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馮學榮:文人不愛錢的思想是怎麼來的

馮學榮:文人不愛錢的思想是怎麼來的

本號痛恨造假,閱讀數據真實。

【摘要】古代帝王利用科舉制度,將全國的精英成功地困在了書房,並通過灌輸「文人不愛錢」的思想,切斷了讀書人的經商之路,也切斷了民間勢力壯大的隱患。說到底,所謂「文人不愛錢」的思想,是古代帝王維護自家統治穩定的一個秘傳法寶。然而,那些從小受到「文人不愛錢」教育長大的書生們,僅僅是在求學階段才壓抑了人天生的貪慾,一旦考取功名,當上官老爺,讀書人的貪婪本性就暴露無遺,他們紛紛成為貪官,自古無官不貪,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讀書讀到底,就是為了錢,所謂「文人不愛錢」的口號,不過是滿口仁義道德的偽君子掛在嘴邊欺世盜名的假話罷了。

「文人不愛錢,武官不惜命」,這是中國古代帝王通過知識分子這個媒介,向人民傳播的思想,影響深遠,其中「武官不惜命」很好理解,這是鼓勵部隊的軍官上陣打仗不怕死、為皇帝賣命,然而「文人不愛錢」呢,這種思想和價值觀的根源是什麼?它有什麼實際的意義?

這個,就要從中國的科舉制度說起。

隋唐以來,中國就有科舉制度,學而優則仕,皇帝鼓勵全國人民讀書做官,為什麼要鼓勵全國人民讀書做官呢?兩個動機,第一個動機,是為皇帝的行政班子提供源源不斷的優質人力資源;第二個動機,就是將全國的聰明人通通困在書齋裡面,防止他們造反。

當年,唐太宗李世民看到參加科舉考試的讀書人如過江之鯽進入考場,他說了一句這樣的話: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它是說啊,你們這群人是中國最聰明、最有志氣的一群人,然而你們都被我用科舉制度困住了,我困住了你們,我就消滅了世人造反的隱患。

實事求是地說,科舉制度是一個一舉兩得的高招,也是皇帝維護自己統治穩固的不二法寶,你把全國的聰明人都關到書齋里去了,天下就穩定了大半,可以高枕無憂。

於是,這就造成了全國的聰明人從小讀書的生活方式,半耕半讀,終生不斷趕考,童生,秀才,舉人,貢士,進士,一級一級地考,這種科舉考試,能把大多數人耗上整整一輩子,然而大多數的人都沒有意識到,這正是皇帝挖的坑,給你畫個餅,然後讓你在不知不覺之中,將一生的精力,浪費在書齋和考場之上。

然而統治者畢竟智囊雲集,他們也意識到:人畢竟是活的,他會思考,許多人並不會真正被困在書齋一輩子,為什麼呢?因為外界有誘惑,什麼誘惑?發財的誘惑。我雖然科舉考試失敗了,但是我可以去經商發財啊。

統治者當然意識到:一旦全國的精英都去經商了、發財了,那麼民間的經濟實力就會壯大、並且財富會集中到這批從科舉考場退下來的精英手中,而一旦精英手中有了錢,民間就有了和朝廷叫板的實力。

倘若如此,那麼皇帝的江山,它就不會穩固。

那麼,怎樣才能堵住讀書人經商這條路呢?秘訣就是:從名義上,把「錢」這個字搞臭。

於是,皇帝和他御用的知識分子,就出台了許多貶低「錢」的說教,像什麼「不為五斗米折腰」、「錢財如糞土」、「士農工商,商最賤」、「無商不奸」等等各種貶低商人、詆毀財富的說教,在千百年來潛移默化的教育當中,就傳播開來了。

在這種長期鄙視金錢的文化教育之下,古代中國的讀書人養成了一種思維習慣:凡是沾上「錢」的,都是不好的,所有談「錢」的,都是下流的,誰才是上流的?讀書人才是上流。

所以,我們應當專心讀書,矢志不渝,鄙視財富,要抵制外界的誘惑,堅決不去經商,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只要堅持讀書趕考,總有我考上的那一天。

這樣一來,在古代中國讀書人的心中,前面有皇帝給你畫的餅,後面有世人對掙錢的鄙視,那麼你就只有一個選擇:在刻苦攻讀、考取功名的路上,一條道走到黑了。

所謂「文人不愛錢」,它的思想根源,就是這麼一回事。

這種教育其實是很成功的,當年洪秀全考了半輩子的科舉,始終考不上,身心深受打擊,而即便是這樣,他都沒有想到要去經商,而是到廣州城去尋找基督神父去尋求慰藉,為什麼?因為在洪秀全的心裡,經商是最賤的人群,掙錢是下流的事業。

這個體系,將全國第一流的智力,都困在了書房裡面,由於全社會都瞧不起經商的,所有隻有第二流、第三流,甚至第四流的智力才會去經商,這樣一來,就造成了這麼一種現象:有文化的人不經商,經商的人沒有文化。

有文化的人不經商,不經商就沒錢,沒錢造不了反;經商的人沒文化,沒文化你成不了大事,因此我這個當皇帝的,也不怕你。總之,我把「錢」這個字搞臭了,就把天下的才智和金錢分開了,才智和金錢結合不到一起,我任由你折騰,你也跳不出我的手掌心,這樣一來,我可以做到皇權永固。你不得不承認,當皇帝還是有一套的。

然而,那些從小受到「文人不愛錢」教育長大的書生們,僅僅是在求學階段才壓抑了人天生的貪慾,一旦考取功名,當上官老爺,讀書人的貪婪本性就暴露無遺,他們紛紛成為貪官,自古無官不貪,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讀書讀到底,就是為了錢,所謂「文人不愛錢」的口號,不過是滿口仁義道德的偽君子掛在嘴邊欺世盜名的假話罷了。

天下沒有不吃魚的貓。世間豈有不貪婪的人。誰不愛錢?騙你的。

您是否轉發,決定了馮老屍能陪您走多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馮學榮讀史 的精彩文章:

有多少歷史真相,經得起讀書人的推敲
馮學榮:中國人的科學技術為什麼落後於西方

TAG:馮學榮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