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真正高情商的人,都是怎麼溝通的

真正高情商的人,都是怎麼溝通的

帶你讀完52本書

2000萬閱讀愛好者關注

回復【早安】領取你今天的早安日簽

文 | 司令同學 · 主播 | 阿成

親愛的書友,大家好,今天我們將一起繼續共讀《獨立思考》這本書中第七章,頁數是172頁至第192頁。

上一章的內容中,我們介紹了構建一項論證所需要完成的步驟方法,那麼緊接著我們就要講不同用途、不同類型的論據如何進行概括、歸納和演繹的過程。

歸納論證和演繹論證有什麼不同?

概括論證和我們的生活有多少關聯?

類比論證有哪些用處?

聽了今天分享,這些問題你都能夠得到答案。

佛經里的一則寓言講到,幾個盲人來到一頭大象前。

其中一個盲人摸摸大象的鼻子說「大象像一條蛇」,另外一個盲人反對他說:「大象應該像樹榦」,原來是他抱住了大象的腿。

「胡說八道」,第三個盲人馬上打斷了他們的發言,只見他一邊摸著大象的尾巴一邊說:「大象應該是一條繩子的形狀。」

用「盲人摸象」的故事介紹論證過程中歸納論證再合適不過了,歸納論證的結論是從前提推斷出來的,只能表示事物的強弱,不能代表真假。

我們幾乎每天都在使用歸納論證進行推理,因為生活中總是會不斷地遇到不熟悉的情境,我們也就需要根據已掌握的知識和經驗進行推斷。

還有一種論證方法,它的結論必然是從前提中推斷出來的,如果前提為真,那麼推理過程有效,結論就一定為真。

這種歸納論證完全相反的論證,我們叫它演繹論證。

在科學研究的領域中,科學家們為了保證研究的結論一定正確,會摒棄上述兩種論證方法而採用概括論證。

簡單地來講就是以總體的一個樣本為基礎,大量地進行民意調查、普通調查和抽樣調查的方法進行論證,為的就是更好地推廣這個應用最終得到的理論。

概括論證一般隸屬於相關的機構,很少是個人行為,聽起和我們的人口普查有很多相似之處。

而且由於調查的對象數量過多,不同的被訪者理解措辭的時候也難免會出現偏差,這時候就需要調查者和受訪者之間進行一個雙向的博弈。

作為調查者,想要獲得確切的結論,設置問題的時候就要盡量做到簡單易懂,而且只涉及一個主題。

舉個例子,如果你想調查的內容是「00後的文化喜好」,那你設置的題目中就不能出現具體的文化載體。

一上來我們就問:「在視頻播放平台發彈幕,是00後的文化喜好嗎?」那你必然會得到肯定的答案。

同理作為受訪者,要在調查的過程中事先想好自己的觀點,只有這樣才能不受措辭誘導,做出誤判。

一旦調查問卷中暗藏指向性,那麼你的回答很有可能被引入到非公平性的新聞報道中,成為失實報道的養分。

在所有的論證方法中,概括論證和歸納論證之間的關係最為密切。

上面我們提到歸納論證的結論是從前提推斷出來的,概括論證的前提就是以正確為主,歸納論證只能表示事物的強弱,那麼概括論證得來的大量數據剛好可以增加歸納論證的強度。

前提一定正確、樣本量足夠大,樣本的更新及時,都讓概括論證成為了歸納論證最堅實的後盾。

樣本數量大的情況下就很容易出現結論雷同的情況,這個時候,我們可以使用類比的方法來區分兩種或者兩種以上事物之間的不同點。

類比論證主要應用在法律、政治、軍事等嚴肅的領域。

科學家會以人類和其他生物之間的相似性為基礎,通過大量的在小白鼠和其他動物身上做實驗,提出人類在藥物和某種刺激的作用下會出現的表現假設。

天文學家則以星系中的其他星球與地球之間的相似性作為基礎,對這些星球的特徵做出預測。

在法律領域中,我們也會常常看到法庭在做出判斷之前會參考以前的相似案件,進一步完善審判的流程。

運用類比我們也可以對其他人的論證提出反駁的意見。

你可以針對類比中的錯誤提出一項新的類比進行回應,也可以通過類比對論證過程進行延伸,從而發現更多不準確和不恰當的結論,並對這些結論提出不同的見解。

類比論證通常都具有很強的說服力,說服力的強弱取決於參與比較的兩個事物之間的相似點和相異點的類型和程度。

切記,基於類比的論證並不能提供確鑿的證據,僅僅是提供了具有不同說服力的論證。

#有書君說#

To 全體書友:

從今年年初開始,我們團隊著手做了這樣一件事,就是全面升級有書共讀+小程序,經過了59天的精心打磨,從內容、功能、體驗上做了全面升級,現在有書共讀+3.0版本終於能和你見面了,期待你的使用與反饋~

與此同時,【早讀】和【晚讀】的內容自5月13日後也將不在【有書公眾號】內推送,所有共讀內容將全部遷移至【有書共讀+】小程序內展示。請書友們及時關注該小程序,以免錯過共讀內容!請書友們及時關注該小程序,以免錯過共讀內容!請書友們及時關注該小程序,以免錯過共讀內容!感謝您一直以來的支持。

—— 有書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 的精彩文章:

人性圖,別不好意思看
你的格局,決定你的行為

TAG: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