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汝窯的七大誤區!

關於汝窯的七大誤區!

近日,某手機品牌推出了新款。令宋徽宗粉絲義憤填膺、令古陶瓷愛好者們笑掉大牙的是,手機的其中一款顏色竟然被命名為——

汝窯白

汝窯的標誌性顏色明明是天青色!

說說,有多少人是因為這件水仙盆掉入汝窯大坑的?

汝窯是宋代乃至中國陶瓷史上的神級存在。自宋代以來,不知有多少文人、學者、鑒藏家,寫下了多少關於汝窯的故事。其中的一些故事可謂有理有據,令人信服;而另一些,則是不折不扣的認知誤區。

今天,小編總結了關於汝窯的7個誤區,快來看看你避開了幾個?

誤區1:

有一天宋徽宗做了個夢,夢醒之後吟出「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 來」的 詩句,指示工匠按照雨後天空的顏色燒造汝窯瓷器。

這大概是關於汝窯瓷器最經典、最美麗的錯誤。「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這兩句詩,最早出自明代人謝肇淛(音浙)的《五雜俎》。

一個明代人不知從哪兒整來的兩句詩,竟然被人說成是宋徽宗的作品,已經夠不靠譜的了。更要命的是,在《五雜俎》里,這句話也並非宋徽宗對汝窯瓷器的要求,而是五代後周世宗柴榮為柴窯瓷器而下的最高指示。

《五雜俎》,吳航寶樹堂藏板,明刊本

《五雜俎》卷12記載:「(柴窯瓷器)世傳柴世宗時燒造,所司請其色,御批云:『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文中的柴世宗就是後周世宗柴榮。傳說他命人燒造的一批瓷器,仿照雨過天青色,被稱為「柴窯」。

五代時期這個傳說中的柴窯,到現在也沒有找到公認的窯址。柴窯和北宋的汝窯有沒有可能是同一個窯場的不同發展階段呢?

很遺憾,不是。

北宋時期的汝窯窯址目前已經發掘,位於河南寶豐縣清涼寺村。考古發掘的結果顯示,清涼寺窯的規模化燒瓷始於宋初。宋代以前的地層中,只發現了少量白釉、黑釉瓷片。

很明顯,五代時期的清涼寺村,即使有陶瓷燒造,也是個處在打基礎階段的小窯場,能燒的瓷器沒幾種。僅存在於文獻記載中的精美「柴窯」瓷器,更不可能在清涼寺村燒成了。

誤區2:

汝窯的燒造年代只有宋徽宗時期的20年。

這種說法也是宋徽宗贈送的粉絲濾鏡在作祟。20世紀80年代以來,河南省的考古人員對寶豐清涼寺窯址進行了多次發掘,基本上肯定寶豐清涼寺窯址始燒於宋初,在北宋晚期達到鼎盛,金、元時期繼續燒造,約停燒於元末。

而嚴格意義上的天青釉瓷器,即我們通常所說的汝窯瓷器,創燒的時間約在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停燒於北宋晚期,可能是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間。

清涼寺窯址分期表

根據《寶豐清涼寺汝窯址第二、三次發掘簡報》《寶豐清涼寺汝窯址2000年發掘簡報》製作

可見,雖然宋徽宗是個文藝的皇帝,但大宋皇室的文藝細胞沒有全都集中在他一個人身上。在追求極簡美學的道路上,他的哥哥宋哲宗還要先他一步。

宋哲宗:沒想到吧!

誤區3:

汝瓷在宋代只有皇宮裡的人能用,其他人不能用!

北宋僧人惠洪的《無學點茶乞詩》中有「點茶三昧須饒汝,鷓鴣斑中吸春露」的句子。詩中提到飲茶所用的陶瓷器,有饒州(景德鎮)瓷、汝州瓷,也有我們熟悉的鷓鴣斑紋盞。在北宋人看來,汝州瓷和饒州瓷器、建窯瓷器一樣,不是特別難以得到的東西。

為什麼呢?

