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養生,重在養心,四大法寶,牢記在心
立夏時節,雖說天氣逐漸炎熱,溫度明顯升高,但此時早晚仍比較涼,日夜溫差仍較大,早晚要適當添衣。
安徽省中醫院急診內科醫生汪四海提醒,中醫認為,「夏屬火,其性熱,通於心,主長養,暑邪當令」,「心主神明」,是指心在五行中屬火,主管人的精神活動,火熱之邪最容易損傷心,常導致心病,如有心神不安、心悸失眠、頭昏目眩、煩躁不安等癥狀,所以夏季宜注重「養心」。夏季養生,重在養心,四大法寶,分享如下:
第一,心靜自然涼
立夏後,天氣逐漸炎熱,人們易感到煩躁不安,因此立夏養生注重「心靜自然涼」,要做到「戒怒戒躁」,切忌大喜大怒,要保持精神安靜,情志開懷,心情舒暢,安閑自樂。還可多做偏靜的文體活動,如繪畫、釣魚、書法、下棋、種花等。嵇康《養生論》認為夏季炎熱,「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災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強調了夏季養生之精神調養原則—「心靜自然涼」。
第二,宜睡子午覺
進入立夏後,晝長夜短更明顯,此時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睡眠方面也應相對晚睡早起,以接受天地的清明之氣,特別應注意睡好「子午覺」,尤其要適當午睡,以保證飽滿的精神狀態以及充足的體力。按照中醫養生的觀念,睡眠與醒寤是陰陽交替的結果。陰氣盛則入眠,陽氣旺則醒來,所以《黃帝內經》說 「:陽氣盡則卧,陰氣盡則寤」。子時是晚11時至凌晨1時,此時陰氣最盛,陽氣衰弱;午時是中午11時至下午1時,此時陽氣最盛,陰氣衰弱。從中醫的角度來說,子時和午時都是陰陽交替之時,也是人體經氣「合陰」及「合陽」的時候,有利於養陰及養陽,在這兩個時間段熟睡對人體有好處。尤其子時,是一天中陰氣最重的時候,這個時候休息,最能養陰,睡眠效果最好,而且睡眠質量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子時也是中醫的經脈運行到肝、膽的時間,此養肝的時間應該熟睡。如果因熬夜而錯過了這個時間的睡眠,肝膽就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表現為皮膚粗糙、黑斑、面色發黃等。午時「合陽」時間則要小寐,即使不能夠睡覺,也應「入靜」,使身體得以平衡過渡。睡子午覺還有幾個注意事項 :天氣再熱也要在肚子上蓋點東西;不要在風口的地方休息,有空調的房間,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睡前最好不要吃太油膩的東西,也不要吃得太飽,否則,會增加血液的黏稠度,加重心血管病變。
第三,運動宜早晚
立夏後,隨著氣溫升高,人們容易出汗,「汗」為心之液,立夏時節要注意不可過度出汗,若運動過激,可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傷陰氣,也宜損陽氣。立夏時節,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涼爽時進行,運動不要過於劇烈,可選擇相對平和的運動,如太極拳、太極劍、散步、慢跑、廣播操等。
在運動鍛煉過程中,出汗過多時,可適當飲用淡鹽開水或綠豆鹽水湯,切不可飲用大量涼開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沖頭、淋浴,否則會引起寒濕痹證、黃汗等多種疾病。
第四,食宜酸苦咸
飲食調養,有夏時心火當令,心火過旺則克肺金之說,故《金匱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說法。根據五行(夏為火)、五成(夏為長)、五臟(夏屬心)、五味(夏宜苦)的相互關係,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氣而能制肺氣。夏季又是多汗的季節,出汗多,則鹽分損失也多,若心肌缺鹽,心臟搏動就會出現失常。中醫認為此時宜多食酸味,以固其表,多食鹹味以補心。故夏季飲食上最宜多食酸苦咸,如西紅柿、苦瓜、苦菊、生菜、萵筍、百合、紫菜、海帶等。
從陰陽學角度分析,夏月伏陰在內,飲食不可過寒,如《頤身集》曰:「夏季心旺腎衰,雖大熱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涼粉、冷粥。飽腹受寒,必起霍亂。」心旺腎衰,即外熱內寒之意,因其外熱內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則猶可,貪多定會寒傷脾胃,令人吐瀉。西瓜、綠豆湯、烏梅小豆湯,雖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凍食之。
GIF
※夏季想穿上好看的衣服,女生需要用4個減肥方法,分分鐘瘦下來!
※美酒+甜食讓你夏季嗨翻天
TAG:夏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