。尤其考慮到脫解先生有前科。


當然昔氏的好日子也不長。一方面朴氏仍有勢力,另一方面金氏崛起了。傳說這個金氏,還是脫解王親自發掘的。



發現金闕智的雞林遺址


某天脫解王聽到慶州西部的樹林里傳來公雞的鳴叫,於是派宰輔瓠公前去查看(對,就是那個被他搶地盤的瓠公)。


瓠公在樹林里發現一個金盒子,盒子下面有隻公雞在嗷嗷叫。盒子一打開,裡面躺著個白胖小孩。因為來自金盒子,所以就姓金,樹林也隨之改名雞林。


金闕智因為天生神異,被脫解王收養,後來成為新羅國的高官,子孫也跟著發達起來。


昔氏脫解王死後,王位又傳回朴氏,然後歷經朴婆娑——朴祗摩——朴逸聖——朴阿達羅——昔伐林—— 昔奈解——昔助賁——昔沾解數代,每代在位不過十幾二十年,也不知是古人壽命短,還是宮斗激烈。抱怨韓國總統頻繁輪換的你們真的錯怪青瓦颱風水了……


到了公元262年,昔氏出身的沾解王死後無子,新羅國人推舉金智闕的六世孫金味鄒以女婿的身份繼位。


話雖如此,我琢磨這只是史書濾鏡。因為金味鄒一掛,王位又回到昔家手中傳了數代。


直到公元四世紀,王位又傳到金奈勿手中。金奈勿死後,王位穿給同族的金實聖。金實聖又把王位傳給金奈勿之子金訥祗,從此金氏獨掌新羅王權,朴昔兩家漸漸淡出,但由於通婚傳統,作為宗親的勢力依然不可小覷。



模擬和白會議的與會貴族,最前面白袍者為「大上等」


國家大事必須由新羅王和宗親貴族們召開的「和白會」共同決策,一些軟弱無能的國王甚至是宗親手中的玩偶。宗親會也算朝鮮人民的一大傳統,至今韓劇里還活躍者他們強勢的身影。


善德女王的叔祖父真智王風流好色,愛慕有夫之婦桃花女,緋聞傳遍王城。因搞出很多「非禮」之事,被視為王室的恥辱,繼位四年就突然「駕崩」。有史學家認為他其實是被和白會廢黜了王位。


我個人覺得這種可能性很大。畢竟真智王的母親出身朴氏,而主持和白會的「大上等」居柒夫是金氏勢力的代表,幹掉他擁立了金氏女子所生的真平王,而真平王的王妃也是金氏女子。


總之,就像朴槿惠背後的財閥一樣,宗親貴族是新羅國王既依賴,又受制的一股力量。



韓劇善德女王,劇情相當狗血,時間線相當混亂……


上位:聖骨男絕,女王當立


3


朴槿惠上台,被稱為女承父業。


她爹朴正熙是韓國第3、5、9任總統,執政18年,帶領韓國實現了工業化和經濟騰飛,同時也是民眾眼中的獨裁者和暴君。


被刺身亡後,思想路線先後由全斗煥、盧泰愚繼承,並給女兒朴槿惠積攢了大量政治資源。


善德的王位,也是承襲她的父親真平王。


真平王十五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是新羅歷史上難得的長壽之君。歷史評價很好,《三國史記》說他「志識沉毅明達」。


