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業內專家:品牌建設要深入研究消費者的需求和感受

業內專家:品牌建設要深入研究消費者的需求和感受

中新網5月8日電 為宣傳知名國產品牌,講好中國品牌故事,提高自主品牌影響力和認知度,2017年4月,國務院通過了對「中國品牌日」設立的建議,自2017年起,每年5月10日為「中國品牌日」。如今,第二個「中國品牌日」即將到來。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軟價值研究中心主任張海冰近日在接受中新網專訪時表示,品牌的建設和培育要深入研究消費者的精神需求和心理感受,並需要從三個方面投入。

品牌建設需三方面投入

據悉,官方發起的「中國品牌推進行動」曾提出,應從有形資產、無形資產、質量、服務和創新五個維度對中國品牌進行品牌培育,對此,張海冰表示,品牌是對產品(或服務)的群體性認知的高度凝結,是一種重要的軟資源。

張海冰總結,品牌的建設和培育是一個專門的過程,需要三個方面的投入:一是有效投入因子,就是通過設計、構思、創作,形成品牌本體,這是一個由商標、logo、口號、故事等構成的體系;二是傳播群體廣度,就是通過宣傳活動、媒體、口碑等等,使得品牌儘可能多的被目標群體知曉和了解;三是軟價值乘數,通俗地說,就是提高品牌打動消費者、在消費者心理和感受層面引發共鳴的能力。握這三個方面的投入,就能事半功倍、精準高效地培育品牌。

此外,張海冰認為,中國民族品牌的培育,要注重體現中國文化,但是這不等於簡單堆砌中國元素,而是要深入研究消費者的精神需求和心理感受。

中國品牌認同度待提高

張海冰認為,經過國內廠商和各方面的努力,中國製造等同於廉價、低端、山寨、劣質的狀況已經大大改觀了,不僅像茅台酒、同仁堂這樣的傳統品牌保持了很高的軟價值含量,繼續在消費者心目中代表著中國品牌,華為、海爾等企業在打造民族品牌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得到了大家的認同,一些國產高端品牌也逐步實現了「優質(量)、優品(牌)、優價(格)」,像華為Mate10保時捷版手機在歐洲同樣也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

談及消費者對「洋品牌」盲目崇拜,張海冰表示,這種狀況也已經有所轉變,大家逐步了解到,很多洋品牌實際上是中國製造,只是貼上國外的標籤後就能以更高的價格返銷國內,這也從一個角度再次證明了品牌的重要性。

在張海冰看來,當前,在與國外大品牌的競爭中,本土品牌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提升,但整體上還處於比較中低端的位置,在服裝、化妝品、汽車等領域,高端品牌基本上還在跨國公司掌握之中,中國品牌的認同度還有待提高。

做品牌實際上是比情商

談及品牌自信和影響力以及國民的認同和支持,張海冰稱,在提高有效投入因子、擴大傳播群體廣度和提高軟價值乘數三個方面,都有提升的空間。

在張海冰看來,品牌培育需要市場調查、消費者調研,需要藉助經濟學、心理學、統計學的很多工具,在數據和論據的基礎上,加上情感、靈感、創意等創造性思維投入,扎紮實實在有效投入上下足工夫,才會有真正的品牌自信。不能隨意性過強,拍腦袋就是,不行推到再來。

同樣,提高品牌的影響力,實際上是擴大傳播群體廣度,張海冰稱,這不是靠在媒體上轟炸能實現的,搞不好還引起消費者的反感。做品牌實際上是比情商,怎樣讓消費者感到舒適而又能接受,這也是專門的技術和學問。

至於如何增加國民的認同和支持,張海冰認為,需要品牌培育者從消費者的感受和精神需要出發。身份、地位、審美、時尚、親情、社交……滿足目標消費者的不同的精神需要,喚起他們的群體性認知,就是增加國民認同和支持的關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公安部交管局:五一假期第二天公路主幹道通行順暢
故宮做話劇和電影?單霽翔:多形式講好文物背後故事

TAG: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