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會道歉的孩子,運氣不會差

會道歉的孩子,運氣不會差

作者:一木(爸媽精讀主筆)


01

我不怕你犯錯,只擔心你不認錯

前幾天刷微博,看到這樣一個視頻:

小女孩犯錯被家長批評,哭著跑回自己的房間,「砰」的一聲關上房門。

看到孩子的反應,家長跟了過來,問她為什麼要這樣。女孩一臉不服氣,沖媽媽吼:「我想自己靜一靜,關門又怎麼樣?」

媽媽知道,孩子是因為剛才的事發脾氣,就問她,你自己覺得,你今天是對還是錯?

孩子的回答讓我超驚訝,她用一種比她媽還強硬的語氣說:「錯的啊,那又怎麼樣!」

這種態度讓媽媽愣了一下,不過她還是一字一句地告訴孩子:

你回來的時候我是不是好好問你的?沒有吵你,也沒有說你,你就開始哭;後來讓你伸手出來接受教訓,你反倒比我還凶。

孩子聽到這裡,很不客氣地說:「那又怎麼啦,有問題嗎?」

絲毫沒有感到羞愧,孩子還在繼續大喊:「我已經認錯了,你想怎麼樣!我已經接受教訓了,那又怎麼樣!我想自己靜一靜,請你出去!」

整個對話過程,孩子都在撕心裂肺的吼叫,好像她才是受害者,並不該道歉。

最後,媽媽讓孩子靜一靜,等靜完了,寫個檢討,承認錯誤,如果覺得委屈,可以把自己想法寫在紙上給媽媽看。

事情發展到這裡,小女孩仍舊是手一揮,一副毫不認錯的樣子:「我不寫,反正我已經在口頭上認了『對、不、起』這三個字。」說完躺在床上,背對著父母,理都不再理。

視頻下面有網友評論,說這孩子很有個性和主見。

這句話看得我細思極恐,說這句話的人,應該就是那種會說「你不要計較,他還是個孩子」,這種熊家長本熊了吧。

試想,這時的孩子年紀還小,犯的是小錯誤,家長還能管得住;可要是等孩子長大了,豈不是無天管無地收了?

做錯事不好好道歉,接受相應的批評或懲罰;反而用一種「那又怎麼樣」的態度去反抗,這樣的孩子,是打心裡否認自己犯錯的事實。

沒有氣度和擔當,更連基本的錯誤意識都沒有,說實話這不叫個性,這是不知好歹。


02

沒有錯誤意識的孩子走不穩更走不遠

莎士比亞說,因為容忍禍根亂源而不加糾正,危險已是無可避免。

每個人都會犯錯,這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如果孩子連認錯的勇氣都沒有,你還要袖手旁觀嗎?

前段時間,網上有這樣一則新聞,孩子在學校玩手機時被發現,老師告訴孩子母親,平時應該對孩子嚴加管教。

在回家的車上,母親對孩子說,如果下次再在課堂上玩手機,就會沒收他的手機。

原本打算回家後,再跟孩子進一步溝通,誰料孩子卻因為母親這一句話的批評,立馬打開車門跳了下去。

因為頭部先著地,急救人員還沒趕來,孩子已經死亡。孩子母親悲痛欲絕,跪在地上抱著孩子,不停地說:「媽媽錯了,媽媽不該指責你。」

最近幾年,類似的消息越來越多,在百度上隨便一搜索,就會出現一堆這樣的報道:

「作弊被發現,女生被老師批評幾句,校內跳樓身亡」

「15歲男孩玩遊戲被父親批評,一氣之下跳樓身亡」……

不難發現,這麼多悲劇的發生,除了挫折教育的缺失,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的錯誤意識太過薄弱。

認識不到自己的不對之處,更不會為自己的錯誤行為道歉;被批評了,就以極端的表現來發泄自己的不滿,說不得、罵不得、更打不得。

不難想像,這樣的孩子到了社會,自我中心太強,接受不了建議更受不了挑錯;遇事擔不起責任;推脫逃避是第一反應……

別說成才了,成人也得撞得頭破血流,才會有所反思吧。


03

養成知錯意識,從一句「對不起」開始

YouTube上有這樣一個視頻讓我為之震撼:

父親帶著兩個女兒逛超市,妹妹一巴掌打掉了姐姐手中的東西。看到姐姐受到驚嚇的模樣,她下意識地就說,自己不是故意的。

姐姐當然不相信,倆人就「是否是故意的」這一話題展開爭吵。

想一想,當你的孩子做出這種事,你會怎麼做?

是覺得事太小,假裝沒有看到;還是告訴妹妹,不要鬧;或者讓姐姐別爭了,反正她是妹妹,自己小心一點就好了?