在男尊女卑的傳統下,真平王為什麼會傳位給女兒呢?這就要說到朝鮮歷史上非常奇葩的「骨品制」。


為了鞏固政權,新羅立國之初就實行「骨品制」,類似印度的種姓制,把人按血緣劃分三六九等。


朴、昔、金三姓是王國最上層的統治者,稱為」聖骨」,聖骨者可以世襲王位和官階,並且獨佔官僚體系,擁有無上權利。


其他大小貴族,包括某些因故剔除「聖骨」的,分別列為「真骨」和六頭品、五頭品、四頭品四個大小貴族等級。


真骨僅次於聖骨,雖然不能繼承王位,但是有資格和聖骨組成宗親「和白會」。


骨品等級決定了他們的仕途前程和受尊重程度。各骨品只允許內部通婚,絕不能跨越階層。


在這些等級之下,還有三頭品、二頭品、一頭品、平民、奴隸等各個「非骨品」階層。他們雖然不能當官,但是骨品規定了他們能住多大的房子。


古裝韓劇喜歡吐槽李氏朝鮮的兩班貴族等級森嚴,其實相比古代的「骨品制」真是圖樣圖森破。


在這種封閉的骨品制度下,新羅的王族必須內部通婚,王位繼承人必須是聖骨男和聖骨女的後代。朴、昔、金三聖骨之間毫無禁忌的可以娶各種親戚,叔侄、兄妹相互嫁娶,「兄弟子姑姨從姊妹,皆聘為妻」。


善德女王的父母真平王和摩耶夫人是堂兄妹;真平王則是銅輪太子娶了親姑媽萬呼夫人所生;善德女王的曾祖父真興王則是葛文王娶了自己的侄女智召夫人所生……


這麼生來生去,難怪生出了許多」天生異象「的君王。



長期近親通婚導致哈布斯堡著名的畸形下巴


就像培育純種馬、純種犬一樣,為了維護血統和權力,王族近親通婚在古代曾相當常見。比如古埃及法老的兄妹婚姐弟婚,」瘋狂的「埃赫那吞索性娶了自己兩個女兒,並宣稱這是確保他的子孫後代延續阿吞的神脈的最好方式。


哈布斯堡王室是歐洲最顯赫的王室,統治時間長達千年。其男性成員必須與近親成婚。比如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的腓力二世,先娶了表妹葡萄牙公主瑪利亞,後娶了親侄女。


近親結婚必然會導致遺傳病問題。埃及王室出過很多怪胎、白痴。哈布斯堡家族的那標誌性下巴就是遺傳的下顎畸形。而近親通婚特別積極的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更是因為男嗣斷絕而衰落。


新羅王室也不例外。真平王「生有奇相,身體長大」,據說身高足有11尺,他的侄女真德王也是「身體長大,手長過膝」,顯然是某種基因問題。


真平王生育能力弱,善德女王金德曼是他的長女,也可能是他唯一的後代,因為女王死後繼位的是堂妹真德王金勝曼。《三國遺事》里記有真平王三女善花公主嫁百濟武王,不過被考證應該是虛構的。


更糟糕的是金氏王族的生育能力普遍低下。《三國遺事 王歷》:



金氏聖骨男盡,故女王立。




編劇安排善德因是孿生女而被拋棄,女扮男裝學武后磨礪歸來


注意,是金氏聖骨男盡,朴家昔家縱有男丁,但是金氏宗親是絕對不會同意他們上位的。最終擁立德曼公主繼位,很可能就是出於這種考慮。


善德終身未婚(一說曾嫁叔父伯飯,但在她登基前伯飯已亡),也是因為聖骨男盡找不到匹配對象(按照傳統,其實她可以與真骨貴族結婚,但是這樣就會從聖骨等級掉入真骨)。


古代新羅女子地位不好,女王繼位更是前所未有,勢力集團絕沒那麼容易點頭。


真平王53年的春天,有白狗攀上宮牆是為凶兆。夏天,爆發了一場叛亂。主謀七秀被斬首棄市,並夷九族。秋天,真平王遣使臣入唐,獻上美人兩名,不知是不是希望以此來爭取唐太宗對王位繼承的支持。


