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汗的廚子不簡單:不想當大臣的廚子不是好侍衛

大汗的廚子不簡單:不想當大臣的廚子不是好侍衛

在古代宮廷影視劇中,我們時常見到御廚們烹制的各種令人垂涎欲滴的珍饈美味,鮑魚燴珍珠、魚肚煨火腿、鮮蘑菜心、牛乳菱粉香糕……小心翼翼傳膳、試膳、侍奉在側的宦官宮女們也是觀眾們熟悉的「故事背景牆」。

影視劇《甄嬛傳》中的宮廷美食

國曆君之前專門講過古代御廚的歷史(時代 | 在古代,御廚能經常見到皇上嗎?),今天,我們來講講影視作品中鮮有涉及的元代宮廷廚師,他們又是如何工作的?

元代御廚「寶兒赤」和他的所屬單位——怯薛

在元代宮廷的御廚有個特殊名號,他們被叫作——寶兒赤(漢語又可譯作保兀兒赤、博兒赤),意為廚子、膳夫。

元代寶兒赤與歷代中原王朝的御廚不同。這種不同首先體現在其所屬的「工作單位」上。寶兒赤,是蒙古貴族「怯薛」的一種;怯薛,是蒙古語keig的對音,意為「輪番值宿守衛」;怯薛是古代草原社會的產物,由游牧主個人的「伴當」演變而來。

伴當、怯薛組織、寶兒赤關係示意圖

在草原游牧文化中,伴當是游牧主的個人私屬,但二者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單純的物化性質。主君會給予伴當以保護和生活資料,伴當則為主君擔任衛士,操持家務,或是統御隊伍。信任和忠誠是二者關係的重要基礎,既有主僕屬性,又有人情味兒。

早在統一蒙古草原前,成吉思汗就將身邊的伴當們組成了親兵衛隊,1206年,成吉思汗即位後,將這支護衛隊擴展成了由貴族、大將等功勛子弟構成的萬人怯薛隊伍。這一萬人被分為四隊,稱為四怯薛,輪番入值,每番工作三晝夜。四怯薛分別由成吉思汗最信任的「開國夥伴」——博爾忽、博爾術、木華黎、赤老溫擔任隊長。

博爾忽雕像

怯薛組織延續了伴當的基本職務,兼有帝王的宿衛、皇室的家務幹部、質子營、貴族子弟的訓練學校,以及行政差遣等多種功能。在工作中,根據距離帝王遠近的分為「近侍」和「宿衛」兩大類。近侍執役內廷,主要負責家務方面,寶兒赤——廚子就是其中之一。

當然除了寶兒赤外,還有各種「赤」,如速古兒赤(管理冠服)、火兒赤(佩弓箭者)、火你赤(牧羊人)、帖麥赤(牧駱駝人)、昔寶赤(鷹人)、荅剌赤(司酒)、虎兒赤(奏樂者)等等十幾種,涉及皇室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正因為由怯薛負責處理皇室家務,所以元宮廷中並未有大量宦官。)

【元】劉貫道《元世祖出獵圖》,其中的怯薛侍從形象

更為重要的一點是:怯薛,是元代王室家務與國家行政的合一性組織。也就是說怯薛成員的身份具有雙重性,他們既要作為內侍,操勞皇室家務活;又可出仕,擔任政治機構中的重要官員。在元代政治中,怯薛組織可以說是官僚統治階層的核心部分,是一種超乎中原漢地傳統官僚組織之上的存在。

當然也是一條當官的捷徑,稱為特選(在元代被稱為「別里哥選」),與由科舉、吏員入仕的常選相區別。怯薛在仕途中的優越性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升職快,皇帝直接指派,無須經過常選考核。二是當大官,元代的高級官員,特別是中書省(中央行政部)、樞密院(軍事部)、御史台(司法部)和各行省(地方行政部)的主要官員,大多出身於此,貴盛之極。所以,擠破腦袋進入怯薛組織,是大家嚮往的事。

