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文物介紹——八大山人的《水木清華圖》

文物介紹——八大山人的《水木清華圖》

原標題:文物介紹——八大山人的《水木清華圖》


朱耷(zhū dā)(1626—約1705),明末清初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本名由桵,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人屋、道朗等,漢族,江西南昌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明亡後削髮為僧,後改信道教,住南昌青雲譜道院。擅書畫,花鳥以水墨寫意為主,形象誇張奇特,筆墨凝鍊沉毅,風格雄奇雋永;山水師法董其昌,筆致簡潔,有靜穆之趣,得疏曠之韻。擅書法,能詩文。在創作上取法自然,筆墨簡煉,大氣磅礴,獨具新意,創造了高曠縱橫的風格。他的大寫意花鳥畫受徐渭影響,以簡潔孤冷的畫風,而自成一代宗師。


八大山人愛畫荷花,構圖多以一花片葉並留大片令人尋味的「余白」為特色。《水木清華圖》左側伸出幾片荷葉,大筆重捺,或潑墨大寫,荷莖圓轉蒼勁,曲折舒張,荷花輕柔婉轉。與之相對寫一倒懸危石,只略加勾皴,石頂一叢芙蓉,墨韻盎然。荷石在上相接,下方留白,中似無物卻有空瀠幽遠之意。整幅畫墨氣縱橫,用筆似游龍盤旋,充分體現了八大山人的繪畫特點。《水木清華圖》收藏於南京博物院。



《水木清華圖》畫中,荷花零落,荷葉枯萎,荷塘寂寥,墨點揮灑之處急如暴風驟雨,畫面空闊之處萬籟俱寂,一切都充滿了人生的況味種種:悲,喜,醉,醒。畫面主體位於左右兩側,一開一合,左側兩柄荷葉彎彎曲曲伸向對面,兩相糾纏,不分你我,給人以「說不清,理還亂」的糾集感。然而,細細看去,一切又是那樣分明:無論淡墨寫出的荷柄,還是更淡的墨點篤的荷葉,抑或重墨頓出的荷葉與芙蓉葉,都有著自己的形象,自己的空間,自己的虛實。重墨醒目,肯定,大膽,淡墨濕潤、空靈、清新。中鋒圓而實,側鋒毛而澀,散鋒虛而淡。一切都看似那麼隨意,一切又透著經營處的慘淡。《水木清華圖》中許多細節之處也極其高明,例如左小角,鬆鬆幾筆橫線就生動寫出了荷塘的坡岸,分割出了水塘與陸地的不同空間,參差的幾個墨點則如醉後灑落的幾滴清香,點出了寥落的秋意,淡淡的悵惘。這就是八大山人獨特的墨荷世界,淡而遠,靜而幽,空而深,盈滿了泠泠的禪意。


朱耷其祖父朱多是一位詩人兼畫家,山水畫風多宗法二米,頗有名氣。父親朱謀覲(jìn),擅長山水花鳥,名噪江右,可惜中年患暗疾去世,叔父朱謀也是一位畫家,著有《畫史會要》。朱耷生長在宗室家庭,從小受到父輩的藝術陶冶,加上聰明好學,八歲時便能作詩,十一歲能畫青山綠水,小時候還能懸腕寫米家小楷。崇禎十七年,明朝滅亡。朱耷時年十九,不久父親去世,內心極度憂鬱、悲憤,他便假裝聾啞,隱姓埋名遁跡空門,潛居山野,以保存自己。在朱耷的畫幅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種奇特的籤押,彷彿象一鶴形符號,其實是以「三月十九」四字組成,藉以寄託懷念故國的深情(甲申三月十九日是明朝滅亡的日子)。



八大山人有一首題畫詩說:「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摹。」這第一句「墨點無多淚點多」,夫子自道,最言簡意賅地說出了他繪畫藝術特色和所寄寓的思想情感,只有沿著他所提示的這條線索,我們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欣賞這位畫家的偉大藝術作品。



朱耷十九歲時,天下大亂,崇禎帝弔死煤山,清兵入關,不久父親去世。面對清廷追殺明朝遺老遺少,他內心極度憂鬱、悲憤。便裝聾作啞,隱姓埋名遁跡空門,潛居山野。後因妻子去世,他又奉母攜弟到更香寺出家。從二十四歲到三十六歲,他當了十三年的游僧。也常常混跡於南昌鬧市商販百姓之間,在昏醉之後,大筆揮毫題字做畫送人。後又尋道青雲譜,入道為長。其間二十六年,亦僧亦道,雲遊四方,廣結畫朋詩友。至六十二歲時,將道院交給徒弟主持,自己外出雲遊訪友作畫,此時畫作頗豐。晚年又在南昌近郊潮王洲上建一茅舍,名為「寤歌草」,終日揮毫作畫。詩人葉舟曾做《八大山人》詩一首,描寫他在這裡的生活情況:「一室寤歌處,蕭蕭滿席塵。蓬蒿叢戶暗,詩畫入禪真。遺世逃名志,殘山剩水身。青門舊業在,零落種瓜人。」朱耷就是在這所草屋中度過了他孤寂、貧困的晚年,八十歲時去世。獨特的人生遭際和閱歷,造就了一代大師。朱耷的畫,遠師倪瓚近師董其昌,使水墨寫意畫達到了一個高峰;他的詩立意高遠,委婉曲折;他的字效法王羲之,韻致飄逸,柔中帶剛;他的篆開和題跋,隱意深深,非常精妙。他的畫、詩、書、印常常融為一體,意蘊奇崛,筆墨單純,隨意洒脫。如太古之積雪,野鶴之行空,冷峻而荒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故事的翁老頭 的精彩文章:

古希臘神話——古代奧運會的起源
文物介紹——宋朝范寬的《溪山行旅圖》

TAG:講故事的翁老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