然而耿直魏徵站出來說這份禮物不宜接受,於是唐太宗以二女遠離親人會思鄉為由,讓使臣又帶回去了。


次年春天,真平王駕崩,金德曼繼位。善德是死後的謚號,登基時她號為「聖祖皇姑」。


這個稱號有些不倫不類,恐怕當時宗親還有爭議,認為德曼繼位只是過度性的。


他們也不打算給女王實權。《三國史記》記載,善德登基之後,是「由大臣乙祭總持國政」。也就是說大權掌握在宗親組成的和白會手裡(聖骨男人死光了,還有真骨貴族嘛)。


善德的運氣也很差。登基前土星掩月,登基後夏天大旱了一個月。第二年京都地震,接著百濟就從西邊打過來了……


唐太宗對女王似乎也很不看好,直到登基後四年才依例遣使持節,冊命善德為柱國樂浪郡公新羅王,以襲父封。


內憂外患之下,善德卻逐漸展現出女王的才幹。



新羅女王服飾復原圖


為王:女性的智慧不可小覷


4


朴槿惠大選初勝時,韓國媒體評價是:既有傳統韓國婦女溫柔體貼和沉穩耐心的美德,同時又兼備為韓國未來必須做的事情就會果斷推進的熱情和鋼鐵般堅強的意志。


這種不帶標點的溢美之詞用在善德身上也完全適用。


不讓她主政沒關係,可以搞搞慈善活動嘛。「冬十月,遣使撫問國內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賑恤之。」「春正月,親祀神宮,大赦。復諸州郡一年租調。」


她還興建了瞻星台,把原本深藏宮廷的占星術用於民間。星官們觀測天象,引導農業生產,這在古代可是非常重要的。


一系列親民措施,讓她在歷史上留下「德曼性寬仁明敏」的評價。


《三國史記》和《三國遺事》津津樂道於她的「知幾三事」。


所謂知幾,就是預見。《易·繫辭下》:



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凟,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



能夠見微識著,看出事物發展的變化徵兆,這是古人心目中智者聖賢的特徵。



第一件事


唐王牡丹


這件事發生真平王末年。唐太宗賞賜真平王一幅牡丹圖和牡丹種子。善德看見後就說:這種花雖然絕艷,但一定沒有香氣。


真平王:你又沒見過這花你咋知道哩?


善德:牡丹圖上畫了鮮花卻沒有蜜蜂蝴蝶。女子生得美貌,就一定有男人傾慕;鮮花如果芬芳,就一定有蜂蝶跟隨。所以這花一定沒有香氣。


真平王不信邪,命人種下牡丹,花開後果然沒有香氣。


《三國史記》里的這段記載,明顯體現了善德的細緻的觀察力和清晰的邏輯推理。不過到了《三國遺事》里,這件事就變得更加神奇了。


牡丹圖變成了三色牡丹圖。善德進行了植物學判斷後還進行了政治判斷:送這畫來,是唐朝皇帝在譏諷我沒駙馬,就像牡丹沒有蜂蝶呀!


《三國遺事》的作者一然和尚接著就歌頌起李世民來:送來三色牡丹,是因為唐朝皇帝預先知道新羅會出三代女王,就是善德王、真德王和真聖王,唐朝皇帝真的好英明!


這馬屁拍得,隔了千年也滋味十足啊……



第二件事


玉門池蛙


公元637年,也就是善德登基的第五年夏天。宮裡的玉門池裡有一大群蛤蟆呱呱叫。善德聽見,就對左右說:西南邊境應該有個叫女根谷,那裡一定潛入了百濟的士兵,你們趕緊去消滅!