寶兒赤——作為廚師的烹飪基本功

各種怯薛服務人員各司其職,寶兒赤主要負責「親烹飪以奉上飲食」,認真細緻地製作各色菜肴。

元代隨著各民族的交流往來日益密切,各民族飲食文化也相互影響,宮廷御膳得以迅速發展。食材愈加豐富,米穀、肉食、蔬菜、果品、茶飲、香料繁多。烹飪技術愈加考究,御廚往往融合蒙、漢、回等多種技藝。同時還講究膳食的保健功效,御膳呈現出多元、奢華等特點。

《飲膳正要》,由元代宮廷飲膳太醫忽思慧所著,是「我國第一部營養飲食醫學專著」

肉食製作是寶兒赤擅長的領域。元代宮廷飲食的肉類以羊肉為主,皇帝每日用羊五隻。不少元詩中也記載了寶兒赤製作肉食的場景,「駝羹出御廚」「保兒赤割肉」,想必也是肉鮮味美的精緻菜品。元代統治者重視宴饗,宴會中食物種類豐富、奢華,光是以羊肉為主要食材的菜品就多達幾十種,其中又以「迤北八珍席」為重,元代的八珍席包括:

醍醐tí hú:精製乳酪類

麆沆zhù hàng:馬乳酪類(另一種說法:獐的幼羔)

野駝蹄:燒扒駝蹄或調製蹄羹

鹿唇:燒扒鹿唇等

駝乳糜:駝奶肉米粥

天鵝炙:燒天鵝肉,據說烹調方法類似今日的北京烤鴨

紫玉漿:羊奶等

玄玉漿:馬奶等

此種規模的珍饈美饌想必不會比現在的大師傅們手藝差。隨著漕運的發展,南糧北運,穀物稻黍也已成為了帝王飲食中不可缺少的主食,「御廚先飯進黃粱」,除了煮黃米飯吃,宮中還有河西米湯粥、羊骨粥、枸杞羊腎粥等等幾十種。麵食的種類更加豐富,麵條、饅頭(有餡料)、蒸餅、扁食、包子應有盡有,還十分講究擺盤造型,堪稱元代版「只有想不到,沒有吃不到」。

菜肴烤全羊

在煮飯過程中,寶兒赤要「以絹覆口」,帶著「絹口罩」目的是防止氣息、唾液等污染食物,可見當時的食品安全意識非常超前。

當然御廚也是一份辛苦的差事,例如契丹人石抹家族世代管理皇家膳食。早些時,石抹曷魯侍奉在成吉思汗身側,後來被成吉思汗的小兒子拖雷(忽必烈的父親)選中要了去。曷魯隨拖雷西征,在路上斷了水,曷魯就清晨起來收集草上的霜和露水,煮羹湯進呈。拖雷得知後十分感動,賞賜給他許多金帛,作為大廚辛勤工作的「年終獎」。

石抹曷魯的孫輩石抹明裡繼承了祖父衣缽,在中統年間,被忽必烈派去負責太子真金(忽必烈的嫡長子,在即位前病逝,終年43歲)的膳食,明裡的御廚事業乾的也是風生水起,屢次得到嘉獎、晉陞。

孛兒只斤·拖雷(1193—1232年),成吉思汗第四子,忽必烈的父親。1232年率軍擊敗金軍,在回軍途中病逝

在皇帝正式進餐之前,寶兒赤還要「先行試膳」,嘗嘗味道是否可口,試試食物是否安全無毒。出生在印度的伽乃氏鐵哥,深受皇室信任,被任命掌管御膳,忽必烈曾對鐵哥說:「今卿典朕膳,凡飲食湯藥,宜先嘗之。

此外在祭祀典禮和宮廷賜食中,寶兒赤的工作也是重要環節。元朝國俗規定太廟祭祀時,蒙古寶兒赤要先烹牲煮食,然後跪下割奠牲的肉(野豕、鹿、羊以及其他野生禽獸)放在太僕卿奉侍的朱漆供盤上,再進行其他後續環節。皇帝賜食就更是如此了,元詩有「銀瓮春分官寺酒,玉杯香賜御廚羹。小臣涓滴皆君賜,惟有丹心答聖明」之語,御膳香羹的恩賜體現了帝王對臣下的體恤和照料,對於臣子來講是莫大榮耀,賜食成為維繫、加強君臣關係的好方法。

