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使用 Visual Studio Code 搭建 C/C+開發和調試環境

使用 Visual Studio Code 搭建 C/C+開發和調試環境

1. 安裝 C/C++ 插件

C/C++ 是由 Microsoft 發布的支持 C/C++ 智能提示和調試等功能的插件,安裝步驟如下:

使用快捷鍵 呼出擴展面板

在搜索框中輸入:C/C++

再安裝由 Microsoft 提供的名為 C/C++ 插件。


2. 安裝 MinGW-w64 並配置好環境變數

首先訪問下面鏈接下載 MinGW-w64 :

https://sourceforge.net/projects/mingw-w64/

下載完成之後我們開始安裝 MinGw-w64,安裝路徑可以自由定義,我這裡安裝路徑為 。安裝時需要設置的安裝選項如下:

Version :GCC 版本,直接選最高;

Architecture :CPU 架構,系統如果為64位,則選擇 x86_64;

Threads :API 模式,使用默認選項;

Exception :異常處理方式,seh 僅針對 64 位架構,sjlj 則兼容 32 位架構;

Build revision :修訂版本,使用默認選項;

安裝過程中需要聯網下載部分文件,由於網路問題安裝失敗的,可以訪問

https://pan.baidu.com/s/1FPbjwCaz782trvuBRbLsUg

下載免安裝版本。下載後直接解壓在你想安裝的文件夾。

然後我們要在安裝路徑中找到 bin 文件夾,通常在 ,以我的安裝路徑為例,bin 文件夾位於 。

接下來,我們將剛剛獲取的 bin 文件夾的路徑添加到系統環境變數。

按 鍵,打開運行窗口,,輸入 並回車;

在彈出的 窗口,選擇 選項卡;

在 選項卡找到 按鈕,單擊 按鈕,打開 窗口 ;

在 窗口的 區域找到 變數 ,雙擊 出現 窗口;

在 窗口點擊 ,在新建的這行輸入我們剛剛獲取的 bin 文件夾的路徑,然後點確定。


在命令行輸入 gcc --version,如果返回的是已安裝的 gcc 的版本信息,那麼環境變數就配置正確了。

下面是在我的電腦上輸入 gcc --version 的結果,可以看到我安裝的版本為:gcc 7.3.0


在你的計算機中選擇一個合適的位置,作為你的 C 語言開發工作區。建議工作區所在路徑僅由字母、數字、下劃線組成,不要包含其他的符號。例如空格,空格符號常常作為命令行中命令和參數的間隔符,如果路徑包含空格會導致編譯時出錯。我創建的工作區的路徑為:

由於 Windows 中文版命令行輸出字元是 GB2312 編碼的,而 VS Code 工作區默認是 UTF-8 ,這會導致你編寫的 C 代碼編譯後在命令行執行並查看結果時中文會顯示亂碼,所以我們要單獨針對工作區進行設置字元編碼,保證程序輸出的字元也採用跟命令行一致的 GB2312 編碼,步驟如下:

使用 VS Code 打開你創建的工作區;

在 VS Code 左下角的設置按鈕進設置,再點擊 旁邊的 ;

在 中添加


在工作區新建一個 C 語言源文件命名為 hello.c ,輸入以下內容:

在編寫完畢並保存之後,你可能會看到 #include 這句下面會有綠色波浪線,這是由於編譯器沒辦法找到你所使用的頭文件的所在位置。將游標移動到該行,行號左邊會出現 ,點擊會出現一個提示按鈕: ,繼續點擊該提示,則會在工作區 下生成 文件。將文件修改成下面內容:

留意帶注釋部分的內容,需要將路徑修改成你自己的安裝路徑哦。


打開已經編寫好的 hello.c ,然後按 調試。因為是第一次調試,系統會彈出 面板,這裡選擇 。

選擇運行環境後,VS Code 會在工作區 文件夾下創建 模板文件並打開,將文件內容清空,複製下面的內容到文件中並保存:

留意中的注釋內容,記得把 "miDebuggerPath" 參數修改成你自己安裝位置里的

位於 下面。


再按一次 ,會彈出「找不到任務」的提示窗口,點擊 按鈕,如下圖所示:

然後在彈出的命令面板選擇 ,如下圖所示:

繼續選擇 ,如下圖所示:

完成以上步驟之後,會在工作區的 目錄下生成 文件,並自動打開 文件。

接下來我們將 文件內容清空,複製下面的內容到文件中並保存:


到這裡,C 開發環境就已經配置完畢。接下來我們在 hello.c 的編輯窗口按 運行下,看下效果。

如果你還想再創建其他的 C 語言開發工作區,我們只需要新建一個文件夾,再把現在已有工作區目錄下的 文件夾複製到新建的文件夾即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HelloJason 的精彩文章:

TAG:HelloJas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