女王的腦洞再怎麼清奇,那也是王命。將軍閼川奉命前往搜尋,果然西南邊境有個女根谷,谷里果然藏了一支百濟軍隊打算偷襲獨山城。


這隻軍隊多少人呢?五百……速度被掃蕩一空。


事後大臣宗親紛紛嘆服,問女王是怎麼判斷神準的。善德輕描淡寫:



蛤蟆眼睛鼓鼓的,就像士兵一樣。玉門者,女陰也,暗合女根谷這個地名。女為陰,士兵必然是潛伏。其色白,白是五行中屬於西方的顏色,所以埋伏一定是在西邊。男根入於女根則必死矣,所以知其易捉。



這思路一般人是真跟不上啊……


我更傾向於善德是故弄玄虛,以神乎其神的演技去提升威望,爭取人心和權力。


畢竟新羅國講究的也是王權天授。她的父親真平王一生都致力於用各種祭典和宗教儀式來鞏固王權。百姓們深信真平王祭祀時所系的玉石腰帶是上天所賜,是能守護新羅安定的三寶之一。


讓人民以為自己是神而加以尊崇,這也是古往今來許多統治者擅長的套路。當然,在演技背後,善德對軍事情報的掌握才令人細思恐極。


無論如何,這次表演顯然大獲成功。次年春天,善德拜伊思眞為舒弗邯(官職,可參國政),秋七月,拜閼川為大將軍。顯然是著手培養自己的政治勢力。


這位閼川將軍相當給力,次年高句麗打到新羅的七重城,老百姓紛紛逃入山谷。善德派他出征,大敗高句麗。當時的高句麗兵力強於新羅,能贏可見閼川的實力不俗。


更難得的是,此人忠心耿耿,一路輔佐到善德駕崩,真德繼位。真德女王臨終前還想破例把王位傳給他,被高風亮節的拒絕了。



韓劇《善德女王》給閼川將軍安排了善德忠犬的人設。


此外善德還以自己的寬厚愛護爭取到名將金庾信、真骨貴族金春秋等英才的支持。


善德十一年秋天,百濟出兵侵吞了新羅四十餘城,在攻破大耶城時,守城的都督夫妻雙雙死於亂軍,而都督妻子正是金春秋的女兒。金春秋聽聞噩耗後,悲痛欲絕,按照史書的寫法是「倚柱而立,終日不瞬,人物過前而不之省。」


後來善德準備聯合高句麗討伐百濟,金春秋請命去高句麗借兵以報怨於百濟。善德體諒他為女報仇的心情就同意了。


金春秋名氣在外,高句麗王久聞其名也想會一會他,但是借兵卻是要講條件的:先把竹嶺西北的地盤還給咱!


金春秋恃才傲物,脾氣一貫比較直:



臣奉君命乞師,大王無意救患以善鄰,但威劫行人,以要歸地,臣有死而已,不知其它。



被說成劫匪的高句麗王勃然大怒,把金春秋囚禁起來。


講道理,金春秋你這樣搞外交不是搞事么?沒借到兵還多樹一敵,既搭上自己使新羅折將,又讓高句麗知道新羅的意圖,一回頭和百濟通氣怎麼辦?簡直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有些總菊就算沒問題都要改制棄子,但有些女王就算有問題也不肯放棄部下。


善德接到密報後,命大將軍金庾信帶領死士一萬人,雄赳赳跨過漢江,來到高句麗南境,但是不打不動就那麼靜靜駐紮著。


這種我就默默看著你要拚命的架勢,連高句麗王都震住了,果然把金春秋還回來了。


看重人才,體恤下情,行事果斷並能拿捏住對方的心理,這樣的女王在與宗親斡旋時恐怕也不會輸。



第三件事


忉利天葬


善德末年,預見到自己將死,於是下令準備喪事,並指明自己的陵墓是在忉利天。


左右莫不著頭腦:忉利天不是佛經中的居須彌山頂巔的三十三天國嗎,這得上哪去找?


善德隨手一指:喏,就在狼山南邊。


後來她確實在她預見的那一天去世,但是埋葬時狼山南邊可沒有什麼忉利天。


直到十年後,善德的侄孫子金法敏繼位,在狼山女王陵墓之下興建了一座四大天王寺。新羅人民恍然大悟:四天王天是在忉利天之下的呀,善德女王的預言應驗了,不愧是聖明之主!