元代詩人薩都剌作詩《賜恩榮宴》

廚子也需要參與政治決策

鑒於御廚掌握的特殊技藝和這項工作的近侍特性,寶兒赤的選任歷來備受重視。

首先在家事工作專業水平的高要求下,像從事御廚、騸馬者這類工作的人員往往是家族世襲式,因為家傳的手藝最為可靠貼心,出色的烹飪水平是帝王飲食安適的保障。當然選任寶兒赤也特別看重人員的忠誠品質和篤慎態度。元朝國制之一就是「內膳為近臣,非篤敬素著者不得為」,所以出任寶兒赤的又往往是皇帝最為信任的重臣家族的後裔成員,與皇帝個人關係極為密切。

因此,寶兒赤往往與其侍奉的帝王結下深厚的個人關係,在他的所屬單位——「怯薛」中也享有較高地位,進而在政治中享有特權,這一優勢在寶兒赤中較為普遍。

比如他們經常被允許在省、院、台部大臣御前奏事時進行陪奏,並參與政治決策。史料記載的「御前奏聞」事例中,作為御廚的寶兒赤、掌管衣服的速古兒赤、作為翻譯員的怯里馬赤等怯薛執事均頻頻現身。

陪奏時,怯薛執事官的實際作用也並不限於原有的職事,而重在臨朝聽政。輔佐皇帝掌握更多的信息,幫助君主裁決機密政務,軍事、政治、財政、刑法,各個方面無不涉及。而且以近侍的身份出現在聞奏場合,在大汗及旁人心中,他們也是與一般出身的省院台大臣有別的「體己近臣」。以寶兒赤等為代表的怯薛進行御前陪奏的情況貫穿元代,成為了元制慣例。

現代復原的怯薛形象圖

御前宣讀聖旨

除了直接以內侍身份參與朝政外,外調為中央機構官員也是普遍現象。外調出任時,寶兒赤們比來自普通官員家庭的其他怯薛品階高出不少,他們初次任官的品階多集中在從四品至從五品之間,到最後退休時多能躋身到正一品至正三品的行列。

我們來看兩個具體實例。

比如元代畏吾兒人八丹,早期是忽必烈的御廚,後來除了做飯外還領兵南征北戰,多次平定西北叛亂。外調時,被任命為隆興府達魯花赤,隆興府在今江西南昌附近地區;達魯花赤是元朝地方行政系統中最大的監治長官,位高權重,官居正四品。後來,八丹又晉陞為中書右丞,官居正二品。

大元三都展——元代將軍俑

蒙古人月赤察兒就更不用說了,作為前文提及的「開國四傑」博爾忽的曾孫,家勢背景極為深厚。至元元年(1264),才16歲的月赤察兒就被忽必烈召見任命為寶兒赤。其他儒臣為皇帝講書時,月赤察兒還被允許留在身邊旁聽學習。30歲出頭又被任命為宣徽使,全面掌管內廷飲膳、宗王的賞賜和部民發差等事,後來又掌握軍權負責樞密院事。元成宗鐵穆耳即位後加封他為太保、太師,還被封為淇陽王,成為元朝第一個生前就獲得王封的異姓大臣,足見其權位之重。

可見,元代御廚的工作可不是我們想像的「烤烤羊肉、煮煮奶茶」那樣簡單,甚至可以說是歷朝歷代御廚中,工作最為辛苦繁雜的。

從入職條件上來講,寶兒赤既要擁有出色的烹飪技藝,又要符合是忠誠的怯薛成員的條件。在日常工作中,他們不僅要為帝王、宗親,以及宴會、祭祀典禮提供精美膳食、保證食品安全,還要參加政治決策,出任高階官員,參與到國家軍政中去。當然從廚子到省官的身份轉變,也確實超乎了現代人的想像範圍,不過這恰好是對「不想當大臣的廚子不是好侍衛」這句調侃的充分闡釋。

參考文獻:

李治安:《元代「常朝」與御前奏聞考辨》,《歷史研究》,2002年

劉曉:《元代怯薛輪值新論》,《中國社會科學》,2008年

方齡貴:《元明戲曲中的蒙古語》,雲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元朝 的精彩文章:

清朝為何比元朝長命,道理其實很簡單
北京古墓出土一磚塊,記載的歷史讓韓國人不安,卻承認元朝統治過

TAG:元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