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佛學的真相,你真的清楚嗎?

關於佛學的真相,你真的清楚嗎?

公元前6世紀左右,當時印度國內幾百個小國林立,戰亂頻仍,社會秩序崩潰,又攤上波斯人入侵,所以出現無數的流民,後來都被驅逐到樹林子里,成了林居人。這些林居人逐漸形成一種與當時印度主流教派婆羅門對立的文化思潮:沙門。這群沙門諸教中,有幾個比較出名的網紅,比如沙門六師和釋迦摩尼。佛教最初的基本教義就是從反對婆羅門而來的,婆羅門教說什麼,佛教就唱什麼反調,比如婆羅門提創世說,佛教就提「緣起說」;婆羅門提「種姓制度」,佛教就說「眾生平等」;婆羅門說「梵我合一」,佛教就說「諸法無我」;婆羅門說「祭祀萬能」,佛教就說「寂靜涅槃」。

這些佛教徒們雖然軍事能力弱,但是打嘴巴杖的功夫是還可以的。只可惜這都只是在別人的框架下拿別人的東西反對別人,卻沒有真正屬於自己的文化。當然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為當時的釋迦摩尼本人的文化水平其實非常有限(儘管是個王子,只是他那個國家是屬於那種小得不能再小,貧窮又落後的附屬國而已)。所以釋迦摩尼本人生前是沒有留下任何著作的,另外其後的弟子和統治者組織僧眾主導編寫的經書,文化水平也並不高,有興趣的不妨去讀一讀《阿含經》這類的原始佛教經書。《阿含經》的中國譯本又叫《四十二章經》,各位不要被《鹿鼎記》小說裡面的描繪誤導了,聽聽《朱子語類》中的朱熹是怎麼說的:「釋氏書其初只有《四十二章經》,所言甚鄙俚。後來日添月益,皆是中華文士相助撰集。」

佛教在印度成為主流的時間並不長,後來佛教逐步傳到西藏、漢地和東南亞,形成了藏傳佛教、漢傳佛教和南傳佛教,各自教義都有所不同。佛教雖然自身沒文化,但是非常擅長拿來主義,到哪裡都可以把當地的文化拿來拼拼湊湊後,包裝成自己的東西。現在中國的佛教就是拼湊了中國的道家、儒家,甚至是佛教內部其它教派思想的大雜燴。

雖然經過中國歷代一些非主流文人不斷粉飾、修補其基本教義,可是由於缺乏一個優秀的系統架構師,其基本教義相互矛盾之處仍然非常多。不過話又說回來,基於死後世界,不是基於現實來解決現實問題而建立起來的教義,怎可能完善得了?

佛教徒們口口聲聲說「我佛慈悲」和「佛心是寬容」,可是他們最擅長的就是用「保佑」和「詛咒」來利誘和恐嚇人,他們對於謗佛之人什麼惡毒的詛咒都能說的出來,實際最小心眼的就是這些人!

佛教徒們口口聲聲說要淡化功名利祿,可是最喜歡傍大人物的就是這些人,勸人捐功德得福報,功德箱里塞得再滿也不嫌多,還要去開展「開光」「算命」「超度」之類的小業務,更有甚者都開公司集團化經營了!

佛教徒們口口聲聲說找到了苦、集、滅、道這個「四諦」真理,然後開出了戒、定、慧、精進、容忍這」五德」藥方,可無論怎麼看這些所謂真理,都是厭世悲觀的思想,每一個藥方都是消極應對之法,對解決現實社會發生的事情沒有一點價值和意義。

看看印度,幾千年來被地球上幾乎所有強大文明(除了中國)都蹂躪過,文明被中斷了無數次,所以到現在都還是那麼貧窮落後,文盲愚民比比皆是。為什麼他們那麼大個卻一直都這麼弱?根源還是印度的文化基因有問題!根植於這樣文化基因而成長起來的佛教,文化消極避世也就能夠被理解了。與此相反,真正的中國正統文化是激勵人們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

佛教徒們口口聲聲說有「西方極樂世界」和「地獄」,他們說這些話的時候死過嗎?描繪得有模有樣,好像真的去西方極樂世界和地獄「到此一游」過似的。西方極樂世界那麼好,幹嘛佛棍們自己不主動爭取早點去?

佛教徒們口口聲聲說「不爭」,可最喜歡爭的就是這些人,把非它教派都污衊為外道!誰要是在佛教信徒面前否認佛教,就是斷人「慧命」,並且認定斷人「慧命」比斷人「身命」還更罪大惡極。其實這個也容易理解,佛棍們哪裡會管信徒的生死,但是真的很擔心沒人信佛,因為如果都沒人信佛了,他們還怎麼騙吃騙喝?

如果有興趣繼續了解佛教底細的,各位可以去讀讀中國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寫的《諫迎佛骨表》和《與孟尚書書》,了解下他是怎麼看待佛教的。

很多人會說,佛教還是有挺多好的方面的呀,不能就這麼否定它吧?就算有不好的地方,我們不是可以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嗎?我就這麼打個比方吧,如果你清楚的知道你面前擺放的是一個包著餿餡的餃子,你會不會去吃?或者你會不會覺得餃子皮真的很不錯,然後只吃餃子皮,單獨把餿餡挑出來丟掉?那麼喜歡吃餃子,去買個新鮮乾淨的餃子不就得了嗎?另外沾上餿餡的餃子皮還能是乾淨的餃子皮嗎?

所謂中國佛學,就是披著中國文化的外衣,裡面卻是一隻印度猴罷了。只可惜弄髒了中國文化這件衣服,這也是現在跟很多國人一提傳統文化就避而讓之的原因之一。現在,是該揭開這隻猴子的外衣,還中國文化一個清白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弘道院 的精彩文章:

TAG:弘道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