視頻里的父親走到妹妹身邊,讓她對姐姐說「對不起」。妹妹當即拒絕,還順勢耍賴躺在了地上,大聲喊:「我不是故意的!」

看到孩子這個反應,父親還是告訴妹妹,不管你是不是故意的,你都要道歉。去說對不起,我是認真的。

妹妹握緊拳頭,開始撒潑:「我不要!」

看著妹妹這個樣子,姐姐搖搖頭,跟父親說,算了吧,不用逼她了。

父親說,不,妹妹必須道歉。

「莉莉說了可以不用道歉!」妹妹開始犟嘴。

「這是你的事情,與她無關。不管她要不要,現在的重點不在於此,珍妮,跟莉莉說對不起。」父親一直蹲在地上,注視著躺倒在地的妹妹,絲毫沒想讓這件事輕鬆過去。

這時旁邊一位叔叔提議:你應該大嘴巴抽這個小姑娘;而另一位阿姨則提議:扇她,朝她臉上用力扇,揪她頭髮。

這些提議雖然誇張了一些,但正是一些父母,在日常管教孩子的錯誤時,會採取的強制性做法。

暴力教育是中國幾萬個家庭從古流傳下來的一種「傳統」。就像我們父輩也總說,不打不成材。

嚴格意義上來說,暴力管教其實並沒有什麼正當的、具有說服力的借口來為它掩飾。

要知道,當孩子真的犯錯,我們是有絕對道理來教育孩子,讓他們為自己的行為道歉並負責,這比暴力管教更有效,而且正面影響也更為深遠。

所以,這位父親沒有聽從旁邊人的提議,而是保持自己的理智從地上抱起妹妹說:「來,咱們先站起來。」

他蹲在地上,與站起來的妹妹保持眼神平視,嚴厲又不失溫和地告訴妹妹:「我知道,說『對不起』很難,但是你必須要說,只是一句『對不起』而已。」

「寶貝,我知道這很難,但你只需要開開口,發出聲音來,把這口氣吐出你的身體,吐出你的嘴巴,用嘴唇控制氣息,然後你就把『對不起』說出來了。來,試試看。」

看著父親不斷為自己示範,該如何說出「對不起」。最終,妹妹吐出心中那口氣,轉身低著頭,很真誠地對姐姐說:「對不起」,並收穫了姐姐的原諒。

故事的最後,父親欣慰地摸摸孩子的頭說,做得真棒,寶貝,謝謝你,你真是太棒了,這才對。

那個在地上撒潑的小「魔頭」,也因為發自內心的道歉,釋放了壓力,恢復平靜。

道歉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發自內心的道歉,那意味著向別人承認,自己是不對的,是錯誤的。

沒有人願意把自己不好的一面露於人前,我們是這樣,孩子也是。

但是,我們要讓孩子明白,吐出心中那口氣,說對不起,這並不意味著丟臉。

反而,擺脫無謂的固執和不堪,塑造了擔當和責任感,同時,也會讓別人對你的坦誠和氣度另眼相看。

04

有格局的家長,孩子自然差不了

電視劇《家族的榮譽5》中,孫子和別人在外面打架,爺爺知道後非常生氣,不過他的做法倒是與普通家庭不一樣。

他沒有直接訓斥和打罵孫子,反而召集全家人,當著所有人的面用家法「伺候」了三叔、二叔。

輪到老大,也就是孫子的爸爸時,孫子主動跟爺爺認錯說:「你打我吧,都是我的錯。」

爺爺把權利交給老大,可老大卻跟兒子說:「這不是你的錯,是我沒有教育好你。我沒盡到責任,你打我吧。」

那天晚上,兒子一邊打一邊道歉。再後來,孫子每次在外面想動手的時候,就想起老爸替自己受的罪,再也沒有打過架。

我們常說,孩子的問題其實都是父母的問題。

在錯誤教育面前,想讓孩子能主動承認錯誤,擁有責任感,那家長必須以身作則,有一個勇於擔當的格局。

朋友雲姐有一次送兒子去學校,突然想起昨晚忘記幫他削鉛筆。

她對兒子說:「對不起寶寶,媽媽把削鉛筆的事情忘了,等會到學校請老師幫忙,好嗎?」

接下來她又加了一句說:「不過媽媽會提前告訴老師,因為這個疏忽是媽媽的錯,我應該負主要責任。」

孩子好奇地問為什麼?

雲姐說:「因為拿刀這件事情,在目前就你的年齡來說,單獨操作是有危險的,必須由父母來完成,所以主要責任在我。」

說到這裡,孩子下意識地接了一句:「那我喜歡獨自亂跑這個習慣還沒改好,這個責任在我。」

原來雲姐昨天帶兒子去超市時,因為他總是亂跑,結果被好好批評了一通,沒想到當時光顧著生悶氣的兒子,今天居然主動提起這事兒。

「媽媽,你們大人總是對一件事感興趣,而我們小孩兒感興趣的有好多,所以我就想去看看。但是我以後也會改正獨自亂跑的壞習慣,對不起媽媽。」

很多家長為了自己的面子,或者是想在孩子面前維護自己的威嚴,以至於犯了錯誤總想著敷衍過去:

要麼假裝事小,不去刻意提起;要麼各種解釋,企圖混亂過關。

可孩子總是有樣學樣,你對錯誤躲躲閃閃,孩子就會否認錯誤,躲躲閃閃。

你敢於承認,做一個會犯錯也會改正的大人,那麼孩子也會養成自我反省的意識,懂得分辨是非,承擔自己的那一份職責。

這個時代需要有責任感的人,我們的孩子需要成為有責任感的人,而責任感的底線,就是承認自己的錯誤,能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作者簡介:一木,富書籤約作者,90後教育工作者。精分雙子座一枚,人生目標是,寫走心的文字,做溫暖的人。微博@一木EMU。本文首發爸媽精讀(ID:shenduwenhu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爸媽精讀 的精彩文章:

孩子,因為有你,我不敢認慫
跪著教書的老師,教不出挺直脊樑的學生

TAG:爸媽精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