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印度賤民怎樣突破種姓制度?

印度賤民怎樣突破種姓制度?

作者:小蔡

種姓制度之殘酷罪惡,印度賤民是體會最深的。賤民雖然佔了印度人口的五分之一, 但地位卻如同牲畜一般,經常遭受其他種姓的歧視、排擠乃至殺害。

賤民只能從事印度傳統上認為低賤的工作,比如倒糞、掃街和喪葬等。賤民縱有不滿和怨恨,在種姓意識根深蒂固的印度,他們的抗爭也很少能掀起波瀾。

印度賤民的抗爭

然而,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印度賤民開始了一種另類的抗爭手段,那就是皈依佛教,擺脫傳統印度教對他們的束縛和藩籬。這種?佛系抗爭法?從何而起,對賤民群體能有多大的幫助呢?

憲法之父的佛系抗爭

說起?佛系抗爭法?,就不得不提到這個運動的創始人、印度憲法之父阿姆倍加爾。

1891年,阿姆倍加爾生於印度中央邦的一個賤民家庭。雖然他出身賤民,但由於祖上長期為英國東印度公司效力,家境不俗,有能力讓阿姆倍加爾進入政府學校讀書。

東印度公司總部

但他在學校受盡歧視。教師們不願意幫助他,也不准他坐在教室里,高種姓小孩不跟他玩等等。童年經歷使得阿姆倍加爾決心成為一名律師,為更多賤民爭取人道權益。

後來,阿姆倍加爾從海外留學歸來,成為一名律師和法學教授。

阿姆倍加爾積極為賤民爭取選舉權,與賤民一起焚燒歧視賤民的印度教經典《摩奴法典》,帶領他們遊行示威。阿姆倍加爾很快就成為賤民的精神領袖,在政壇擁有巨大的影響力。

1947年印度獨立,尼赫魯政府邀請了阿姆倍加爾擔任新政權的法律和司法部長,同時又任命他為憲法起草委員會主席,負責制定印度的新憲法,所以阿姆倍加爾被稱為印度的?憲法之父?。

尼赫魯

由與阿姆倍加爾的卑微出身和經歷,所以他堅決要為印度賤民翻身,讓他們在印度受到人道對待。

他認為賤民要獲得完全的自由,就要從宗教上徹底改變——拋棄印度教和種姓制度的束縛,佛教就成為了必然的選擇

阿姆倍加爾本身就鑽研佛學,在英國殖民時期更創立了一支佛教宗派。這個宗派視佛陀為激進的社會改革家,亦有別於主流佛教教義,認為四聖諦、冥想、轉世等都是佛陀涅盤後出現的觀念,並非佛陀的原教旨思想。

阿姆倍加爾

確定這個選擇後,阿姆倍加爾出席了在斯里蘭卡和緬甸的佛教交流會,又在1955年成立了印度佛教協會。

1956年,阿姆倍加爾帶領50萬賤民組織了一場佛教皈依大會,主張復興佛教,打破印度教種姓制度,這也開啟了聲勢浩大的賤民佛教徒運動。

針對賤民的迫害有增無減

不過時至今日,印度賤民的地位仍然沒有扭轉。

印度高種姓針對賤民的暴力在近年反倒愈演愈烈。2007-17 的10年間,針對賤民的罪行暴增 66%,強姦賤民女性的案件亦同樣急增。

現任印度總理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更擁有右翼印度教民族主義背景,不少黨員做出針對賤民的恐嚇性發言,導致種姓階級的對立加劇。

印度總理莫迪

這樣的境遇下,印度越來越多的賤民皈依佛教,現在幾乎每日都有數百人改信佛教。他們誦讀不信印度教神祗的宣言,正式與印度教分道揚鑣。

為什麼賤民們不改信其他宗教而只改信佛教,這與阿姆倍加爾起草的憲法有關。

印度至今仍有數個邦明文禁止印度教徒轉信伊斯蘭教或基督教,而印度憲法第 25 條則表明佛教為印度教的「分支」,所以賤民改信佛教是不存在法律和道德上的問題。

於是賤民可以利用這個法律「漏洞」皈依佛教,將自己從印度教的種姓束縛中解放出來。

賤民轉信佛教儀式

以去年發生的薩哈蘭普爾種姓衝突為例,當時大批高種姓襲擊賤民居住地,最少有25間賤民房屋被燒毀、1人被殺。當地賤民大舉把印度教神像扔入河中,180個家庭集體轉信佛教。

賤民越來越有影響力

實際上,公開轉信佛教已經是印度賤民最主要、最有效的抗爭手段。

改信佛教運動對印度政局也產生了較大影響。由與印度明年大選,印度總理莫迪為了爭取佛教徒的支持,居然出奇地安排佛教僧侶出現於地方競選活動上,又讓佛教背景的議員加入執政黨,可見印度佛教愈來愈有影響力。

印度賤民

雖然改信佛教不能完全消除高種姓對賤民的歧視,但能夠消除賤民們的心理劣勢,使得他們相信能跟其他種姓平起平坐,繼而有動力、有信心為改變自身境遇而鬥爭。

再者,皈依佛教使得賤民們擁有了一個人人平等的宗教,增強了凝聚力,賤民的團結性空前提高,繼而將賤民階級提升為印度社會一個有影響力的群體。

世界各地的佛教僧侶和佛教居士也願意前往印度,為佛教在創始國的復興出一份力。

日本僧侶到印度傳教

據稱印度現在有840萬佛教徒,但這個數字可能被低估了,因為印度政府經常把有印度教名字的佛教徒歸為印度教徒,所以實際上的佛教徒數量應該更多。

目前,印度平均每天有大約500人改信佛教,按照這樣的速度,佛教很快就會成為印度第三大宗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熱軍事史 的精彩文章:

抵抗波斯十萬大軍的斯巴達三百勇士,其實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中國人為什麼對俘虜特別好?自己窩窩頭,戰俘吃肉蛋奶

TAG:冷熱軍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