南宋人周煇的《清波雜誌》揭示了原因:「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末為釉,唯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汝窯瓷器燒好之後,要先通過揀選的方式選擇一批精品進入宮廷,皇帝沒看上的器物給退回來,民間可以買賣;它變得特別珍貴,是周煇生活的時代——南宋時期的事情。

這種「貢瓷」的制度,與明清時期御窯廠「落選品一定要打碎埋起來」的做法大不相同。正是依靠貢瓷製度,天青釉汝窯瓷器才能夠進入市場,自由流通。

南宋《百寶總珍集》里還收錄了一首佚名詩作,直截了當地說出汝窯很值錢:「汝窯土脈偏滋媚,高麗新窯皆相類,高廟在日煞直錢,今時押眼看價例。」

誤區4:

汝窯的釉里到底有沒有瑪瑙?

再來說說汝窯以瑪瑙末入釉的話題。

《清波雜誌》記載的汝窯「有瑪瑙末為釉」一直被認為是文人學者為了抬高汝窯的身價、增加神秘感而編造出來的故事。2002年,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的張福康團隊對汝窯瓷片進行科技分析,結果也沒有找到「汝官窯的釉色、質感以及斜開片與瑪瑙有關的直接證據」。汝窯的釉中不含瑪瑙,看起來似乎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然而,後續的考古發掘和更先進的科技分析表明:汝窯的釉中還真有可能加了瑪瑙!

宋代的汝州本來盛產瑪瑙,宋史中有很多關於汝州進貢瑪瑙的記載。在清涼寺窯址2015年的發掘中,更出土了廢棄的瑪瑙礦石,成為汝窯「瑪瑙入釉」的有力證據。

瑪瑙礦石,2015年清涼寺窯址出土

2017年,丁銀忠等人將清涼寺窯址出土的汝瓷樣品磨成薄片進行顯微觀察,在樣品中也發現了結構與瑪瑙相似、疑似瑪瑙的物質。

左圖為樣品的顯微結構圖,右圖為瑪瑙的顯微結構圖,可以看出二者有相似之處

這種與瑪瑙相像的物質到底是不是真的瑪瑙呢?如果真的是瑪瑙,它對汝窯瓷器的質感和發色究竟有沒有影響,有怎樣的影響呢?總之,汝窯「瑪瑙入釉」的問題,還有很多謎團,等待著學者的進一步探索。

誤區5:

汝窯瓷器只有天青色一種顏色。

很多人一提到汝窯,就條件反射地想到天青色。至於天青色是一種什麼樣的顏色,大概只有拿博物館藏品或圖錄來舉例子了。

如果這個「汝窯」指的是寶豐清涼寺窯址,那麼這種說法簡直是大錯特錯。清涼寺的窯場從宋初一直營業到元代,除了燒造汝窯瓷器,還生產了大量的民用瓷器,什麼青釉白釉青白釉黑釉,通通都有,跟其他地區的窯場沒有什麼兩樣。

青釉菊紋碗

青白釉菊瓣紋盒蓋

青釉菊瓣紋盤,以上三器均為寶豐清涼寺窯址出土,圖自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官網

即使把範圍縮小到天青釉汝窯瓷器,它們的顏色還是非常豐富。燒造溫度、窯內氧氣含量等多種因素的差異,使得同一種釉料最終呈現出不一樣的顏色。

這是窯址出土、處於探索階段的汝窯瓷片:

鹿紋盆底,寶豐清涼寺窯址出土

這是1987年在窯址附近窖藏坑出土的鵝頸瓶(圖自河南博物院官網):

館藏的傳世品,在背景色相似的情況下,依然有肉眼可以分辨的色差:

大英博物館藏汝窯筆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汝窯三足樽承盤

這是考古出土的成熟期汝窯瓷器圈足(圖自《寶豐清涼寺汝窯》彩版七三):

就連用作科技分析樣品的汝窯瓷片,也不能保證發色的完全一致:

圖自《清涼寺汝官窯青瓷釉料的科技探討》

可見天青色也是色彩斑斕的天青色呢。

所以,現在關於汝窯的研究論著中,有很多都採用「天青釉瓷器」的說法,把重點轉移到釉料的成分上,避開了瓷器發色不同的問題。

誤區6:

汝窯瓷器都是小巧精緻的,沒有大型器物。

在我們的印象中,汝窯器物走的都是「小而美」的路線,器物的尺寸一般是十幾二十厘米的袖珍款,但窯址發掘的成果又雙叒叕刷新了我們的認知!比如說高30多厘米的龍紋大瓶:

汝窯龍紋瓶,高30.4厘米,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一張A4紙的尺寸為21厘米×29.7厘米,大家可以比一下這個器物實際有多高

