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南漢山城:藝術性極高的歷史題材電影

南漢山城:藝術性極高的歷史題材電影

網友評論:對於韓國電影,我一直不吝讚美之詞,它不完美,但它極具個性不受束縛。我一直說它就像一個少年,敢打敢殺,橫衝直撞。但是這部南漢山城讓我對韓國電影有了新的認識,它完全沒有了以往用力過度、煽情猛烈的毛病,也沒有醜化敵人和政府、民族自豪感爆棚,它冷靜客觀且克製成熟,是一篇相當水準的史詩級作品。精良的畫面、六大明星聯袂出演,角色分配平衡和諧,功力深厚,既不搶戲也不渾水摸魚。內容來源於歷史真實事件——丙子胡亂。1636年皇太極舉行稱帝大典,朝鮮使臣寧死不跪,朝野上下對滿清「大清皇帝」的表述嗤之以鼻。1636年12月,皇太極親征朝鮮,渡江之後,長驅而南,僅僅十二天便抵達朝鮮京城之下。朝鮮不敵清軍,仁祖逃往南漢山城。朝鮮從王到大臣到百姓在幾乎失去全部國土後,仍然堅持了47天才宣告投降,中間充滿了求和派與主戰派的鬥爭,也有投機的騎牆分子中間和稀泥。崔鳴吉不是貪生怕死之輩,他只身前往敵營,面對清軍的下馬威毫無懼色,但他主張開城投降保存性命,他認為活下去才有希望。禮判金尚憲是一個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忠肝義膽,一心秉承大義,視漢族大明政權為正統的少數強硬派。在被引路老人帶到目的地時,聽說老者還要為了幾斗米而引路清軍時,痛下殺手,但同時好心收留了老人的孫女。他堅決反對議和,誓要與清軍抗爭到底。崔鳴吉和金尚憲這兩個人,主張截然相反,一個是為維護名分大義堅持道統的抵抗派領袖,另一個是為保全君王社稷和人民而委曲求全的議和派政首。一個是理想主義,一個是現實主義。卻能惺惺相惜,相敬如賓,他們政見不同,也有衝突,所有的交鋒僅限於對國家出路的爭論,沒有淪落到庸俗的派系鬥爭,甚至彼此之間有欣賞和維護。

網友評論:南漢山城沒有僅僅停留在戰與和的表層對面之上。隨著故事的發展,這個兩難的選擇上升到了生與死的哲學性選擇之中。到底什麼是「輕如鴻毛,重於泰山」,所謂「生死」的標準又從何評判。百姓的追求只是「夏天有地種,秋天有收穫,冬天不餓肚子」,他們其實並不在意誰來當統治者。於是,開場的老頭給朝軍帶路啥都沒得到,所以會選擇為清軍帶路。出身奴隸的通譯投奔了清軍卻一躍成為重臣。我們無法武斷地說,像老頭和通譯投敵就是錯的,他們沒有從自己人那裡得到起碼的尊嚴卻被要求賣命。照片里是清軍的一個翻譯顧問,當領相金鎏低聲質問他:你也是一名朝鮮人,為什麼要幫清人?他回答:「我的父母是奴隸,我也是奴隸,在朝鮮這個國家裡,奴隸根本不是人,以後不要說我是朝鮮人」。既解釋了當叛徒的原因,也不再臉譜化。孔子老人家都說過: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即使是對清軍,影片也不願貶低和醜化,明明可以在短時間內一舉滅國,皇太極仍然守信等待投降。而初初看來極其窩囊的朝鮮國王,那悲情的換服步行出城,伏地請罪,那蒼白的臉,微顫的唇,屈辱的淚,最後還是換來了老百姓的春種秋收平靜度日,一個王最大的職責無非也就是保他的子民能活著,好好活著,哪怕下跪哪怕投降,更何況他苦苦堅持了47天,別說大明,就是400多年後的我都感動得無以復加,誰說國家之間沒有真正的友誼?韓國人,選擇了這麼一段屈辱的歷史作為電影的題材,且不美化自我迴避傷痛,也不醜化敵方憑空YY,甚至沒有反戰情緒,視角平和深刻,真正了不起。

網友評論:南漢山城的故事發生在天朝明清更替的歷史時點。朝鮮一直是明朝的屬臣,但滿人逐步強大,大明王朝已經風雨飄搖,自顧不暇,於是朝鮮面臨兩難的選擇:是保住忠誠與名節,誓死效忠大明,還是投靠滿清,求得生存?滿清為自己的正統地位入軍朝鮮,將當時的仁祖和眾臣子包圍在南漢山城,逼迫朝鮮向自己稱臣,否則便要屠城。於是朝堂自然分裂出了主戰派和主和派,主戰派積極備戰,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主和派出使滿清,委曲求全,只求保住城中百姓生存。艱難的47天相持之後,仁祖開門投誠,向努爾哈赤三跪九叩稱臣,以皇室的屈辱換取了朝鮮百姓的安寧。電影很長,將近兩個半小時;節奏很慢,很多時候就是一些平淡的朝堂辯論;整體氣氛很壓抑,外部強敵包圍,內部戰和不定,生與義不可兼得;電影語言很克制,鏡頭大氣而幽深,敘事平靜內斂,抒情點到為止,配樂少而精美。這些特徵其實很不「韓國」。剛才說過,韓國電影更像是規整的工業產品,因為它們在敘事節奏的把握上極其精準嚴格,笑點、淚點、小高潮、大高潮出現的時間無不經過精密計算和巧妙安排,這些計算保證了電影信息表達的高效,能緊緊抓住觀眾的注意力。所以大多數觀眾都會認為韓國類型片「好看」,「精彩」,「無尿點」,這種高效的表達在我們熟悉的.

網友評論:南漢山城正是演繹了這難處何在。在中華文化圈中,殺身成仁以取義,還是忍辱偷生待將來,經常是擺在亂世士子面前的重要選擇。但這種選擇並不存在優劣好壞的絕對標準。因此,我們既稱讚韓信忍受胯下之辱的堅忍,勾踐卧薪藏膽的等待,同樣更傳頌史可法的寧死不屈,關天培的殺身成仁。以至於影片中,當主張投降的崔鳴吉向朝鮮國王進諫要善待主張決一死戰的金尚憲,因為他是國王身邊唯一的忠臣。而此時國王卻對他說,你也是朕的忠臣。的確,面對千夫所指,背負千古罵名,還能一如既往地堅持主和,這絕不是為了自己活命的私心雜念。相反他承受的痛苦,有時甚至比一死了之還要巨大,還要難以忍受。從這點來說,真正的主和派與真正的主戰派,在歷史上都是少數,這都需要強大的內心去貫徹自己的主張,比之大多數的牆頭草,他們同樣值得尊重。影片的亮點,就在於恰到好處地展現了主戰派與主和派各自的苦心孤詣。導演沒有將雙方描述成黑與白、天與地的絕對對立,沒有敘述成臉譜化的正反兩派。相反,殊途同歸的兩個人其實與眾多為了一己官位的既得利益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代十國 的精彩文章:

歷朝歷代,哪些帝王到過武當山?(上)
後周帝位更迭之時,北方大軍伺機入侵,幼主以何力挽狂瀾?

TAG:五代十國 |