用唯物的眼光來看呢,金法敏的骨品其實是有問題的。


當年,善德女王倚重名將金庾信。金庾信算是真骨,但其實他的母親是新羅真骨貴族,而父親則是被新羅征服的駕洛國的將軍。


金庾信的幼妹文姬與真骨貴族金春秋相愛,未婚懷孕生下了金法敏。一說金庾信故意在蹴鞠時踏破金春秋的衣服,請他回家讓妹妹縫補衣衫。大妹妹寶姬不願意,小妹妹文姬聽從吩咐與金春秋有了肌膚之親。


總之,這門不當戶不對的兩人在善德女王(一說真德女王)的命令下完婚。後來在金庾信的大力扶持下,真骨出身的金春秋破例成為新羅國王。


金春秋的骨品已經破了傳統,更何況他的兒子金法敏是真骨+混血之後。一旦有人振臂一呼說他血統不純不配繼承王位,事情可就麻煩了。


設法使善德女王聖明的傳說成真,再提醒一下世人自己是在聖明女王庇佑下出生的繼承人,甚至自己就是命中注定要來完成聖明女王傳說的人……金法敏的套路也是相當熟練呢。


策略:師唐長技以親唐


5


相比「知幾三事」,善德最聰明的其實是她的外交策略。


在她之前,新羅國雖然已經受過漢、陳、隋、唐等數朝冊封,不過關係並不緊密,不外乎就是每隔數年的例行朝貢。


善德繼位後採取了主動與唐交好,向唐學習的路線。從登基第一年開始,就頻繁向唐朝派遣使臣,貢獻方物。稍後又派遣僧人入唐學習。


僧人慈藏本是是新羅真骨貴族,貞觀十年入唐學習佛法,受到過唐太宗的鼓勵。貞觀十七年被善德女王召喚回國,任大僧統,主理僧尼一切規猷。


貞觀十五年,唐太宗大征天下名儒為學官,鼓勵國子監教育,增築學舍千二百間,增學生滿三千二百六十員。這其中,就有善德派去的「遣唐生」,而且根據史載,唐初的外國留學生里就數新羅人最多。


有關遣唐生的選拔,善德一定曾力派眾議。在骨品森嚴的傳統下,除了選送真骨子弟,也會選送有天賦的中小貴族少年。


按照骨品制度,朝政一直把持在聖骨真骨手中,這些中小貴族出身的少年很難謀取出身,除非成為「花郎」(武士集團)。但是只要有從唐朝學成歸來,就必然有官位可享。這正是新羅打破骨品制度的第一步。


這種官派留學生的食宿由唐政府提供,而買書銀則由新羅發給。他們不只呆在國子監里學習經史子集書法算數,也有人會派去學習專門的工匠技藝,如玉生、音聲生、鍛生、鑄生、細工生等。


順便提一句,從唐學習了圍棋之後,新羅人就似乎被開啟了技能樹。到了唐玄宗年間,新羅人「多善弈棋」的名頭已經傳開了。



新羅遣唐交流復原模型


這些留學生成為文化溝通的橋樑,把唐朝興盛的政治經濟、教育制度和文化科技輸送回新羅,並潛移默化地推進著本國的發展。


十幾年後,到了真德女王的時代,都已經能像模像樣給唐朝皇帝寫五言詩了。


也正是在善德執政期間,新羅從唐朝引入茶種、瓷器、銅器工藝和雕版印刷術。並在姓氏、服飾、節令、官制等領域逐漸向唐朝靠攏。


比如」道「這一行政區域劃分制度,就是學自唐太宗的「貞觀十道」。在唐太宗之前,中國行政區按州、郡、縣劃分,唐太宗創造性地把天下劃分為十個大區,稱為「十道」,道的級別在州、縣之上,其主管官員主要負責道內的監察工作。