據參與窯址發掘的人員表示:窯址里還出土了很多高度超過30厘米的熏爐、套盒等大型器物喲~有沒有感覺汝窯的人設從嬌小文靜的貴族少女秒變粗獷女漢子……

誤區7:

每件汝窯瓷器都晶瑩明澈、毫無瑕疵。

若說汝窯瓷器在藝術和美學成就上達到了高峰,小編舉雙手雙腳贊成,但如果愛屋及烏,把這個「高峰」擴大到瓷器燒造工藝上,那就不對了。

汝窯瓷器無論再怎麼美,都是宋代的瓷器,體現的工藝水平只能是宋代的工藝水平。把宋代汝窯的制瓷技術當作中國陶瓷燒造技術的最高點,明清景德鎮御窯廠不服!近現代各大制瓷企業不服!

汝窯在燒造工藝上的缺陷,不要太明顯啊!

比如說一眼就能發現的開片,是由於胎和釉的膨脹係數不同、在燒造冷卻時的收縮率不同導致的。也許有人會說開片是缺陷美的典型,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它首先是一種缺陷,然後才能談得上「缺陷美」。

台北故宮藏汝窯蓮花式溫碗局部,可以看到明顯的開片

同樣是台北故宮收藏的紙槌瓶,不放局部也可以看到開片

北京故宮收藏的汝窯器物也同樣有開片喲

如果再多看幾眼還會發現,很多汝窯器物上都有小黑點,學名叫做縮釉點:

蓮花式溫碗的俯視圖,看見碗底的一個小點了嗎?那不是手機屏幕上的灰塵而是縮釉點

大英博物館藏汝窯盞托,從這個角度看能看到3個縮釉點

台北故宮藏汝窯橢圓小洗,左下角那一大塊縮釉已經不能用「縮釉點」來形容了

縮釉點的形成,是由於釉料中有灰塵或配方不夠完善,燒造時形成大量氣泡,從熔融的釉中逃出;如果釉的流動性不好,不能及時流到氣泡逃離的地方填平釉面,燒造完成的瓷器上就會出現小坑,看起來是個黑點。而在瓷器製作水平總體較高的清代、近現代,瓷器上不常出現縮釉點這一類缺陷。

汝窯瓷器如夢似幻的釉色給了我們巨大的遐想空間,關於汝窯的各種故事更是因文藝皇帝宋徽宗的插足而染上了文藝的色彩。然而隨著考古發掘的不斷深入,大量的事實證明,汝窯與其他的宋代瓷窯一樣,有著從模仿到創新、從幼稚到成熟的發展歷程。

它所在的寶豐清涼寺窯場,既不是因宋徽宗的一個夢而橫空出世,也沒有在靖康之變中煙消雲散。

陶瓷史有著自身的發展規律。從先秦時期的原始青瓷,到東漢的成熟青瓷,再到宋代的「六大窯系」乃至清代景德鎮的「一枝獨秀」,其中的技術發展有一條比較完整的脈絡。縱然有戰爭等因素的干擾,總體上的技術水平依然隨著時間的發展在提升。

汝窯作為這條脈絡中的一環,它的缺陷是顯而易見的;北宋之後制瓷技術的進步,更是顯而易見的。

說到底,汝窯只是宋代千百個大小瓷窯中的一個,請大家不要過度神化它。

參考文獻: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寶豐清涼寺汝窯[M]. 大象出版社, 2008.

趙青雲, 毛寶亮, 趙文軍. 寶豐清涼寺汝窯址的調查與試掘[J]. 文物, 1989(11):1-14.

佚名. 寶豐清涼寺汝窯址第二、三次發掘簡報[J]. 華夏考古, 1992(3):140-153.

郭木森, 趙文軍, 郁紅亮,等. 寶豐清涼寺汝窯址2000年發掘簡報[J]. 文物, 2001(11):4-22.

趙宏. 寶豐清涼寺汝窯考古新發現[J]. 理財:收藏, 2016(1):26-29.

王光堯. 汝窯與北宋汴京官窯——從汝窯址考古資料看宋代官窯的出現及官窯制度的形成[J]. 故宮博物院院刊, 2010(5):90-100.

丁銀忠, 李合, 孫新民,等. 清涼寺汝官窯青瓷釉料的科技探討[J]. 中國文物科學研究, 2017(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物館看展覽 的精彩文章:

這兩個字怎麼念,你知道嗎?
鎧甲選購指南

TAG:博物館看展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