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汶川十年看人防系統發展進步:既應對空襲又防災減災

汶川十年看人防系統發展進步:既應對空襲又防災減災

每一次災難,都以歷史進步作為補償。2009年5月12日,我們迎來首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也是從那時起,我國許多地方的人防部門加快了人防向民防轉軌的積極探索,在防災減災、保護民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等方面發揮作用。四川省人防系統在這一過程中不斷總結反思,從應急機制、人防工程、救援隊伍等多方面,探索人防發展方向,鑄就堅不可摧的護民之盾。

汶川特大地震十年後看四川省人防系統發展進步——

人民防空:既應對空襲又防災減災

■解放軍報記者 杜怡瓊 通訊員 閆紅 王發平

上圖:四川人防專業分隊參與茂縣新磨溝泥石流搶險和全省應急拉動演練時的場景。由四川省人防辦提供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一場震驚中外的特大地震讓一座城市深深銘刻在人們心中。這個城市的名字叫——汶川。

每一次災難,都以歷史進步作為補償。2009年5月12日,我們迎來首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也是從那時起,我國許多地方的人防部門加快了人防向民防轉軌的積極探索,在防災減災、保護民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等方面發揮作用。四川省人防系統在這一過程中不斷總結反思,從應急機制、人防工程、救援隊伍等多方面,探索人防發展方向,鑄就堅不可摧的護民之盾。

建立人防機構,從以防為主向防抗救結合轉變

地震、火災、洪水……當遇到自然災害時,如何正確避險?

北川縣作為「5·12」汶川特大地震受災最嚴重的縣城之一,對此有深切體會。縣人防辦工作人員張琳琍是地震的親歷者,她一直遺憾在災難發生時,縣人防辦還沒有成立。「若當時我們有人防專業分隊,有詳細科學的疏散預案,很多慘劇或許能避免。」

正因如此,2010年6月,北川縣人防辦掛牌成立。8年間,他們依託縣公安局、縣醫院成立抗洪搶險、心理救助等多支專業救援隊伍。「以前遇到自然災害會感到心驚膽戰、束手無策,現在有這些專業救援隊伍,心裡有了底氣。」張琳琍說。

同樣有底氣的還有汶川縣。4月初,汶川縣漩口鎮在紅福山村組織開展了2018年防汛防災聯合應急演練。演練設定背景是,因持續強降雨,可能發生泥石流災情。鎮政府協同縣應急、人防辦等部門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組織各應急小組及防汛搶險隊伍展開救援。

「演練目的一方面是檢驗防汛預案措施的可行性,另一方面是鍛煉防汛搶險隊伍的應急能力。」汶川縣人防辦主任谷洪輝告訴記者,「汶川縣人防辦於2009年7月掛牌成立。近10年做了10餘項較大的工作,其中一項就是建立了9支應急救援隊伍。這9支隊伍在震後恢復重建、抗洪搶險救災、醫療救護援助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家園的重建,在震後3年已經完成,而人心的重建,如果錯過心理危機干預的最佳時機,就會產生不同的後遺症。綿陽市人防辦是汶川地震後第一個建立心理救援專業隊的單位。在參與汶川震後救災的過程中,該市人防辦意識到,災後必須立刻幫助受災群眾重建生活信心。為此,他們集結市各大醫院、疾控中心、大專院校等單位的心理專家,組成一支專門負責災後心理重建的救援隊伍。

談到心理救援,該市人防辦主任張軍感慨頗多,他告訴記者:心理救援專業隊是從汶川地震廢墟上成長起來的一支重點人防專業隊,也是全省唯一一支心理救援專業隊伍。10年時間,這支隊伍已經發展到20餘人,為近萬人開展心理救治,幫助受災群眾逐漸走出災難陰影。

擴建人防工程,從防空疏散向綜合防禦轉變

汶川縣城新貌。

汶川十年有什麼反思?對於這個問題,記者所到的每個人防辦給出的答案均一致:建強、加固人防設施及人防工程首當其衝。

他們說,「深挖洞、廣積糧」在任何時候都不過時。人防工程設施,在戰時空襲條件下能保存戰爭實力,減輕人民生命財產損失,贏得城市反空襲鬥爭的時間。而在平時遭受地震等自然災害時,人防工程同樣可以發揮防災避險的作用。