新羅古代只有XX城、XX村,現在依葫蘆畫瓢,也在全國劃分了若干個道。略有不同的是,唐朝面積大,道其實是數個行政區之上的一個監察區;新羅面積小,這麼划下來一個道就給幾個村長當紀檢部門很搞笑,於是索性把道當成行政區域,相當於現在的「省」,比如韓劇中常見的「全羅道」,"慶尚道"。


這一制度一直保存到今天,韓國至今仍在使用道、市、郡、區、里這樣的行政區域劃分。


與此同時,新羅人的國際形象也逐漸提升,不再是老少邊窮地區的野人了。


頻繁的朝貢讓唐朝見識了新羅的富庶與誠意。根據《唐會要》,有唐一代新羅」所屬物產,為諸蕃之最」。這都是善德女王開的好頭啊……


新羅留學生聰明好學也很加分。他們中很多人還參加了唐朝的科舉考試留下為官。在唐人眼中,『新羅號為君子之國,頗知書記,有類中華。」(《舊唐書 新羅傳》)



唐朝章懷太子墓壁畫上的來朝使節,中間寬袖紅領白袍者為新羅使節


遣唐生中還有許多真骨貴族子弟,優秀者會留下作質子,宿衛於唐。這個質子已經不僅是人質的意義了,而是一種待遇和榮耀。


唐皇也會對新羅質子常予以厚賜,或給予高官厚祿,以安其心。這些質子也充當了唐與新羅的交往紐帶。《冊府元龜》卷996載新羅質子金士信奏言云:



臣本國朝天二百餘載,常差質子,宿衛闕庭,每有天使臨藩,即充副使,轉通聖旨,下告國中。



戰事:借唐之手以制敵


6


在善德的努力下,新羅與唐的關係日漸密切起來。既然大家這麼熟了,隔壁鄰居欺負我你忍心看著不管么?


公元642年,隔壁高句麗的權臣蓋蘇文發動兵變,自稱莫離支(最高官職,似臣而實君),次年就聯合百濟猛攻新羅。善德趕緊向唐奉獻土產並求援:



高句麗百濟侵凌臣國,累遭攻襲數十城。兩國連兵,期之必取,將以今茲九月大舉,下{臣}國杜{社稷}必不獲全,謹遣陪臣歸命大國,願乞偏師,以存救援。



唐朝與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家都有外交關係,身為天朝大國自然不好貿然出兵。


李世民打了個官腔:「你老是被那兩家欺負我看著也很心疼啊,所以經常派使臣調停你們三家的恩怨。他們現在來者不善,你家有什麼對策么?」


使臣很老實:「我家女王沒辦法了才來抱您大腿呀。」


李世民表示,現在我給你三條路選:


*要麼我現在派點人過去教訓下那兩家,讓他們退兵。不過等我一撤,他們多半又回來侵擾,反反覆復,「四國俱擾,於爾未安」,此為一策。


*要麼我給你幾千件大唐的軍服,朱旗,等他們打來你們就cosplay,他們以為是我天朝大軍自然就會嚇退,此為二策。


*要麼來個釜底抽薪,你們新羅以婦人為主,所以才會被鄰國輕視,不如我派個宗室子弟給你們當國主,陪嫁就是一支大軍,從此保你們安寧,此為三策。


顯然這三條路都不是正經路,李世民可能也只是想摸摸新羅的底牌。


這時候如果換成爆脾氣的金春秋,來個你可以侮辱我但是不能侮辱我女王,也許事就成了。


然而這個使臣膽小,唯唯諾諾卻說不出話來。李世民嘆其庸鄙,非乞師告急之才。


消息傳回來,新羅朝廷由此分裂為親唐派和反唐派。反唐派堅決擁護女王,代表是大將金庾信、閼川。親唐派覺得唐帝說得對哇,女人當家總是不行的,要不然……


所以這並非親唐或反唐,不過是一直以來不服女王當政,甚至控制女王失敗的宗親貴族勢力在借題發揮。


證據就是反唐派擁護的女王繼續親唐,堅持自己的外交方針,即使被李世民那樣輕慢她也不以為侮,次年正月繼續派人赴唐送土產。


於是唐太宗派司農丞相里玄奬齎璽書去調停。古代車馬慢,等相里先生到平壤時,蓋蘇文已經攻破新羅兩座城了。相里先生趕緊傳達聖意:



