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4胖,如何判斷自己是哪種胖子?
健康科普,來看看【百科名醫】吧!
炎炎夏日就要來了,走在路上放眼望去,滿眼細長直的大腿和小蠻腰啊,像小編這樣的胖子也想瘦下來,待到再見老友時,閃瞎她們的狗眼~~奈何卻是喝口涼水都長肉的體質(咳咳,跑偏了)。
你有沒有這種感受,明明吃得不多,卻怎麼都瘦不下來。因為你的胖可能是因為「虛」。
在中醫眼中,「胖」有四種:膽小的胖子氣虛;怕冷的胖子陽虛;腫眼泡的胖子有痰濕;急躁易怒的胖子有濕熱。
1.氣虛
一個氣血平衡的人,身體內氣的運動充分,進餐之後,該吸收的營養物質吸收了,該排泄的排泄了,該氣化的氣化掉了,他的身體就會不胖不瘦。一個氣虛之人,身體內氣的運動不充分,進餐之後,該吸收的營養物質沒吸收,該排泄的沒排泄,該氣化的沒氣化掉,結果,這些沒有被氣化掉的物質就被轉化成脂肪,堆積起來。脂肪是什麼?脂肪就是體內沒有被氣化掉的垃圾。
肝上沒被氣化掉的垃圾叫脂肪肝。
血管里沒有被氣化掉的垃圾叫高血脂。
肚皮上沒有被氣化掉的垃圾叫小肚腩。
所以,氣虛才是肥胖真正的原因,而肥胖則是判斷一個人氣虛最明顯的指征。
如果你不僅胖,而且經常身體虛弱、面色蒼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頭暈、動則汗出、語聲低微等,你是氣虛了。
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氣虛型胖子?
氣虛的胖子舌體胖大,舌淡紅,邊有齒痕。
氣虛會導致人體內的動力不足,使體內的水濕不能正常代謝出去,這樣一來,舌體看起來比以前要胖大許多。正常情況下,舌頭的兩側,是不會出現這種牙齒的壓迫的,但是,在舌體變得胖大以後,就會受到這種閉合的牙齒的擠壓,這樣,就會出現齒痕。所以,如果一個胖子的舌頭有齒痕,那麼,這個胖子十有八九屬於氣虛型。
最後,判斷是不是氣虛型胖子,還要看他的精神狀態,一般氣虛型胖子氣短懶言,容易疲乏,還經常頭暈健忘。
治療:凡氣虛之人,宜吃具有補氣作用、性平味甘或甘溫的食物,宜吃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平補食品。忌吃破氣耗氣之物,忌吃生冷性涼、油膩厚味、辛辣食物。
2.陽虛
有一類胖子特別怕冷,明明有著比別人更厚的脂肪,卻比別人都更怕冷,這類胖子是因為陽虛。
「畏寒怕冷,四肢不溫」是陽虛最主要的癥狀,此外如果你還有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舌體胖大……那你就是陽虛無疑了。
治療:
(1)多吃溫平補益食物:羊肉,韭菜,蝦,桂圓,花生,胡蘿蔔,山藥,牛肉,普洱,紅茶,桃子,黑豆,茴,茼蒿,鱸魚,羊腰子,魷魚,芡實,羊奶,乳酪,草魚等;冬天可以適量吃一些火鍋。
(2)減少食鹽的攝入。陽虛體質多鹽飲食很容易引起肥胖、腫脹、小便不利、高血壓。
(3)飲食上忌任何寒涼食物、即使是夏天也不要喝冷飲或吃從冰箱里剛拿出來的水果飲品;生薑在夏季是很好的選擇。喝水要小口,溫飲,避免大量猛飲,容易出現脾胃發脹,促生痰濕體質。
(4)一年四季都要注意重點部位的保暖,如腰部、肩部、腹部、膝部。夏天不適合長時間吹空調,有人還喜歡睡前洗澡,頭髮沒有徹底晾乾就睡覺,這是一個不好的習慣。
(5)拒絕熬夜。23點前睡覺是底線。子夜是養陽的最佳時機。