在汶川地震中,都江堰市某小區,在經受強烈的晃動後依舊完好無損。經過調查,該小區與市人防辦簽訂協議,建造了地下人防工程。地震中,這些人防工程分解部分震力,提高了地上樓層的防護能力。這讓記者想起一個實例:1976年唐山地震過後,國家人防辦、新華社、建設部專門組織考察組到唐山考察,發現凡是震後沒有倒塌的高層建築,都建有防空地下室。

「把人防建設納入城市建設中,不僅有利於解決交通、能源和治理環境污染等方面的問題,而且戰時或城市遭到自然災害以及突發事件發生的時候,都可以增強城市的整體防護能力。」四川省人防辦綜合處處長趙愷說,四川省有關部門曾對全省受災地區房屋做了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建有人防工程的房屋,抗震等級要高一些。即使地震等自然災害來臨,來不及到人防工程躲避,框架結構的房屋也能抵抗高強度地震波的衝擊。

2008年後,四川省各市縣州開始大規模擴建人防工程、改善房屋構造結構。僅成都市這十年,人防工程面積以逐年增長4倍的速度擴建。以往幾乎沒有人防工程的北川縣,目前已建成近萬平方米的地下防空工程。都江堰市將城市人防工程建設融入城市立體化建設體系,對地下空間資源進行開發,平時用於地下交通和商業經營,戰時用於重要物資隱蔽和疏散,具有平戰結合的雙重功能。

汶川、綿竹、什邡等地人防辦與當地學校開展校內建築防震減災安全檢查。對校內不同年代的建築進行分類統計,對達不到防震抗震標準和要求的樓房要求整改加固,避免災難重演。

科學認知災害,從重災後救助向重災前預防轉變

「組建應急救援隊伍的目的是減輕災難造成的損失,但提前預警、建立應急機制則更加重要。」趙愷一語道出問題關鍵。

2008年之後,四川省人防辦及各市縣州人防辦逐漸認識到建立應急機制的重要性。趙愷與記者談到:過去我們一直思考,緊急事件來臨時,如何快速處理來自不同領域、不同層級的海量信息?通過參與地震救援,我們意識到「疏絡健體」迫在眉睫,組織指揮這根「筋」必須要建強,應急機制必須健全。

自然災害不可避免,但災害預報和預警工作則是可人為改進的,通過主觀努力可以拯救寶貴的生命。都江堰市人防辦指揮通信科科長李英告訴記者:汶川地震期間,震區電路、通訊全部中斷,電動警報器瞬間失效,市民無法及時接收預警信息,內部信息送不出去,外部信息傳不進來,整個城市陷入癱瘓。針對這一情況,他們在這十年間不斷健全二級報警機制,完善監測預警系統。如今,都江堰市人防辦已經完善信息報知體系,設立警報指揮終端系統,確保在第一手段失去效果後,能實現二次報警。

在2008年受災嚴重的汶川縣,同樣在建立監測預警系統方面邁出一大步。

4月3日,汶川縣龍溪鄉阿爾村監測員朱光躍在巡查中發現某戶房屋和院壩有裂縫,結合當地地形和近期天氣,朱光躍認為此地有可能會發生滑坡。他立刻將情況上報阿爾村地質災害監測責任人,負責人根據預案要求將險情報告給縣相關單位。縣裡將預測、預警信息發布到各村組、農戶以及學校、工礦企業、施工單位等防災救災重點單位和基層一線,成功疏散122戶415名村民。當滑坡發生時,人員已全部疏散完畢,實現零傷亡。

該縣人防辦工作人員彭海洋告訴記者,9年來,汶川縣人防辦在各鄉鎮建立1000餘名地質災害聯絡員,在全縣範圍內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培訓,並在每年重大紀念日開展常態化地質災害防治培訓和應急演練,面向群眾發放印有隱患點監測人員、應急撤離路線、避災地點等信息的防災避險明白卡,確保防災減災宣傳到戶,變被動防災為主動避災、臨災避讓為預防避讓。

