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宰相李德裕是牛李黨爭的核心人物,但為會昌中興發揮了很大作用

宰相李德裕是牛李黨爭的核心人物,但為會昌中興發揮了很大作用

文/鼎湖聽泉

唐朝後期,南北司(北衙宦官與南司翰林)的權力鬥爭十分尖銳,可說是貫穿始終的主要矛盾之一。在這樣的政治背景下,作為朝官老大的宰相如果依附宦官當然會遭士人白眼不得人心,認為是叛徒;但反過來,如果南司士子沒有掌握實權的權宦的推薦,又根本不可能當上位極人臣的宰相。南北司本身都是唐朝政府的重要組成部分,卻分裂成兩大政治勢力和流派,這本身就是一種弊政。而貴為國家元首的皇帝若不能協調此種矛盾,就也只能隔岸觀火讓他們斗個死去活來了,唐朝晚期更是進入了宦官「全壘打」式的全方位治政時代。只有極少數較有作為的朝官通過某種「潛規則」巧妙擺平這種障礙,李德裕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與唐武宗的合作被史學家譽為「君臣相知成晚唐之絕唱」,這一篇我們單表李德裕與宦官勢力的微妙博弈。

政治投資

無可否認,作為唐代「牛李黨爭」中李黨的領袖級靈魂人物,李德裕參與的朋黨之爭確令朝政一派烏煙瘴氣,但話說搞朋黨有一手、搞建設更加有一手的唐武宗最佳宰相李德裕也是晚唐最後雄起的時代「會昌中興」的主要經手人,可以說唐武宗在位的六年是李德裕政治生命中最輝煌的六年,這六年里外平回鶻、內製宦官,以及定昭義、汰冗官、助滅佛,可謂是功績赫赫,也由此躋身大唐名相行列。

為何在晚唐宦官專權、朝官被視如草芥的不利情況下,李德裕能突圍力挽狂瀾、「擺平」宦官集團完成唐朝最後一次的華麗轉身?

父親就是宰相的「官二代」李德裕初入政壇一帆風順所向披靡,原本雄才大略的李德裕是不屑攀附宦官的,並曾以此嘲笑過依附宦官的牛黨諸公。但此後經歷了多次官場沉浮淬火的李德裕心裡非常亮堂,那就是必須處理好與執當時大唐政治牛耳的宦官集團的關係,這是一種深層政治密碼,不然縱有李訓、鄭注的傳奇智謀和滿肚子詭計,也逃脫不了「甘露之變」失敗的命運,因為宦官集團已經作為一種根深蒂固的政治勢力深深滲透到了李唐王朝的方方面面揮之不去,甚至於當時各地的節度使和官員都是通過重金賄賂神策軍中尉獲得官職,然後到了地方加緊盤剝百姓達到收支平衡的。換句話說,如果沒有宦官的支持,就是皇帝做事決策也沒有支撐點,也只有變相取悅宦官取得「合法」行政權後,再藉著政績和宦官叫板甚至於反制他們了,這就叫做戰略性退卻。

話說李德裕被李訓、鄭注排擠出局,被貶任淮南節度使之時,早已不是青澀時代的那個李德裕了,此時的他做事膽大心細綿里藏針,不經意間就把敵人打倒或收編。

監軍宦官楊欽義奉召進京,大家紛紛猜測他此次進京一定是高升做樞密使。對於此種猜測,李德裕也認為不會是空穴來風,不過處事穩重多謀略的他沒有和其他趨炎附勢的傢伙一樣去對還沒陞官的楊監軍直接套近乎。一方面要避嫌,但另一方面當然也不能太無動於衷,這就得考李德裕的政治智商了,因為如果把楊欽義拍得舒服了,說不定自己回朝再當宰相的願望就能實現了。

李德裕採取的是「欲擒故縱」的那一招。作為地方長官,李德裕對楊回京的事表現得頗為冷淡,接待他如同平常一樣公事公辦,並未增加禮節,更加沒有多送金銀財寶,這當然引起楊欽義的痛恨咱走著瞧,山不轉水轉。

不料,不久後的一天,李德裕卻殺個回馬槍,單獨延請楊欽義,並在節度使府正廳舉行盛大酒會為老楊餞行,情禮極厚,單是送給老楊的古玩珍寶就堆滿了幾張大床,楊欽義當然是喜出望外,哪還有什麼怨氣。

而歷史的戲劇性就在於,當楊欽義興緻勃勃進京行到汴州時,朝廷卻下詔叫他哪來的回哪去,高升之事算是泡湯了!

這回可糗大了,回到淮南的楊欽義連忙把李德裕送給他的珍玩如數奉還原主,李德裕卻堅決拒收。言下之意就是,大家山水有相逢,何必算計得那麼盡呢。

果然這是一次非常精準的政治投資,因為不久以後楊欽義就被任命為樞密使,成了宦官頭面人物,終於鹹魚翻生時來運轉,應驗了李德裕超群的投資頭腦及眼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控 的精彩文章:

豹房皇帝明武宗另一面:荒淫無度的正德帝殺太監劉瑾毫不手軟
明代皇宮御膳房雜役風光回鄉,建了一座石門,後人石門趙保存至今

TAG:文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