(6)陽虛體質的人不適合長期游泳,運動要做一些溫和性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太極拳、健身操等。不可運動過度,高強度的運動,大量的出汗,會「發泄陽氣」起到相反的作用。
3.痰濕
有一類胖子的氣本來很足,但因為身體內有痰濕,阻礙了氣的升降出入,於是,氣漸漸弱了下去,人則漸漸胖了起來。
這類胖子最主要的癥狀就是「腫眼泡」,體內有痰濕的胖子額頭油光可鑒,眼睛下掛著兩個大大的腫眼泡。「脾為生痰之源」,脾主運化,如果一個人的體內痰濕堆積,脾的運化失調,脾氣就會不升,脾氣不升,人的眼瞼就會浮腫。
看一個胖子體內有沒有痰濕,還應看他的腰和腹。氣虛的胖子雖被稱為「脂人」,卻屬於「均一性肥胖」,人胖腹不大,形體勻稱。陽虛的胖子雖被稱為「肥人」,卻是上下皆肥。有一類胖子,他們身小腹大,脂肪都集中在了腹部,一圈又一圈,被人戲稱為「游泳圈」。如果一個胖子戴上了游泳圈,腰腹肉肥下垂,那麼他多半體內有痰濕。
治療:體內很大一部分濕氣是被我們吃進去的,因此在飲食方面要有所控制,甜膩、生涼、油膩等會在體內生化為濕氣的食物應減少食用。此外,還要多吃薏米、扁豆、冬瓜、綠豆等去濕利尿的食物,這些食物能化濕、宣肺、利尿、健脾,吃的時間長了,身體內的痰就化開了,氣血就通暢了。同時還要堅持長時間的有氧運動,最好是散步,每天1小時,5公里。
4.濕熱
與虛胖不同,有一種胖子屬於「實胖」,他們性格急躁,動不動就發火。其實,這類胖子的急躁易怒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因為他們的體內有濕熱。濕熱,是熱與濕同時侵犯人體,或同時存在體內的病理變化,或因夏秋季節天熱濕重,濕與熱合併入侵人體,或可因濕久留不除而化熱。
濕熱的一般表現為:頭身困重,發熱多在午後明顯,且身熱不揚(即肌膚初捫之不覺很熱,但捫之稍久即感灼手),並不因出汗而減輕;舌苔黃膩,脈數。具體表現因濕熱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別:在皮肉則為濕疹或瘡皰;在關節筋脈則局部腫痛。但通常所說的濕熱多指濕熱深入臟腑,特別是脾胃的濕熱,可見脘悶腹滿,噁心厭食,大便溏稀,尿短赤,脈濡數;其他如肝膽濕熱表現為肝區脹痛,口苦食慾差,或身目發黃,或發熱怕冷交替,脈弦數;膀胱濕熱見尿頻、尿急,澀少而痛,色黃濁;大腸濕熱見腹痛腹瀉,甚至里急後重,瀉下膿血便,肛門灼熱、口渴。
治療:濕熱的治療,一般要分濕重還是熱重。濕重的治療以化濕為主,可選用六一散,或三仁湯、平胃散;熱重則以清熱為主,可選用連朴飲、茵陳蒿湯,甚至葛根芩連湯。在這一原則下,再根據某些特殊表現選擇相應的葯,如濕疹、瘡皰,加野菊花、地丁草、苦參、白蘚皮;關節腫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瀉甚至痢疾加白頭翁、地榆、車前子等;陰囊濕疹、睾丸脹痛、白帶黃臭可加龍膽草、苦參等;血尿可加小薊草、茅根、石葦、扁蓄等等。
百科名醫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繫bd@baikemy.com
※超級重口味!「人指甲」、「人頭髮」竟都是良藥!
※醫生:身上有這7個癥狀,可能是得了脂肪肝!
TAG:百科名醫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