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感恩不是作秀!一味索取?孩子真的懂得感恩嗎?

感恩不是作秀!一味索取?孩子真的懂得感恩嗎?

文 | 霖士心理

對父母自身而言,總有一個很怪的現象,對待熟悉的家人很容易忽略家人的好,哪怕是一些在別人眼中的美好瞬間。但通常對外界的親朋好友或者是陌生人,更容易表達感恩之情。彷彿家裡人越熟悉,就越應該了解自身一樣。也許,源於傳統,家人之前如果表現的太客氣,會讓有些朋友感覺不太自在。

就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根據數據顯示,在國內竟有高達70%的孩子認為父母的付出是天經地義的。甚至,有一小部分,還會當眾吹噓父母如何日進斗金,地位是怎樣的顯赫,但永遠不會告知外界自己的父母是多麼辛苦。長此以往,孩子會因編織的理想父母與現實父母的極度反差,讓孩子與感恩無緣。

社會現象

一名留日5年的海歸,從未打過工,學費和生活費都靠母親每月7000元的收入來支撐,母親四處舉債,實在拿不出錢,孩子竟在機場捅了接機的母親9刀!

正如網路中也盛傳一句話:「不懂感恩的孩子,有時比狼還可怕。」雖然,案例太具有唯一性,大部分的情況可能不會如此極端,但社會中頻繁毆打父母、啃老、惦記家產等社會現象,仍然是主流問題。

孩子會因此變得越發冷漠、不具備同情心、不懂得關心別人,有時甚至嚴重的仇富、反社會人格...

教育現狀

現在很多小學、社區也會開設藉助節日對父母表達愛意的活動,比如「母親節」孩子畫出母親的卡通形象,配合煽情的音樂,台上嘶聲力竭的演講,孩子沒覺得怎麼樣,把父母感動的稀里嘩啦...

感恩不是作秀,也不是煽情,這樣的活動甚至有時達不到孩子了解或者明白「感恩」的含義。不過從心理角度,可以幫助父母來發泄壓抑的情緒...

感恩教育

對於孩子而言,是否真的懂得理解、包容、感恩父母,就需要父母們更多的日常引導,那我們在日常中可以如何做呢?

家庭氛圍

可塑性極強的孩子會根據父母的言行,牢記在心,並長時間成為行為上的暗示。特別是爺爺奶奶與家中父母同一個屋檐下,這種家庭環境就表露無遺。比如,父母會不會對爺爺奶奶大聲喊叫?因為一點代溝性問題,鬧的不愉快?或者因為不理解爺爺奶奶的想法,而顯得不耐煩?又或者父母私下負面評價爺爺奶奶?

是否身為父母而言,最起碼要了解爺爺奶奶的生日,當生日時,與孩子一同為爺爺奶奶籌備生日;在日常多講一些家中長輩早年的故事,無論是奮鬥的艱辛的。

再過三天就是「母親節」了,除了學校舉辦一些母親節的感恩活動,能不能帶著孩子去看望自己的母親呢?讓孩子感受體驗家庭的感恩文化,使孩子切身體會到父母的感恩意識和行為。當然,在過程中也要讓孩子體會到施恩的快樂。因為,事後的讓孩子反思感恩、施恩的意義與價值才是最終的目的。

巧做家務

做家務這種事情,家長們不用擔心,因為很多學校都會啟發孩子給父母做家務,或者做一些讓父母感動的事情,比如洗腳,示愛日等...

但很多家長會對孩子的家務能力持懷疑態度,或者監督孩子幹活比自己幹活還要累,父母總能把每件事都做到近乎「完美」,必要的時候,父母可以適當的「示弱」。

做家務並不需要明碼標價:擦地3元、洗衣服5元等,需要灌輸一個積極的家庭觀念。孩子能夠做的事情就讓孩子去做,讓孩子去吃苦就是讓他懂得父母和別人的給予與幫助是一種「恩惠」。

由小到大

有時候父母會經常跟孩子面前說這樣的話:「爸爸媽媽這麼辛苦都是為了你!」父母們希望這種方法來讓孩子知道父母的付出與愛,但實際的效果卻差強人意。

這種行為只會給孩子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會導致孩子用「形式」的方式來感恩。所以不必著急,先從點滴小事入手,如學會用尊稱、多說謝謝、禮貌性的對長輩說早安或晚安、進門第一時間要問好等日常禮節。

隨後,父母鼓勵孩子多參與集體活動,或者社區、災區、孤兒院、殘疾人的捐助,讓孩子懂得奉獻,懂得關心別人,才能知道什麼是感恩。

孩子學會感恩,讓孩子從心出發,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情,每一種艱辛,每一份感情...

1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霖士心理 的精彩文章:

也許你正在摧毀孩子的創造思維和想像力!
幫助孩子攻克記憶力難題!六種家庭訓練方法

TAG:霖士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