防災教育進校園,從課堂宣講向實戰化演練轉變

漩口中學,14時28分,這個學校,這個時間對於汶川縣人民來說,是心中難以癒合的痛。也讓汶川縣人防辦明白,青少年防災減災教育的重要性。

前不久,該縣第二幼兒園組織全園師生進行防震減災應急疏散演練活動。隨著校園警報聲響起,孩子們迅速蹲下,躲在桌子旁,用手或小枕頭保護頭部。約1分鐘後,「安全撤離」口令響起,各班孩子們在老師指導下疏散到指定「安全地帶」,整個過程用時50秒,完全達到預期目標。

「演練的目的是讓孩子們一聽到警報聲,就能迅速展開避險自救。」谷洪輝告訴記者,「類似這樣的演練,在汶川縣已經常態化。以實戰化演練的模式開展防災減災教育,效果更顯著。」

「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帶動整個社會。」這是阿壩州在災後提出的要求。汶川縣人防辦的幾任領導都認真落實這項要求,將重點瞄向各中小學校。

讓他們欣喜的是,各中小學校的領導班子都積極響應,在人防辦到各校開展宣傳活動前,許多學校已經制定出一整套防震減災教育方案。

谷洪輝向記者介紹:年初以來,他們已經收到5所學校申辦國家級防震減災科普示範學校的資料。記者翻閱其中銀杏小學資料,從組織防震減災科普知識的宣傳教育、開發防震減災教育資源到開展抗震救災演練等活動,均有特定計劃、有專人進行指導與監督,每項活動落實情況還要定期檢查、開展考評,防震減災教育落到實處,而不是紙上談兵。

綿陽市安州區的桑棗中學,在當地可謂家喻戶曉。這所學校雖然在汶川地震中有8棟教學樓部分坍塌,但是該校師生無一人傷亡。事後人們才知道,奇蹟的發生靠的不是偶然和僥倖,而是桑棗中學長年累月常態化開展防災減災演練的結果。

在百度百科中,原桑棗中學校長介紹的防震減災經驗已經成為一個重要詞條。這也給了綿陽市人防辦主任張軍新思路,他們開始全面反思人防宣傳進校園工作,在工作人員有限、宣傳手段缺乏創新的情況下,應該將眼界向外拓展,主動去防震減災優秀示範校學習取經。

規範管理隊伍,從應對單一災害向綜合減災轉變

人防志願者隊伍是人民防空專業隊伍的一支重要力量。

谷洪輝在未到任縣人防辦之前,一直在政府相關部門工作,他記得2010年8月14日,汶川縣映秀鎮發生泥石流災害,受災群眾不得不向外轉移。在都映高速入口,青年志願者劉明康用嘶啞的聲音指引大家:「往前面洞子里走,裡面有免費大巴」;在映秀到都江堰的高速收費站入口,來自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的青年志願者給受災群眾免費發放礦泉水和食品,從早上8點一直堅守到晚上11點。這些都讓谷洪輝意識到志願者的重要性,因此上任縣人防辦主任後,他抓的第一項工作,就是加強人防志願者隊伍的規範化建設。

他告訴記者:「人防志願者隊伍是一支新銳力量,對於人民防空建設意義重大,但同時志願者隊伍如何規範也要重視起來。」

對此,趙愷也是深有感觸,他談到:在地震發生後,志願者充分發揮「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來自四面八方的志願者紛紛湧入災區,由於缺乏引導機制,救援初期,志願者一度堵塞救援道路,引發社會對志願者行動進行規範的思考。

要讓這支既來自於人民又服務於人民的群眾防空組織,在正規體制機制的引導下做有意義的事。目前,有個別縣市依託當地應急辦、市委市政府、共青團成立人防志願者隊伍,隊員接受應急指揮機構統一調度,每次遂行任務時,都能做到解難而不添亂。不僅如此,四川省人防系統在管理人防志願者隊伍時,培訓內容從應對單一災害向綜合減災轉變,全面提升志願者抵禦自然災害的綜合防範能力。

「一個民族在災難中失去的,總會由進步來補償。」家園已經重建,人民的生活恢復寧靜,人防工程面積每年都在成倍擴建,四川省人防辦領導相信,在這樣的完善過程中,有政府的參與、學校的支持、民眾的自覺,以及全國的支援,即使面對災難,也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

(本文刊於《中國國防報》2018年5月9日 0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軍網 的精彩文章:

新聞分析:秘魯新總統執政之路不平坦
新修訂內務條令讓士官回家住宿不再遮遮掩掩

TAG:中國軍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