新羅委命國家,朝貢不闕,爾與百濟,宜卽退兵。若更攻之,明年當出師擊爾國矣。



蓋蘇文不聽:高句麗和新羅怨隙已久。當年隋朝打我們的時候,新羅趁亂吞了我們的地盤五百里,它要是不還地,我就不退兵!


相里先生勸不過,回來就稟告李世民:蓋蘇文弒其君,賊其大臣,殘虐其民,今又違我詔命,侵暴鄰國,不可以不討。


諫議大夫褚遂良阻攔:陛下沒必要渡海遠征小夷啊,萬一出個啥事那不是自損威望么?


名將李世勣卻說:當年陛下要親征薛延陀,魏徵攔住了,至今薛延陀還在為患。如果當初打了,現在北邊可就太平了。


李世民表示:對哇!我對薛延陀的事也挺後悔,我心裡苦忍著不說還不是怕打擊你們獻言建策的積極性?


其實,對唐朝而言,蓋蘇文政變後高句麗對外政策也有所改變,北連靺鞨,南連百濟、倭國,儼然是要搞大事的趨勢。


若讓高句麗吞掉新羅,控制朝鮮半島,必然會成為唐朝的大患,自然是要趁早剷除,唐對高句麗的戰事就這麼拍板了。



唐征高句麗路線圖


九月蓋蘇文派使臣朝貢,被李世民拒收,順便把使臣扣了。


十一月,以張亮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帥兵四萬,戰艦五百艘由海路前往平壤,李世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帥騎兵步兵六萬人前往遼東,海陸並進擊高麗。並要求新羅、百濟、奚、契丹分路發兵。


善德當然積極配合,順便還命金庾信領兵伐百濟,拿下七城。


公元645年三月,唐太宗親自率領大軍自洛陽北上討伐高句麗,長孫無忌、岑文本、楊師道等大臣隨行


皇太子李治被安置在定州鎮守,高士廉、劉洎、馬周、張行成、高季輔等人共掌機務,輔佐皇太子監國。(真是全明星陣容啊……)


可惜岑文本太過兢兢業業,一路上管理軍用物資、器材、文件,操勞過度倒在了出征的路上。這似乎是個不幸的預兆。


今天我們知道,這是大唐第一次征伐高句麗。大軍會在安市受阻,並因為寒冷的天氣和薛延陀入侵而被迫返回。此後唐太宗還會調兵遣將發動第二次和第三次征伐,但都未能成功。


這一切,善德不會知道。


功績:三國統一的奠基者


7


唐軍出征後,善德滿懷信心發兵三萬傾力支持唐軍。於是百濟趁虛而入,偷襲新羅連取西境七城。


這對新羅和善德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因為舉國兵力已經押在另一條陣線上了,現在想要收復失地很難。


有難局,必然就有責難。等到冬天,唐軍在安市被困。新羅國內也出現了政局的變化。


十一月,善德拜毗曇為上大等。上大等是最高級的官職,有召開和主持貴族最高合議機關「和白會議」的權力。


對善德而言,這很可能是一次政治角力的讓步。因為正是這位大上等,在兩個月後聯合真骨貴族廉宗,發動了一場政變,史稱「毗曇之亂」。叛亂的口號是:「女王不能善理。」


想來唐軍的失敗和新羅邊境的淪喪讓他們有了不少支持者:女王不能自己領兵打仗,也不能威懾四邊,抱個唐朝大腿押上了三萬士兵,結果一敗塗地……


毗曇的叛軍佔領了明活山城,準備攻打王城。好在大將金庾信是擁護女王的,他鎮守王城與叛軍對峙。


某夜,一顆流星墜入王城。毗曇放出流言:天星墜落,這是女王要掛啊!


人心惶惶間,金庾信命人製作人偶綁在風箏上點燃後放上天空,造成了星辰重返九天的假象,重振了士氣和民心。


然而人力豈能回天?


叛亂持續到第八日,善德薨逝。


史書上沒有記載她的死因,是否因為叛軍襲擊或是身邊人的謀害已不可知。


第十天,叛亂終於平定。領頭的毗曇被誅九族,另連坐者有三十人。



韓劇居然讓善德和毗曇(左1)成為一對悲劇戀人,女王的棺材板和金庾信(右1)的劍恐怕按不住了……


隨後金庾信與金春秋力擁善德的堂妹金勝曼繼位,是為真德女王。


真德和其後的歷代新羅王金春秋、金法敏等一直繼續貫徹善德的內外路線。(狡猾如金法敏,偷偷侵吞了唐朝佔領的百濟故地後也趕緊請罪,自稱願永為蕃屬。唐高宗本來也瞧不上東北那點地,大手一揮也就算了。)


而善德發掘提攜的將才金庾信、金春秋,閼川在統一朝鮮半島的戰爭中更是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公元655年,高句麗和百濟聯手再侵新羅,唐朝直接派蘇定方攻打高句麗以保護新羅。


公元659年,新羅向唐乞兵。


公元660年,唐軍在新羅的配合下滅百濟。


公元668年,唐軍在新羅的配合下滅高句麗。



戰後的朝鮮半島疆域圖


公元675年,新羅統一朝鮮半島,三國分裂的局面結束。新羅的經濟文化得以迅速發展,作為東北小夷的國際地位也有所提高。


到了唐玄宗時,新羅聖德王死時,唐玄宗遣左贊善大夫邢璹攝鴻臚少卿往新羅弔祭,並冊立其子承慶襲父開府儀同三司、新羅王。將進發,上制詩序,太子以下及百僚咸賦詩以送之……


中晚唐時甚至成了慣例,每逢新羅王薨逝,必遣使來華告哀,唐朝皇帝則為之輟朝舉哀,並遣使持節齎詔書往新羅弔慰,追贈故王官爵,賻贈錦彩等物。


公元896年,新羅使臣和渤海王子大封裔先後至唐朝拜。按照慣例,朝會座次上新羅在前,渤海在後。


但這次渤海來的是王子呀,王子表示現在我們渤海強盛,新羅弱小,理當換個排位了。新羅使臣據理力爭:新羅是大唐舊蕃,曾為天朝立過功……雙方相持不下,最後還是唐昭宗本人裁決:新羅使臣仍居上位。


儘管史學家叨逼叨說「新羅扶起女子,處之王位,誠亂世之事。國之不亡,幸也。『書』云:"牝雞之晨。""其可不為之戒哉?」


但是誰也無法抹殺一個事實:善德在位只有十六年,其影響卻長達兩個世紀。


她一手興建的瞻星台、芬皇寺、皇龍寺被作為國寶保護至今,其中皇龍寺九層木塔被奉為庇佑國泰民安的「新羅三寶」之一。


相形之下,監牢里的朴槿惠阿姨到底差了什麼呢?可能,是運數。


昔年李氏朝鮮亡於日本,南社詩人古直有詩《哀朝鮮》:「女蘿附松柏,妄謂可始終。」


無論斗轉星移,套路更新,所有依附外力無法自憑的選擇,都註定需要更多好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宴 的精彩文章:

劉備在徐州為何眾叛親離,幹得還不如陶謙?
文史宴:官渡之戰後袁紹依然強於曹操,為何仍會土崩瓦解?

TAG:文史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